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醉翁亭记》导学案2

《醉翁亭记》导学案2

更新时间:2024-04-26 13:52:28

第三课时

本堂课教学目的:

领会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文精练优美、流畅自然的语言。

一、析:

第一段:

1.内容理解

①滁州的地理特点?(环滁皆山也) ②西南诸峰的特点?(林壑优美) ③琅琊山的特点?(蔚然而深秀)

背诵提示:山—泉—亭—名—太守

第二段:

①朝暮景色的特点?(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

②春夏秋冬景色特点?(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背诵提示:朝—暮—春—夏—秋—冬

第三段:

①画出描写滁人游得句子。 ②酒宴上陈列的东西? ③描写“宴酣之乐”的句子?

④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

背诵提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第四段:

①描写傍晚情景的句子?

②本段写了几种乐?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提示:理解衬托手法的运用。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以禽鸟乐衬托人之乐,再以人之乐衬托太守乐,层层加高,突出了太守之乐,太守因见人民快乐,才感到快乐。)

③写醉与乐统一,点明主旨的句子? (醉能同其乐)

背诵提示:

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禽鸟乐—从人乐—太守乐

二、悟:

1.“乐亦无穷”的原因?(琅琊山上早晚、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而且很美)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和“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这两句的“醉”有何不同?它与全文主线“乐”是什么关系?(主线是“乐”字。“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3.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4.“太守之乐其乐”中“乐”的含义有哪些?((1)寄情山水之乐;(2)政绩卓著之乐;(3)与民同乐之乐。)

三、创

1、对对联: 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2、为开发小石潭的旅游资源,要在小石潭边建造一座凉亭,请给亭子命名,并题写一幅对联。

3、利用课前收集的本地风景名胜的楹联作写对联的指导。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二、 文学常识。

本文作者是 欧阳修 ,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 六一居士 ,谥号文忠,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北宋 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选自《 欧阳文忠公文集 》。

二、词句练习

1环滁皆山也:环滁, 2林壑尤美:壑, 。尤, 。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深秀, 。

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

5名之者谁:名, 。 6 饮少辄醉:辄, 。

7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得, 。寓, 。

9云归而岩穴暝:瞑, 。归, 。

10 晦明变化者:晦, 。 11野芳发而幽香:发, 。

12佳木秀而繁阴:秀, 。13负者, 。

14伛偻提携:伛偻, 。提携,

15泉香而酒洌:洌, 。 16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陈, 。

17宴酣之乐:酣, 。 18觥筹交错:觥, 筹, 交错, 。

18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19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

20树林阴翳:翳, 。2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

22 醒能述以文者:述, 23 太守谓谁:谓,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伛(yǔ)偻(lǚ)提携(xié),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5、苍颜白发,颓(tuí)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二.课文理解:

1.中心思想:本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骈散结合,层次分明地描写了醉翁亭的 秀丽环境 和变化多端的 自然风光 ,勾勒了一幅 太守与民同乐 的感人图画,表现了作者 随遇而安,与民同乐 的旷达情怀。 全文以“ 乐 ”贯穿全篇,并层层推进,前后照应。 用不同的虚词过渡,层次分明。

2、本文们描绘了几幅“与民同乐图”,即: 滁人游 :兴高采烈,生活富足; 太守宴 :众人动手,就地取材; 众宾欢 :投壶下棋,觥筹交错; 太守醉 :与民同乐,心满意足。

3.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醉”“乐”统一)

4.交代全文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将“醉”和“乐”融为一体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文中交代作者自号“醉翁”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语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全文的主旨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醉能同其乐。

6.谈谈你对四时之景的感受:野芳发而幽香,春意盎然。佳木秀而繁阴,暑气逼人。风霜高洁,秋高气爽。水落而石出,一片寂然。

7.太守宴中饮食之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山间野味,取之于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8、“太守醉也”并非因酒而起,而是因为:自然的美景和百姓的安宁富足。

9、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

1太守励精图治,政绩卓越,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2借酒来排遣愁绪。

10、怎样理解“太守之乐其乐”?

励精图治,心系百姓,以百姓的平安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即与民同乐。

11、《小石潭记》中的“乐”和本文的“乐”不相同。《小石潭记》中的“乐”是暂时的,心情随作者所见而变化着,并且只有寄情于景。但《醉翁亭记》中,“乐”字贯穿全文,且不仅意味着寄情山水,还包含着与民同乐的思想,有着更高的思想境界。

12、《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