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16篇必背古文

2011年中考语文冲刺复习:16篇必背古文

更新时间:2024-04-27 04:31:29

内容预览:

中考必备古文16篇专题整理

篇目简记歌诀

中考必备十六篇

论鱼生曹邹出桃

三马陋小岳醉爱

记承天寺送东阳

16篇目录

《论语(十则)》

《鱼,我所欲也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曹刿论战》

《邹忌讽齐王纳谏》

《出师表》

《桃花源记》

《三峡》

《马说》

《陋室铭》

《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

《爱莲说》

《记承天寺夜游》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原文

1、《论语十则》

: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⑥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⑨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⑩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也,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也,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于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为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这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且中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询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 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到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 韩愈

世有千里马,然后有伯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 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11、《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以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山之间者也,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则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早'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4、《爱莲说》周敦颐

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盖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佩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课标必背16篇古文练习(无答案)

1《论语》 十则

一、给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诲( )女知之

必有我师焉( ) 然后松柏之后凋( ) 见不贤而内自省( )

二、填空

1、孔子,名 ,字 末期著名的 学派的创始人。

2、 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

的记录,是 散文,共 篇。朱熹把它和 、 、

合为四书,同为封建社会文人学子的必读书。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成语四个: 、 、 、 。

4、原文填空:

①孔子教导弟子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是 , , 。

②在孔子看来,只要虚心求教,到处有老师的句子是

③论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 。

④论述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取长和补短的句子是 。或

⑤表明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为别人着想的句子是 。

三、解释加点字词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 是知也

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不亦君子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传不习乎 然而知松柏后凋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不弘毅 其恕乎

有朋自远方来 可以为师矣 死而后已

四、翻译句子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了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2 鱼,我所欲也

一、汉字写拼音

兼( ) 苟( ) 丧( ) 箪( ) 羹( ) 弗( )

蹴( ) 屑( )

二、填空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 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 ”,与孔子并称“ ”。

2、《孟子》主要是记述孟子到各国游说,以及同各种学派进行论辩的情况,阐发他的政治见解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部 散文,它以 方式,展开雄辩说理,辞锋犀利,富于哲理。

3、原文填空:

1)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2)“为什么不做苟且偷生的事?”原因是 。

3)强调人人都有向善之心的句子是 。

4)作者赞颂无人认识的路人和贫贱的乞丐宁愿饿死也不接受带有侮辱性的施舍,说明“所恶有甚于死者”,即义重于生的句子是:

5)结尾“此文谓失其本心”句照应开头哪句话?

6)写出本文中的两个成语:

7)在这篇文章中,孟子提出了 观点。

三、解释加点的字

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故不为苟得

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 此之谓失其本心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所恶有甚于死者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万钟于我何加焉 乡为身死而不受

是亦不可以己乎 呼尔而与之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四、翻译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4、此之谓失其本心。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6、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

7、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8、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给加点字注音

百里奚( ) 舜( ) 畎亩( ) 傅说( ) 胶鬲( )

空乏其身( ) 行拂乱其所为( ) 法家拂士( )

二、填空

1、孟子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强调 ,肯定人生来是善多;主张社会分工,但由此导出 的观点。

2、宋朝朱熹把 合为“四书”,成为儒家学者初学必读书。

3、本文的成语是 。

4、体现本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

5、作者承上启下的结论是 。

6、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须经历:

7、经历磨难砥砺的好处是: 。

8、孟子也重视人的主观因素的作用提出 。

9、作者由个人作为上升到了国家治乱,提出什么论断?

10、体现“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过?”只要知错就改,善莫大焉的句子是

11、孟子有许多名言留传于世,请你写出相对完整的一句:

12、根据文章内容补全下列对联

上联:历经忧患成大器;下联: 。

上联: ,生于忧患;下联: ,死于安乐。

上联:生无情轻如鸿毛;下联: 。

三、解释加点字词

舜发于畎亩之中 空乏其身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管夷吾举于士

百里奚举于市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行拂乱其所为 人恒过,然后能改

曾益其所不能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入则无法家拂士 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动心忍性

四、翻译: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五、拓展感悟:

1、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面对艰苦环境的磨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结合文章说说你认为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什么?

2、本文作者提出的“生于忧患”的观点,而现实生活中已没有那么多“忧患”,生活在顺境中的人一样可以成才,那么作者的这一论断岂不失去了意义?就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4曹刿论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曹guì(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bǐ( ) 小信未弗( ) 旗mǐ( )

小惠未biàn( ) 视其zhé( ) 登shì( )而望之 彼jié( )我yíng( )

二、文学常识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 》,原名《 》,又称《 》,传说是 时期 所作。它是 史书,是一部和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齐师伐我 衣食所安 又何间焉

弗敢专也 小信未孚 弗敢加也

牺牲:(古) (今) 肉食者鄙

必以信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既克

彼竭我盈 惧有伏焉 望其旗靡

四、翻译句子

1、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2、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五、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 。

2、“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 。

3、与“下视其辄,登轼而望之”相照应的语句是 。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本文略写了哪一部分内容?结合你的写作经验,谈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2、曹刿乃一介布衣,在国家危险时刻,他挺身而出,他的思想境界可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作为中学生,你认为怎样做才是爱国?

3、你知道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读了本文,你感悟到做人和处事的什么道理?

4、鲁庄公是一位昏庸的国君吗?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5、本文运用对比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邹讽齐王纳谏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zōu( )忌 yì( )丽 kuī( )镜 暮qǐn( )

王之蔽( ) 期( )年 bàng( )讥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节选自《 》,它是一部 体 著作,也称《 》、《 》、《短书》、《长书》、《修书》等。由西汉末年 编订成书,共 篇,反映了战国时期 。全书共 策,《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 。写出本文一个成语是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服衣冠 明日,徐公来

期年之后 讽齐王纳谏 皆朝于齐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王之蔽甚矣

闻寡人之耳者 孰视之 窥镜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时时而间进

四、翻译句子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4、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五、课文内容填空

1、邹忌从妻、妾、客对邹忌及徐公之美的评价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

3、从文章来看,你认为邹忌和齐王各是怎样的人?

4、邹忌的“讽谏”艺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积极意义?

5、中国历史上不乏忠臣进谏的故事,但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请举例说明。如果想劝谏成功,需要什么条件?

6、请写出出自《战国策》的成语至少三个。

6 出师表

一、根据读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崩cú( ) 疲bì( ) zhì( )罚zāng( )否 忠jiàn( ) 倾fù( )

bì( )下 斟酌( ) ( ) 驽( )钝 rǎng( )除

二、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出自《 》,作者 ,字 ,三国蜀汉、 。“表”是 (文体)。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 驱驰

攘除奸凶 布衣 不毛

恐托付不效 以伤先帝之明 故五月渡泸

以光先帝遗德 简拔以遗陛下

性行淑均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引喻失义

临表涕零 恢弘志士之气 不宜妄自菲薄

以彰其咎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不宜异同 陟罚臧否

若有作奸犯科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躬耕于南阳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崩殂 后值倾覆 夙夜忧叹 攘除奸凶

以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猥自枉屈

驽钝 由是感激 悉以咨之

四、解释通假字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通 义: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义:

五、写出本文成语至少四个

六、解释古今异义词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古义: 今义: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3、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 今义:

4、临表涕零。 古义: 今义:

七、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臣本布衣。

3、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5、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八、用课文原句填空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向后主刘禅提出的最重要的一条建议是: 。

2、《出师表》是脍炙人口的名篇,陆游曾称它道:“ , 。”

3、“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党内的领导地位,请摘录文中的句子来形容他当时的处境:

九、课文内容理解

1、诸葛亮自叙了“三顾茅庐”这一情节,请分析他的用意。

2、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3、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4、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① ;② ;③ 。

5、联系文中情节评价刘备的为人。

6、诸葛亮的建议在当时和现在有什么重要意义?

7 桃花源记

一、生字难字

俨( )然 qiān mò( )( ) 垂tiáo( ) 怡( )然

造诣( ) 刘子jì( ) 遣人( ) 遂( )

二、文学常识

1、《桃花源记》选自 ,陶渊明又名 ,字 ,浔(xún)阳柴桑人, (朝代)著名 。

2、记,是一种 ,即 。本文是《桃花源诗并序》中的 ,可独立成篇。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渔人甚异之 仿佛若有光 落英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便要还家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问今是何世 此中人语云

便扶向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欣然规往

既出 诣太守 遂迷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黄发垂髫

四、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 古 今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 今

古 今

3、无论魏晋 古 今

4、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 今

五、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渔人甚异之。

六、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描写“世外桃源”自然环境美好的语句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2、用简洁的文字写出“渔人”的行踪。

发现桃花源→ →

3、作者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战乱频繁,可是作者描绘出了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请想一想并写出作者写作的意图。

4、请写出本文成语至少4个。

5、根据对本文内容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8 三 峡

一、生字难字

阙( ) 叠嶂( )( ) 属引凄异( ) 湍( )

绝yǎn( ) 沿sù( ) 飞shù( ) xī( )月 xiāng( )陵

二、文学常识

1、《三峡》作者 ,字 , 范阳人,著名 , 。

2、本文选自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 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3、三峡, 和 的总称。

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清荣峻茂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不见曦月

(5)良多趣味 (6)晴初霜旦 (7)略无阙处

(8)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9)绝巘

(10)素湍绿潭 (11)属引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3、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五、课文内容理解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江水”的特点。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作简单的分析,语言表达力求简洁。

3、作者在不到200字文章中,把三峡风光的壮美展现在读者面前,你认为作者最成功的写作手法是什么?请简略分析。

4、文章结尾引用渔歌,请写出文中引用的渔歌及其作用。

9马 说

一、注音写汉字

zhǐ( )辱 pián( )死 曹lì( ) 粟( ) 一石( )

二、填空

1、《马说》作者 ,字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他和 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列 之中。本文用

的写法,表明作者见解。

2、说是 一类文章的总称。

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本文的主旨句是 。

4、文章借有关伯乐与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做 ,将人才比做 ,而伯乐喻指 ,集中抨击的社会现象是

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用文中话回答):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虽有千里之能 才美不外见 故虽有名马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一食或尽粟一石

四、翻译句子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五、拓展感悟

1、本文在布局谋篇上有什么特点?

2、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政治主张?

3、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4、古往今来,曾有许多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尽的感慨。请举例。

5、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6、你认为成为千里马应具备哪些条件?在我们这个社会,要成为真正的千里马,还必须学会“推销自己”,你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如何来推销自己?

7、请结合实际谈一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理解。

8、根据对本文的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言的对联。

10陋 室 铭

一、注音写汉字

惟吾德xīn( ) tái( )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rú( )

无案dú( )之劳形 西shǔ( ) 诸葛lú( )

二、填空

1、本文作者是 , 诗人,哲学家,字 。

2、铭,古代 名。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或 的文字,叫“铭”。文辞精练, ,读来铿锵有力,体制短小,最短者不足十字,与格言颇为相似。

3、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 。

4、文章的中心句是: 。

5、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

6、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

7、反面虚写室中生活: 。

8、全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

三、解释下列加点词

有仙则名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调素琴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四、翻译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孔子云,何陋之有?

五、拓展理解感悟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中,“上”、“入”二字有何表现力?

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

3、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4、本文是一篇骈散结合的美文,多用对偶句。请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

5、“调素琴”说明作者喜爱音乐,下文却说“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6、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居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11小石潭记

一、生字难字

悄怆( ) 佁然( ) 俶尔( ) 为嵁( ) 参差( )( ) 幽suì( )

huáng( )竹 清liè( ) 下chè( ) 摇zhuì( ) xī( )忽

二、文学常识

1、《小石潭记》选自 ,柳宗元,字 ,河东解县人,我国

代杰出的 和 ,唐宋八大家之一,请写出其余7位:

2、作品《永州八记》是一组有名 ,本文是其中第 篇,作者按游览顺序组织材料,抓住事物特征,用生动的语言借景抒发了 的感情。

3、“记”是古代的一种 ,主要记载事物,往往通过 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蒙络摇缀(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3)斗折蛇行( )

(4)悄怆幽邃( ) (5)佁然不动( ) (6)俶尔远逝( )

(7)悄怆幽邃( ) (8)以其境过清( )( ) (9)水尤清冽( )

(10)卷quán石底以出( ) (11)为坻( ) (12)翕忽( )

四、翻译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中第2段写了潭水和游鱼的特点,你认为作者写作的妙处何在?

2、三、四段文字依次写出了 、 和潭中气氛。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文中两次写“乐”,这和文章哀伤凄凉的感情基调矛盾吗?为什么?

5、你已学过不少描写景物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描写山水的名句摘录下来,选择一句加以赏析。

6、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以“览胜”和“抒怀”为尾词,写一组对偶句,要求不少于五言。

12岳阳楼记

一、写拼音填汉字

téng( )子京 朝hūn( ) qiáng( )倾 jí( )摧 潇( )湘

yín( )雨fēi fēi( ) 日星隐yào( ) hào( )千里

忧chán( )畏讥( ) 岸zhǐ( )汀( )兰 浩浩汤汤( )

二、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

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小有大志,做秀才时,就“ ”。

2、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表达作者政治抱负的语句是 。

3、文中表明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语句(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突出“忧”的语句):

4、文中与《爱莲说》的结语“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境相同的是:

三、解释加点字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百废具兴

属予作文以记之 巴陵胜状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 若夫霪雨霏霏

连月不开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

去国怀乡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

郁郁青青 静影沉璧 此乐何极 把酒临风

宠辱偕忘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或异二者之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进亦忧,退亦忧 微斯人,吾谁与归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四、翻译

1、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五、拓展延伸

1、如何理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你知道哪些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至少写出两副来。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4、你知道哪些吟咏岳阳楼的著名诗篇?请至少写出两首来。

5、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你认为孟子的观点和范仲淹有何不同?

13醉 翁 亭 记

一、生字注音

环chú 林hè 水声chán 饮水zhé 醉

酒hān 林fēi 穴míng 野sù

宴hān 阴yì 繁yīn 觥筹( )( )

颓( )然 伛偻( )( ) 崤( )弈( )者

二、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晚年又号 ,是 代著名 家, 家,他主张 , ,大力提倡 成为北宋中文坛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文以“”字贯穿全文,表现了作者 的情趣和 的政治理想,全文的主胃句是 。

三、解释加点字

⑴蔚然 ⑵临于泉上 ⑶太守自谓

⑷林霏开 ⑸云归而岩穴瞑

⑹负者 ⑺伛偻 ⑻野蔌

⑼前陈 ⑽奕 ⑾觥筹

⑿苍颜 ⒀颓然 ⒁阴翳

⒂太守谓谁

四、句子翻译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4、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还以文者,太守也。

五、理解分析题

1、本文第3段分为四层,每层分别用三个字归纳层意。

2、本文最后一段紧扣一个“乐”字来写,用 之乐衬托游人之乐,又用游人之乐衬托 之乐,曲折地表达作者的心情,从文中我们可感受到作者具有范仲俺在《岳阳楼记》一文中所抒发的 的旷达胸襟。

3、历史上遭贬谪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4、请用“乐”“醉”或“情”“景”为首字,写一组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5、“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14爱 莲 说

一、生字注音(括号内增拼音,横线上填字)

周敦( )yí 蕃( ) yū泥 沾rǎn

zhuó 清lián xiè 玩 鲜( )有闻 噫( )

二、填空

1、《爱莲说》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 家, 是他死后的谥号,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著名 、

等。

2、说,是 ,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情,跟 颇为相似。

三、加点字解释

①蕃 ②李唐 ③染 ④妖

⑤不蔓不枝 ⑥亭亭净植

⑦亵玩 ⑧隐逸 ⑨君子 ⑩宜乎众矣

四、翻译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不妖。

2、牡丹,花之宫贵者也。

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五、理解分析题

1、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句子是 。

2、文中高度概括莲可贵品质的话(中心主旨句) 。

3、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 。

4、从风度方面,写莲花的端庄、清高的句子 。

5、根据要求,填写相关花的名称

①“国色天香”指

②“寒秋三魂”指 ,它与 并称为“ ”

③“六月花神”指

6、作者为什么用浓墨描绘“莲”的形象?

7、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8、根据你对本文的理解,自创一副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9、鲁迅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这首诗称哪一种花?你在学过的古诗中,找出几句来。

15记承天寺夜游

一、写汉字

水中xìng zǎo( )( )交横 怀民亦未寝( )

二、填空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 ,字 ,号 , (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后因与 政见不合,调任地方官,因诗文中“讥切时政”而入狱,是有名的“”的受害者。他的散文、诗、赋语言流畅、感情奔放,创立了 ,是“ ”之一。

2、《记承天寺夜游》写作者初冬月夜不眠,出户邀友赏月,表现了

3、文中作者感叹知音稀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显示与好友“心有灵犀”的喜悦的句子是。

三、解释加点字

念天与为乐者 相与步于中庭

欣然起行 庭下如枳水空明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环民 盖竹柏影也

四、翻译

1、怎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环民。

2、庭下如枳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五、拓展延伸

1、你怎样理解“何夜无月,何夜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2、“闲人”有哪几层含义?

3、根据你对本文内容理解,创作一副不少于五音的对联。

4、文中描写月光动静结合,语言高度凝练,精炼得无以复加,写月光的句子是哪句?请分析你最欣赏的词的妙处?

16送东阳马生序

一、写拼音填汉字

嗜( )学 yàn( )冰坚,弗之怠( ) sì( )其欣悦 xǐ( )

chì duō( ) 既加冠( ) 负qiè( ) 足肤jūn( )裂

曳( ) 右备容臭( ) yùn( )袍bì( )衣

二、填空

1、本文选自 ,作者 ,字 ,号 ,与 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元璋称他为明代“ ”,刘基赞许他“ ”,四方学者称他为“ ”。

2、本文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便写下这篇

3、本文是一篇 ,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 ”的意思。

三、解释加点字

无从致书以观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弗之怠 走送之 既加冠

硕师名人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稍降辞色

援疑质理 叱咄 口体之奉

俟其欣悦 四支僵劲 皆被绮绣 礼俞至

烨然若神人 右备容臭 腰白玉之环

緼袍敝衣 略无慕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