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烟台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烟台市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

更新时间:2024-04-28 10:25:31

注意事项:

1.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将第1页、第2页和第5页、第6页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考试结束后,将试卷按页码顺序排好,全部上交。

一.书写(共3分)

1.将下面的句子抄写在田字格内,要做到准确、规范、端正、整洁。(3分)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文化积累(共15分)

2.默写。(6分)

①田家少闲月, 。(《观刈麦》)

②开轩面场圃, 。(《过故人庄》)

③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④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鱼我所欲也》)

⑤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 。(《沁园春·雪》)

⑥路漫漫其修远兮, 。(《离骚》)

3.根据提示,填写句子。(4分)

①王勃在《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歌颂友谊的千古名句是: ,

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4.许多成语源自古诗文。源自《<论语>六则》,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 。源自《曹刿论战》,表示趁热打铁、一气呵成的成语是 ;源自《桃花源记》,借指与世隔绝、环境优美、生活安乐的理想地方的成语是 。(3分)

5.与下列对联、涛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① ② 。(2分)

①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阅读(共62分)

(一)

6.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4分)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 )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

③莲之爱,陶后鲜有闻 ( )

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①环而攻之而不胜 ( )

②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 )

③池非不深也 ( )

④委而去之 ( )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9.“得道者多助”中的“道”指的是:( ) (2分)

A.正确的道理 B.统治的方法

C.“地利”与“人和” D.施行仁政的治国之道

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11.文段④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了 的重要性,推出了 的结论。(2分)

(二)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

可是他有足够的勇气把今天的功课坚持到底。习字课完了,他又教了一堂历史。接着又教初级班拼他们的ba,be,bi,bo,bu。在教室后排座位上,郝叟老头儿已经戴上眼镜,两手捧着他那本初级课本,跟他们一起拼这些字母。他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听到他古怪的声音,我们又想笑,又难过。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

12.在下面句子中的“口”里填上恰当的标点。(1分)

“我的朋友们啊口他说口我——我——”

13.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 ,“钥匙”比喻 ,全句的深刻含义是: 。(4分)

14.“他……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从这一动作描写中可以看出韩麦尔先生心中充满了 的信念。(2分)

15.作者刻画郝叟,用笔简约而传神,找出一处你认为值得品味的地方,写几句话进行赏析。(3分)

16.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歌曲《中国娃》中有这样的歌词:“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韩麦尔先生的话和歌词都表现了 。(2分)

(三)

①竹于是一种介乎草与木之间的独特植物。它广泛生长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并在这些地区享有盛誉。在印度,竹子以“穷人之木”而闻名;在越南,它被亲切地称为“兄弟”;而在中国,竹子被国人崇尚为“君子”,与中国文化息息相关。

②竹子挺拔刚正,绿叶婆suō( )。山有竹则山青,水傍竹则水秀。人们爱竹,爱它那洒脱的风姿。人们爱竹,爱它那节外无枝的操守。唐宋以来,竹子与梅花、松树并称为“岁寒三友”,明代则把“梅、兰、竹、菊”比作“四君子”。苏东坡则是“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人称“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爱竹成pǐ( ),须臾不离,他曾“四十年来画竹枝”,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画卷和诗篇。

③中华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一部中华文化史,上下五千年,处处竹相连。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劳动实践中,把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升华成了人的一种精神风貌,赋予了竹子独特的精神内涵,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它那种挺拔坚韧、宁折不弯的气节为各阶层的人们所称颂。

④世界上没有哪一种植物能像竹子一样,对我国人民的精神生活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所以在世界上,中国也被称为“竹文化的国度”。

17.根据注音,把文段②中括号里应填的字写在下面。(1分)

①绿叶婆suō( ) ②爱竹成pǐ( )

18.文段②中引用苏东坡和郑板桥的事例作用有二,

一是表明 ;二是说明竹与中国文化的 关系。(2分)

19.仔细揣摩文段③中“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这两句话,回答问题。(4分)

①“节”的本义是“竹节”,由此引中出一个意思是 。

“虚心”的本义是 ,由此引申出一个意思是“谦虚”。

②由这两句话,你能联想到怎样的人生境界?

20.品读对联,联系选文回答问题。(6分)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①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

。(2分)

②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 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的,这个词语是 。(A.纯朴坚韧 B.桀傲不群 C.高雅绝俗 D.默默无闻) (2分)

③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名言诗句。(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2分)

具有竹子品格的: ,

具有兰花品格的: 。

(四)

恐龙灭绝与“核冬天”

①世界各地发现的恐龙化石,描绘了一幅6500万年前恐龙这种巨大的爬行动物统治地球的图景,然而,全盛期的恐龙突然神秘地灭绝了。

②关于恐龙突然灭绝的原因,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假说。有的说。是因为恐龙的食物由蕨类植物变成了被子植物,导致恐龙中毒;有的说是因为全球温度的升高或降低等等,但目前看来,有一种假说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那就是“灾变说”,即地球突然遭到天外高速飞来的一颗陨石或彗星的撞击。撞击本身并没有杀死多少恐龙,恐怖的是撞击以后片带来全球气候变化:撞击溅起的粉尘冲天而起,一直飞上十几公里高的空中,然后慢慢地弥漫开来,充满天空,阻挡了太阳的光线,大地一片黑暗,地球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地球成了一个冰雪球。陆地上植物和海洋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停止了,导致了食物链崩溃。即使“天外来客”撞向海洋。结果也相差无几,无非是粉尘换成了水蒸汽……

③恐龙及其他物种就是这样灭绝的。

④如果说这恐怖的一幕险些在地球上重演,或人类险些像恐龙一样成了灭绝的物种,也许有人会认为是 (A.夸大其词 B.故弄玄虚 C.危言耸听),其实不然,“核大战”就能做到这一点:冷战期间,人类数次同“核大战”擦肩而过。

⑤也许,人类能够避免“核大战”,避免恐龙悲剧的重演,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有人及时指出了这一点。

⑥这个人就是美国著名的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卡尔·萨根。也许恐龙灭绝原因的研究和假说启发了卡尔·萨根,还有他十分熟悉的行星知识帮助了他,1983年他和他的几位同事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核冬天》。这篇文章向人们描绘了如果爆发核战争,核爆炸引起的烟尘将遮蔽太阳的光芒,地球将进入数周或数月的黑暗之中,地球表面温度大约会下降到平均—25℃左右,绿色消失,江河封冻。卡尔·萨根十分熟悉九大行星之一的火星,他用火星来比拟“核冬天”:火星因为经常性的尘暴,整个星球被沙尘所环绕,粉尘阻挡了大阳的辐射,使火星变成一个—40℃左右的冰冷世界,一片荒芜凄凉的景象。卡尔·萨根告诫政治家,如果爆发“核战争”,地球就将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将在地球上消失。

⑦然而在“核冬天”的理论出现之前,核大国的领导人对“核战争”的后果估计得并没有严重到这种程度。前苏联的国防部长布尔加宁说:“核武器并不像帝国主义分子所说的那样可怕。”毛泽东说:“原子弹是帝国主义分子用来吓唬人的纸老虎。”美国一些国防专家最悲观的估计也只是“会死几亿人,但大部分人和国家还会继续存在。”

⑧卡尔·萨根的“核冬天”理论出现之后,引起极大的震动,“核战争”的代价已经从可以对付变成无法接受了。

⑨也许卡尔·萨根的“核冬天”过于悲观了,但是“核战争”一旦发生。人类可能就丧失了“改正错误”的机会。因此,我们最好还是相信“核冬天”而不是“纸老虎”的理论。

⑩卡尔·萨根“核冬天”理论的一个逻辑延伸是:地球上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义务监督核武器,无论它离我们远还是近,因为核武器事关我们这个物种的生存。

21.文段④中横线上应填的词语是 。(1分)

22.根据语境,说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天外来客”:

“纸老虎”:

23.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 写序号。(2分)

24.阅读有关段落,用凝练的语言(每框不超过5个字,填写下面的图表。(6分)

灾变说:

核冬天: ① ②

25.“核战争一旦发生,人类可能就丧失了改正错误的机会。”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2分)

26.布尔加宁、毛泽东及美国专家对“核战争”爆发造成的后果估计不足,不足在什么地方?纵观全文,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3分)

27.有人说,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结合相关知识,举一例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四.写作(共70分)

28.写作I (10分)

阅读材料,多角度提炼观点。

某一天,英国贵族诺福克公爵来到火车站,刚好有一个爱尔兰的小女孩下火车,手里提着一袋很重的行李。她是去一座城堡当女仆的。

城堡离车站约一英里,小女孩正在跟车站搬行李的人说话,请他帮着把行李带到城堡里去,答应给他一先令。这是她口袋里仅有的钱。搬运的人带着不屑的眼光拒绝了。公爵这时走上前来,他穿着随便就像普通人一样。他答应替小女孩把行李搬到城堡去。他提起行李,陪着女孩,边走路边和她谈话。

到达城堡以后,他接受了那一先令,再三说“谢谢”,没有让她知道他是谁。一直到第二天,女孩见到城堡主人时,才明白昨天帮她把行李从车站搬来城堡,并且接受那一先令小费的人,就是诺福克公爵!

可以提炼出的观点:

29.写作Ⅱ (60分)

度过了人生的十五六个春秋,回顾过去,你有后悔的事吗?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请围绕着“悔与悟”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600字左右。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