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3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学案3

更新时间:2024-04-26 12:16:19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提高赏析能力,了解豪放派宋词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学习重点】

重点: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难点:1、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

2、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资料链接】

1、解题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标题,揭示了该词是一首抒怀词,地点是在京口北固亭,。词是长短句,所以辛弃疾的《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词按字数的多少分类可分为 小令( 58 字以内)、中调( 59 字至 91字)和长调( 92字以上)三大类。这首词104字,属于长调。

词按风格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婉约词含蓄蕴藉,具有柔婉之美,豪放词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宏雄放。此词属于豪放词。此外词按段落的多少分类又分成几种: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的段落叫 阕 或 片

全词只有一段的叫 单词 ,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为前后两阙,两阙的字数相等或是基本上相等,平仄也相同。三段的叫 三叠 ,四段的叫 四叠 。三叠、四叠的词很少见,这首词是双调。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从“千古江山——气吞万里如虎”,下阙从“元——最后”。

用典,又称“用事”、“援引”。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

用典的好处,可使诗文情感隽永,含蓄深刻。用典表达对古人的仰慕、否定等感情;或以古人与自己对比,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又使得文章富有文采。

例如,《锦瑟》引用了蓝田玉烟、鲛人泣泪的典故,是为了表达一种迷惘凄清的心理处境。也为诗歌增添了文采 《马嵬》用卢家莫愁的典故,玄宗贵为天子,却得不到平民般的幸福,讽刺了玄宗虚伪自私的爱情

2、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山东历城人。年轻时 曾参加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它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宋高宗三十一年(1161年)十月,女真入侵,辛弃疾等突骑渡江与宋廷联络,次年率义军归宋,授江阴签判之职。以后历任湖北、江西等省安抚使。他写的诗词甚多,至今留存六百多首。其词题材广泛,风格以豪放为主,与苏轼接近,世称“苏辛”。辛词充满了誓复中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了解了词人辛弃疾,下面让我们在一起来看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3、写作背景:

本词作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秋天,辛弃疾已66岁。其时宰相韩侂胄独揽朝政,高谈伐金而不作实际准备,继续过着奢靡荒淫的生活。闲废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这年春又受命镇江知府,出防要地京口(今镇江)。表面看來,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实际上只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号召而已。但辛弃疾仍想以自己的风烛残年为国立功,故到任后,他积极为军事进攻作准备,同时又对韩侂胄的轻敌冒进感到忧心忡忡。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辛弃疾登上此楼,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感慨着历史的兴亡,忧虑着复杂的形势,百感交集,写下了此词。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录音,到诗文中去感受诗人空怀一腔忠贞热情、老当益壮的爱国热情。

一、熟读课文,找出重点字词,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答下列问题。

1、给加点字注音

封狼居胥 ( ) 舞榭 ( ) 巷陌( ) 佛狸( )

解释字词 赢得仓皇北顾:

千古江山:

可堪回首:

烽火扬州路:

风流总被:

结合注释并借助工具书翻译全文,积累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顾:赢得仓皇北顾 阳:斜阳草树

顾野有麦场 泰山之阳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春日载阳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如: 气吞万里如虎 如泣如诉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诸葛亮乃神人,吾不如也

词类活用

赢得仓皇北顾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言句式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倒装句

英雄吴觅,孙仲谋处( )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古今异义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

明确:上阙用了 、 两个典故,下阙用了 、 、 三个典故。

2、上阙:

分析前两个用典。

说说前两个典故中两个人物的共同点

用此二人典故,蕴含了什么用意?

写孙权和刘裕一略一详,为什么?

第二课时

.分析下阙

1、①凡诗文运用典故都有用意,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

2、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作手法强化这种感情?

③词中引用廉颇典故,用意何在?

二、背诵全词

三、延伸练习

1、基础练习(1)“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A人道寄奴曾住。(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C. 俱. 会大道口。( ) D. 执手分道去。( )(2)“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b.希望,c.盼望,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A. 望中犹记。( ) B. 不久望君来。( )C. 怅然遥相望。( ) D. 君还何所望。( )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据经营者透露,近年来新兴的书吧,以其丰富的藏书、优雅的音乐、良好的服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慷慨解囊。

B.奥运会乒乓球团体决赛的结果几分钟后就要揭晓了,我紧张地盯着屏幕,而小弟弟却在一旁大喊大叫扰乱我,说了几次也不听,简直按捺不住,真没办法。

C.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

D.他把旅途的不安、无奈与焦躁不宁、索然无味细细地写了出来:真是一番苦旅。

(4)、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对于这座神秘的古代墓葬,专家们希望能从漫无边际的史料中找到一些关于它的蛛丝马迹。

B. 从长辈们的闲言碎语中,他了解到父亲乔明志曾经是一位屡立奇功、威名赫赫的抗日英雄。

C. 在44年的记者生涯中,他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新闻作品,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D. 市场调查发现,国内一些商家销售的红木家具质量良莠不齐,有关部门提醒消费者选购时要谨慎。

(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______场面。

那个可避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______一派苍凉。

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A.宏大 体味 以致

B.宏伟 体会 以致

C.宏大 体味 以至

D.宏伟 体会 以至

2、能力提升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dōu 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的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意?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呢?

末三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表达了什么思想呢?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①。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 桓公曰:“善,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管仲对曰:“质信极忠,严以有礼,慎此四者,所以行之也。”桓公曰:“请闻其说。”管仲对曰:“信也者,民信之;忠也者,民怀之;严也者,民畏之;礼也者,民美之。语曰,泽命不渝,信也;非其所欲,勿施于人,仁也;坚中外正,严也;质信以让,礼也。”桓公曰:“善哉!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②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

桓公在位,管仲、隰朋见。立有间,有二鸿飞而过之。桓公叹曰:“仲父,今彼鸿鹄有时而南,有时而北,有时而往,有时而来,四方无远,所欲至而至焉,非唯有羽翼之故,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管仲、隰朋不对。桓公曰:“二子何故不对?”管子对曰:“君有霸王之心,而夷吾非霸王之臣也,是以不敢对。”桓公曰:“仲父胡为然?盍不当言,寡人其有乡乎?寡人之有仲父也,犹飞鸿之有羽翼也,若济大水有舟楫也,仲父不一言教寡人,寡人之有耳将安闻道而得度哉?”管子对曰:“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谓其本?”管子对曰:“齐国百姓,公之本也。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人甚伤劳,而上举事不时。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饥;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举事以时,则人不伤劳。”桓公曰:“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闻命矣,不敢擅也,将荐之先君。”于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使税者百一钟,孤幼不刑,泽梁时纵,关讥而不征,市书而不赋,近者未之以忠信,远者未之以礼义。行此数年,而民归之如流水。

(节选自《管子》,《四部丛刊》本,有删改)

【注】①管子:名仲,字夷吾,齐国国相。②干时:谋求定时会盟诸侯。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勿已。如是,又何以行之 已:停止

B.泽命不渝,信也 渝:坚持

C.公修公族,家修家族 修:治理

D.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济:渡过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以能通其意于天下乎 故燕王欲结于君

B.拱手而问曰 朝济而夕设版焉

C.缓其刑政则人不惧死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D.寡人闻仲父之言此三者 此亡秦之续耳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一组是

①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 ②人甚忧饥而税敛重,人甚惧死而刑政险

③省刑罚,薄赋敛 ④皆朝于太庙之门,朝定令于百吏

⑤齐国百姓,公之本也 ⑥近者示之以忠信,远者示之以礼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解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仁”“严”“礼”是为政的重要原则,也就是国君要对百姓讲究信用,施行仁爱,严肃法纪,提倡礼仪。

B.齐桓公想通过修明政事,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达到会盟诸侯的目的,因此他希望得到管仲的认可和辅佐。

C.对于桓公称霸天下的想法,管仲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明确表达了反对意见,并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D.齐桓公有抱负,能纳谏,接受了管仲的民本思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得到了四方百姓的拥护。

五、(24分)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勿惧以罪,勿止以力。

(2)出令不改,则民正矣。”

(3)君若将欲霸王、举大事乎?则必从其本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