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的由来

《滕王阁序》同步素材——滕王阁的由来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6 19:56:37

国有盛衰,世有治乱。千载古阁,兴废沧桑。 国运若何,阁运系之。

滕王阁,这座临江高峙的江南名楼创建的年代,正值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的唐王朝。尔后迭经兴废,在风风雨雨中又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民国十五年(1926)终毁于兵燹。销声匿迹六十余年后,直到1989年10月8日,规模空前的重建之阁,又傲然拔地而起,屹立于鄱湖之畔、赣水之滨。创而重修,修而又毁,毁而复建,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二十八次之多,天下名楼的兴废恐无此为甚。如此的人文现象,颇耐人寻味。

人们知道,滕王阁的千载盛名,与初唐诗人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紧密相关,“阁以文传,文以阁名”。历代对这座名楼的赞美之词举不胜举,给予最高赞誉的恐怕要数唐宋八家之首的韩愈了,他曾赞道:“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滕王阁所座落的位置,自初唐创建以来,几经变迁,但不出数百米,均负城临江,遥对西山,是登临送目的极好去处。据传,在唐初创阁以前,此处有一座“仙人旧馆”,滕王李元婴是在“旧馆”的遗址上创建高阁的。人们不禁会问:滕王李元婴是何许人也?滕王李元婴为什么要建这样一座“瑰伟绝特”的楼阁?何以冠之以“滕王”之名?此阁究竟创建于何年?

李元婴(?—684),唐高祖李渊之幼子(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贞观十三年(639)六月封为“滕王”,实封千户。据《旧唐书》、《新唐书》的记载,滕王李元婴的品行不端,无政绩可言。在任金州刺史期间,“骄纵失度”。在唐太宗驾崩居丧期间,依然无所收敛,邀集其“官属”燕饮歌舞,花天酒地,“狎昵厮养”,对去世的哥哥毫无哀思。这位不轨的“龙子”,做过许多荒唐害人的事,他到所“巡察”的地方,不事公务,却向老百姓借猎狗、求捕兽之网,所过之处为害极大,常常“以丸弹人,观其走避为乐”。唐时,入夜是要关城门的,只是在元宵放灯之夜才通宵大开城门,然而,滕王李元婴所“巡察”的城池,不得不为他畋游夜归而一直开着,他既不受一点约束,自己也不节制。为此,继位的唐高宗“以书切责”这位皇叔,希望他能够悔改自新。

李元婴是一位丹青手,善画蝴蝶,这几乎是公认的,有“滕派蝶画”鼻祖之誉。滕王同时也是音乐家。很懂歌舞。当年创建高阁,乃“极亭榭歌舞之盛”,所谓歌舞兴阁。滕王阁是歌舞之地,是文化殿堂,追根溯源离不开滕王的创举。滕王李无婴被其侄儿唐高宗远放江南,都督洪州,也把中原地区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音乐歌舞带了过来,客观上推动了江西地方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从王勃、杜牧、白居易、李涉等诗人的有关滕王阁的咏叹之作中,我们依稀还能感受到当年的大唐之风。

李世民登基十二年后,即贞观十三年(639),李元婴始封为滕王。十年后,皇兄太宗驾崩,侄儿李治继位为高宗。唐高宗以其在金州任职期的种种劣迹,特别是在太宗丧期,公然召集僚属“燕饮歌舞,狎昵厮养”,不得不下御书严词切责。永徽三年(652),迁任苏州刺史,次年又转任洪州都督。

洪州,也就是现在的南昌,就当时而言,是比较偏僻的蛮荒之域,是安置谪降官员的地方。一日,滕王带着一班僚属和歌舞伎,来到章江门外的冈峦之上,远眺近观,心旷神怡。高兴之余,就地摆开筵席,歌舞相陪。可是,在城外的丘冈之上,乱石杂草遍布,歌舞伎们实在难以施展技艺,倘若风雨骤至则更为狼狈。面对如此的美景总感到有某种难言的遗憾。王侯们的心理,总有人去揣测去迎合,随行的一位慕僚提议在临江的冈峦之上建一座楼阁,既可揽山川之秀,又可极歌舞之乐。这正合滕王心意,他连连称善。回府后,立即下令召集能工巧匠,精选木石,择日破土,昼夜营造。几个月后,一座瑰伟的高阁就在滨江的丘冈上落成了。

楼阁落成后,滕王常常和一帮狎客在阁中饮酒赋诗,歌舞作乐,有时则自度曲律,轻敲檀板,慢拢丝弦,横吹玉笛,亲为伴奏。此外,又打造青雀舸,率僚属狎客游乐江中,或踏歌洲渚。洲渚上野花竞发,彩蝶纷飞,善丹青的滕王,其心境不言而喻。滕王阁本是李元婴为供自己“游观宴集”而兴建的,他怎么也想不到日后有王勃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且客观上又给洪州地方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南北文化的交流以及江南歌舞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阁名何以冠滕王呢?《滕王阁序》云:阁成之后,因李元婴曾在贞观十三年封为“滕王”,洪州官员以李无婴的封面而冠阁名,故称“滕王阁”。

关于滕王阁的创建年代,众说纷纭,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种说法:

一为显庆四年(659)说。

二为“阁成而滕王这封适至”说。

三为永徽四年(653)说。

历史缘起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

今之的滕王阁乃仿宋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宋大观二年(1108年),滕王阁因年久失修而塌毁,侍郎范坦重建,比唐阁范围更为扩大,并在主阁的南北增建“压江”、“挹翠”二亭,逐渐形成以阁为主体的建筑群,华丽堂皇之形貌,宏伟壮观之气势被誉为“历代滕王阁之冠”。1942年,古建大师梁思成先生偕同其弟子莫宗江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了八幅《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在第29次重建之时,建筑师们以此作为依据,并参照宋代李明仲的《营造法式》(此书相当于现在的建筑规范),设计了这座仿宋式的雄伟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