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雷电颂》写作背景

《雷电颂》写作背景

更新时间:2024-04-26 18:48:53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统治集团推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政策。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变本加厉地实行法西斯统治,扼杀言论自由,摧残进步力量。作家们不得不改用隐晦曲折的形式暴露现实的黑暗,抨击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在这种情况下兴起了创作历史剧的热潮。郭沫若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从抗战的现实斗争中深切感受到人民的呼声与时代的责任,从历史回顾中汲取斗争的力量。

《屈原》是郭沫若这一时期历史剧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代表作。这个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一生的故事,以代表爱国阵线的屈原与代表卖国阵线的南后等人之间的戏剧冲突为主要线索,成功地塑造了屈原这个人物形象,深刻地表现了为祖国和人民不畏暴虐、坚持斗争的主题。

剧中的屈原,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的典型形象。

“在这战乱的年代”,屈原心中时时系念的是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他看清了秦国侵吞六国的意图,力主联齐抗秦。一向光明磊落的屈原,没有料到南后之流竟然采取卑鄙无耻的手段陷害他,横加以“淫乱宫廷”之类的罪名。在这种含冤莫白的情况下,屈原所拳拳关注的仍然是祖国和人民,他沉痛地劝诫楚怀王,千万不要丢弃联齐抗秦的正确主张,“要多替楚国老百姓设想,多替中国的老百姓设想”。他斥责南后危害祖国:“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断。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儿的赤县神州呀!”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毁楚齐盟约,转而依附秦国,走上妥协投降的道路,并且下令囚禁屈原。面对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国,失去自由的诗人的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无比猛烈地迸发出来。他呼唤咆哮的风,去“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他呼唤轰隆隆的雷,把他载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去;他呼唤闪电,要将它作为自己心中无形的长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他呼唤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一切的一切,“发挥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谋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雷电颂》则被安排在全剧高潮的波峰浪巅,由主人公屈原独白。这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而且使剧本主题异常鲜明地突现出来。正如周恩来所说:“那是郭老把自己胸中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忿恨,借屈原之口说出来的。《雷电颂》是郭老代表国统区人民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