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7 01:39:3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14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①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②,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③粥不充,日昃④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再适:第二次出嫁,即改嫁。②世家:世代为官的人家。③饘:zhān,稠的。④日昃:太阳偏西。昃,zè。
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或短语:(2分)
(1)春和景明( ) (2)辄以水沃面(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3:【甲】文末节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4分)
小题4:结合【甲】【乙】两段文字的具体内容,说说范仲淹是个怎样的人。(4分)参考答案:
小题1:(1)日光(2)就(共2分。答对一个1分)
小题1:(1)观赏自然景物的心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2)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共4分,每句2分。小错可以不扣分)
小题1:“二者之为”一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1分)二指“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2分)态度:作者对此并不赞成,这些人因物而喜,因己而悲,没有博大的胸怀。作者认为应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2分)
小题1:(参考)范仲淹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具有先忧后乐、忧国忧民思想的人;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共4分。)
小题1:试题分析:(1)中“景”是“日光”的意思,不能理解为“景物或情景”;(2)中“辄”是“就”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浅尝辄止”中的“辄”意思相同。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1)句时要注意:“览物”是“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的意思;“得无……乎”,是古代常见的一种句式,表示推测的语气,意思是“可能……吧”“或许……吧”。翻译(2)句时要注意: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方式,前后文义要贯通来理解。“喜”的原因不单是物,还有“己”;“悲”的原因不单是“己”,还有“物”。因此,作者的意思是:古代仁人 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另外,要注意特殊句式:省略的内容要补充出来,倒装句式要调整成正常的现代汉语的顺序。
小题1:试题分析:“二者之为”是指选文第二小节中“览物而悲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和“览物而喜者”(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这段文句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段“二者之为”的描写,引出下文,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选文最后一段中,一个“异”字就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对上文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从而表现了作者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作者认为应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无论是解答“二者之为”的指代内容,还是回答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样的态度,都必须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使答案有据可依。
小题1:试题分析:乙文是写范仲淹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甲文《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岳阳楼记》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可是他不肯这样,仍然以天下为己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来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一个人要做到先忧,必须有胆、有识、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个先忧之士当他建立了功绩之后还能后乐,才更加可贵。
点评: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概括时既要做到全面,又要突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