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18岁那一年 龙应台

18岁那一年 龙应台

更新时间:2024-04-27 03:51:42

龙应台
我住在一个海边的渔村里,渔村只有一条窄窄马路;上班上课的时候,客运巴士、摩托车、脚踏车、卖菜的手推车横七竖八地把马路塞得水泄不通,之后就安静下来,老黄狗睡在路中间,巷子里的母猪也挨挨挤挤带着一串小猪出来遛达。海风吹得椰子树的阔叶刷刷作响。
我不知道什么叫高速公路。23岁时到了洛杉矶,在驶出机场的大道上,我发现,对面来车那一列全是明晃晃的白灯,而自己这条线道上看出去,全是车的尾灯,一溜红灯。怎么会这样整齐?我大大地吃惊。23岁,还习惯人车杂踏、鸡鸭争道的马路概念。
我不知道什么叫下水道。台风往往在黑夜来袭,海啸同时发作,海水像一锅突然打翻了的汤,滚滚向村落卷来。天亮时,一片汪洋,锅碗瓢盆、竹凳竹床漂浮到大庙前,鱼塭里养着的鱼虾也游上了大街。过几天水退了,人们撩起裤脚清理门前的阴沟。自沟里挖出油黑黏腻的烂泥,烂泥里拌着死鸡死狗死鱼的尸体。整条街飘着腐臭腥味。然后阳光出来了,炎热毒辣的阳光照在开肠破肚的阴沟上。
我没有进过音乐厅或美术馆。唯一与“艺术”有关的经验就是庙前酬神的歌仔戏。老人坐在凳子上扇扇子,小孩在庙埕上追打,中年的渔民成群地蹲在地上抽烟,音乐被劣质的扩音器无限放大。
渔村唯一的电影院里,偶尔有一场歌星演唱。电影院里永远有一股尿臊,揉着人体酸酸的汗味,电风扇嘎嘎地响着,孩子踢着椅背,歌星不断地说着黄色笑话,卖力地唱。下面的群众时不时就喊,扭啊扭啊,脱啊脱啊。
我不知道,垃圾是要科学处理的。
离渔村不远的地方有条河,我每天上学经过都闻到令人头晕的怪味,不知是什么。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人们在河岸上烧废弃的电缆;那个村子,生出很多无脑的婴儿。
我不知道什么叫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我的18岁,安德烈,是1969、1970年的台湾。
我要满18岁了,阿波罗登上月球,美国和越南的军队侵入柬埔寨,全美爆发激烈的反越战示威,俄亥俄州有大学生被枪杀;德国的勃朗特总理上台,到华沙屈膝下跪,求历史的宽赦;日本赤军连劫机到了朝鲜而三岛由纪夫自杀。还有,中国大陆的文革正在一个恐怖的高潮……但是这一切,我知道得很少。
你也许觉得,我是在描绘一个黯淡压抑的社会,一个愚昧无知的乡村,一段浪费的青春,但是,不那么简单,安德烈。 http://
那个“愚昧无知”的乡村对于我,究竟是一种剥夺还是给予?亲爱的安德烈,18岁离开了渔村,30年之后我才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我和这个渔村的关系。
离开了渔村,走到世界的天涯海角,在往后的悠悠岁月里,我看见权力的更迭和黑白是非的颠倒,目睹帝国的瓦解、围墙的崩塌,更参与决定城邦的兴衰。当价值这东西被颠覆、被渗透、被构建、被解构、被谎言撑托得理直气壮、是非难分的地步时,我会想到渔村里的人:在后台把婴儿搂在怀里偷偷喂奶的歌仔戏花旦、把女儿卖到“菜店”的阿婆、那死在海上不见尸骨的渔民、老是多给一块糖的杂货店老板、骑车出去为孩子借学费而被火车撞死的乡下警察、每天黄昏到海滩上去看一眼大陆的老兵、笑得特别开畅却又哭得特别伤心的阿美族女人……这些人,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存在我心里,使我清醒,仿佛是锚,牢牢定住我的价值。
是的,安德烈,那“愚昧无知”的渔村,确实没有给我知识,但是给了我一种能力,悲悯同情的能力,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你懂吗,安德烈?
同时我看见自己的缺陷。18岁时所不知道的高速公路、下水道、环境保护、政府责任、政治自由等等,都不难补课。但是生活的艺术,这其中包括品味和态度,是无法补课的。音乐、美术,在我身上仍旧是一种知识范围,不是一种内在涵养。生活的美,在我身上是个要时时提醒自己去保持的东西,就像一串不能遗忘的钥匙,一盆必须每天浇水的植物,但是生活艺术,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吧?它应该像呼吸,像不自觉的举手投足。我强烈地感觉自己对生活艺术的笨拙;渔村的贫乏,造成我美的贫乏。
而你们这一代,安德烈,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网络让你们拥有广泛的知识,富裕使你们精通物质的享受,同时具备艺术和美的熏陶。你们简直就是大海里鲜艳多姿的热带鱼啊。但是我思索的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会是什么?终极的关怀会是什么?我的安德烈,你认为美丽的热带鱼游泳也要在乎方向吗,或者,你要挑衅地说,这是一个无谓的问题,因为热带鱼只为自己而活?
【注】节选自《亲爱的安德烈》,这是龙应台写给18岁的儿子安德烈的一封信,有删改。
15.作者着力描写自己生活过的渔村,用意是什么?(4分)
答案:①作者描写自己生活过的渔村,写出渔村的贫乏、“愚昧无知”,为后文提出“那个 ‘愚昧无知’的乡村对于我,究竟是一种剥夺还是给予”的问题做铺垫,进而阐述了作者与渔村之间的关系。(3分)
②作者着力描写的渔村,与儿子安德烈的生活环境形成对比,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引人思索。(1分)

16.为什么作者笔下的渔村,真实可感,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6分)
答案:①描写的对象都是真实可感的生活实景和身边的小人物,很能打动人。(2分)
②充满情感的细节描写。非常客观同时又充满情感地对小渔村做出详尽的描绘。(2分)
③恰如其分的艺术手法,如比喻:“海啸同时发作,海水像一锅突然打翻了的汤,滚滚向村落卷来”;如词语的使用:“炎热毒辣的阳光照在开肠破肚的阴沟上”,都能使表达生动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2分)

17.作者说“三十年之后我才忽然明白了一件事,明白了我和这个渔村的关系”。作者和渔村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试简析。(4分)
答案:作者与渔村的关系:①渔村的人们,以最原始最真实的面貌,给了我悲悯和同情的能力,牢牢定住我的价值,使我清醒,使得我在日后面对权力的傲慢、欲望的嚣张和种种时代的虚假时,仍旧得以穿透,看见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2分)
②同时作者看见自己的缺陷。渔村的贫乏,造成她美的贫乏。生活的艺术,包括品味和态度,应该是一种内化的气质,作者认为自己在这些方面是笨拙和贫乏的。(2分)

18.对于龙应台问儿子的 “你们这一代‘定锚’的价值会是什么” 的问题,同样18岁上下的你一定会有自己的想法。试结合龙应台的经历和她认可的价值观,说说你认为自己这一代人最重要的价值观应该是什么?(8分)
答案:①龙应台18岁以前生活在贫穷、闭塞的小渔村;18岁走出渔村,之后到国外学习,30年后回顾与小渔村的关系,发现小小渔村“定锚”了自己的价值观:充满悲悯和同情,始终看到文明的核心关怀。(4分)
②拥有广泛的知识,精通物质的享受,同时具备艺术和美的熏陶的一代,不能在物质生活中迷失方向,更应该关注自身之外的他人(看到社会的底层和弱势),关注社会(能透过权利、欲望和虚假看到真诚、美好和善意),更应该有明确的生活方向和目的,有人文关怀,有同情悲悯的能力。(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