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语文知识 > 综合知识 > 聊城简介

聊城简介

更新时间:2024-04-26 21:22:34
聊城简介

聊城市位于鲁西,临河南、河北,位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大行政区交界处,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带和中部经济欠发达地带结合部,是中国能源基地、内陆口岸和辐射冀鲁豫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

聊城介于北纬35°47’至37°02’和东经115°16’至116°32’之间。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0-2741.8小时之间,全市平均气温12.8-13.4℃,全年降水量为567.7-637.3毫米,年均相对湿度为56-68%,无霜期200天左右,多南风和偏南风。

全市总面积8715平方公里。辖8个县(市、区),129个乡(镇、街道办事处),6486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总人口563.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5.79万人。男女性别比101.9:100。人口出生率8.95‰,死亡率5.08‰,人口自然增长率3.87‰。有少数民族43个,56785人。

聊城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春秋时期曾称聊邑故名,一说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有“水城”的美誉。又因古城池位置和布局状若凤凰,故素有“凤凰城”之称。

聊城是全国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同志的故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著名的"江北水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山东省卫生城市",聊城是"省级园林城"。

交通上聊城是连接东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京九铁路、 邯济铁路、济馆高速公路在此交汇。

聊城早在原始社会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从事农业生产。可以追溯到距今约六七千年的8座龙山文化城,它们是迄今为止全国发现的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可见,古济水西岸是当时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时期,聊城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农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于有莘之野”,辅佐商汤灭夏桀,世称贤相。周时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春秋时期,聊城为齐国西部重要城邑。有谋士计然。战国时期,聊城为诸侯争战之地。时有著名兵家孙膑、名士鲁仲连威名远播。

景观:东昌湖、光岳楼、山陕会馆、宋代铁塔、古运河、姜堤乐园、凤凰苑科技观光园、梦幻乐园、昌东公园、马颊河休闲度假村、临清运河钞关、景阳冈龙山文化遗址、曹植墓、景阳冈、海源阁、舍利宝塔、鳌头矶、狮子楼、海慧寺、古阿井等。

建于明代的光岳楼,气势恢弘,“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建于清初的山陕会馆,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是我国会馆建筑中不可多得的艺术杰作。被誉为“东昌三宝”之一的宋代铁塔,古朴雄浑,苍劲挺拔,是我国现存为数极少的铁塔之一。清代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的海源阁,收藏之丰富“为海内之甲观”。在市区周围,还分布着武松斗西门庆的狮子楼、武松打虎的景阳冈、鱼山脚下的曹植墓,以及古阿井、迷魂阵、鳌头矶、舍利塔等一大批闻名遐迩的名胜古迹。

聊城是湖、河、城融为一体独具特色的城市。驰名中外的京杭大运河象一条游龙越境而过。江北最大的人造湖东昌湖,犹如锦带环抱古城。光岳楼,冲汉凌空,气势雄伟为鲁西的一大奇观。山陕会馆构筑巧妙,富丽堂皇建于宋金之际的铁塔,俊崇浑朴为聊城古老的象征。藏书甲天下的海源阁古朴庄重藏书宏富,为清代著名的4大私人藏书楼之一。初建寻北宋末年的狮子楼,雕梁画栋因传说公在此斗杀西门庆而闻名海内外。造型独特的临清清真寺、雄伟壮观的舍利塔、坐座于东阿鱼山西麓的曹植墓、闻名遐尔的武松打虎处景阳岗无不凝聚着先人的智慧标志着历史的文明闪烁着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灿烂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