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2及课内练习

《游褒禅山记》知识点梳理2及课内练习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6 15:11:51

一、重点词、句

1.一词多义:

(1)“卒”:①死。“卒葬之”。②终于。“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③士兵。“夫以疲敝之卒……”(《赤壁之战》)

(2)“文”:①碑文,整篇文章。“其文漫灭。”②文字。“独其为文”。、③华美、有彩饰。“舍其文轩”。(《公输》)

(3)“道”:①道路。“有碑仆道”。②说、讲。“何可胜道也哉”。③道理。“传道受业”(《师说》)④正确的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极”:①尽,-尽情享受。“极夫游之乐”。②至多,最多。“亦极七八万耳”。(《赤壁之战》)

(5)“观”:①观察、看。“古人之观于天地……”②景象。“非常之观”。③建筑物的一种,读,“大王见臣列观”。(《廉颇简相如列传》)

(6)“得”:①能够。“不得极夫游之乐”。②心得、收获。“往往有得”。③融洽。“与公甚相得”。④得到,获得。“某得八焉”。(③、④均《王忠肃公翱事》)

(7)“夷”:①平坦。“夷以近”。②铲平、削平。“今操蔓夷大难”(《赤壁之战》)。③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及外国的一种蔑称。“南抚夷越”。(《隆中对》)

(8)“相”:①帮助、辅佐,读。“无物以相之”。②宰相、丞相,读。“操虽托名汉相”(《赤壁之战》)③互相,读。“卒相与欢。“(《廉颇商相如列传》)。

(9)“悲”:①感叹、叹惜。“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②悲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③哀怜。“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10)“胜”:①尽 。“何可胜道也哉”。②能承担,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构”(《鸿门宴》)。③优美的,。“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④胜利,。“终不能加胜于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词性活用:

(1)“舍”: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始舍于其址”。

(2)“名”:①命名,称呼。名词活用为动词。“名之曰褒禅”。②说清楚,说明白。名词活用为动词。“而莫能名者”。

(3)“穷”: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4)“谬”:弄错,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世之谬其传……”

(5)“传”:流传下来的文字,动词活用为名词。“后世之谬其传……”

3.“……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

(1)表示单纯的判断,“者”前是主语,“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者”在②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虚词:

“以”:作介词用:①因、由于。“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用来、拿。“无物以相之”。作连词用,相当于“而”:①表并列。“险以远”。②表承接。“由山以上”。

二、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并翻译划横线的句子。

1.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

4.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5.今言“华(读一声)”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6.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

7.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8.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9.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1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12.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13.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5.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16.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17.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18.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19.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20.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21.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三、阅读课文,然后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下列各句的活用情况

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②有泉侧出

③其见愈奇 ④常在于险远

⑤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文言虚词积累)解释下列各句的虚词: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 且焉置土石?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犹且从师而问焉

良乃入,具告沛公 割鸡焉用牛刀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其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也 盖音谬也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所谓前洞也

其后名之曰褒禅 谁得而族灭也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其孰能讥之乎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标识停顿有误的是( )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5.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6.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7.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11.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2.选出“其”字用法相同的两项( )

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13.下列地名中的“阳”、“阴”与“华山之阳”、“汉之阴”中的“阳”、“阴”含义相同的是:()

A.洛阳、华阴B.富阳、山阴C.汉阳、江阴D.衡阳、淮阴

14.选出“进”的用法相同的两项( )

A.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B.是进亦忧,退亦忧。

C.群臣进谏。 D.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E.进,与操遇于赤壁。

15.翻译例句正确的是( )

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A.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B.所以要求这些有学问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C.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的缘故。

D.所以要求治学的这些人不能不深入思考,谨慎选取。

参考答案:

1.①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序数词。

②非常 古义:不同平常。今义:特别,副词。

③至于 古义:至,动词,到达,达到;于,介词。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介词。

④所以 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闯,用在后一分句。

学者 古义:读书人,求学的人,偏正短语。今义有学问的人,名词。

2.文言虚词积累

乃 是,在 焉 于之、于此、于彼

竟然 在哪里

你的 之

于是,就 哪里,怎么

才 啊

与尔一起表示“这样”。

其 也

它 表示判断语气

它(他)的 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指示代词,那、那些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或反诘

第一人称,我、自己 表示语气停顿

表示反问的语气 “难道”

是……还是

3 A

4.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5.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6.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7.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

8.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

9.B(“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

10.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

11.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2.答案:A、B

分析: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只是指代洞罢了。所以A和B两项的“其”字用法是一样的。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

13.答案:D

分析:在古代,“阳”在表方位时是“水之北,山之南”的意思,“阴”则是“水之南,山之北”。所以“华山之阳”和“汉之阴”的“阳”、“阴”分别指“山之南”,“水之南”。古代地名常受附近的山川名称的影响,地名中的“阳”、“阴”与例句相符的就只有D了。

14A.E.

1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