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归朝欢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归朝欢诗歌鉴赏及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21:53:33

归朝欢

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这首词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词意简要赏析。(5分)

2.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交代了早行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荒寒的氛围;暗示行旅的艰辛;烘托旅人黯淡的心情和对羁旅行役的厌倦之情。风声淅淅,白霜满地,说明时值冬初,天气寒冷;宿雁惊起,残月当空,天刚破晓,旅人就踏着白霜上路了,突出了早行之早;萧索清冷的晨景,更衬托出词人行旅的艰辛,心境的悲凉。(5分;总说3分,答一点给1分;赏析2分,能结合意象、意境分析任意两点即可)

2.“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6分;思乡、年华易逝、厌倦漂泊、思亲四点之中,答出三点并结合词句分析即可)

作品赏析

由于柳永天性风流,才性高妙,后因“奉旨填词”而仕途坎坷,最终以毕生精力作词,在“倚红偎翠”、“浅酌低唱”中寻找寄托,并自诩“白衣卿相”。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这首《归朝欢》是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作品,抒写冬日早行而怀念故乡的思绪和浪迹江湖的苦闷情怀。全词如下: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诚何益。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词作的上片,词人以白描手法描绘旅途景色,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抒情氛围。前两句写道:“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别岸”是稍远的江岸。“扁舟”即小船。“萧萧”拟声词,此指芦苇发出的声音。“淅淅”拟声词,指风声。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远处江岸停着三两只小船,风吹芦苇发出淅淅的声音。接着写道:“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沙汀”即水边或水中的平沙地。这里的沙汀是南来过冬的雁群留宿佳处。“破”即穿。“烟”即迷蒙的雾气。

“残月”指将落的月亮,一弯残月。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露宿的大雁惊飞起来,穿过弥蒙雾气,残月照在小溪的小桥面似如秋霜一样洁白。这里,“残月”表示旅人很早就上路。其中的“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形成工对。上句写了大雁高飞起来,因人早起赶路而惊飞,下句写似如秋霜的溪桥。这样,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寒冬早行的景物及其特点。接着写道:“渐渐分曙色。”“曙色”即拂晓时的天色。这一句为写景之总括,不但表明时间推移,已经快到拂晓,而且暗示了旅人已经过一段行程,为推动词意的发展做了有力的铺垫。天亮了,词人看到:“路遥山远多行役。”“行役”即指出行。这里是转笔,由写景转写旅人。意思是说,东方发白,弯弯曲曲的道路上,出行的人渐渐多起来了。一些“往来人,只轮双桨,尽是利名客”。这里的“只轮”“双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分别借指车和船。“利名客”指追逐名利的人。

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坐船乘车的人,尽是“利名客”。为什么柳永要这样说?这与柳永的处境有关。我们知道,“奉旨填词”的柳永失意江湖,正同这群赶路的人一样,徒步行走,心中也免不了怨恨。

接着过片“一望乡关烟水隔”,承上片的写景写人转入主观抒情——因厌倦羁旅行役而思故乡,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烟水”雾霭迷蒙的水面。所以“一望”也就是想望。“乡关”即家乡所在地。其中,“乡”即家乡,“关”即关隘、关塞。自己与故乡相隔遥远,烟水迷茫,根本无法望见。所以,在这样的处境中,既无法望见而又不能回去,受到思乡愁绪的煎熬,反转产生一种急迫的渴望心理——“转觉归心生羽翼”。“觉”即醒悟。也就是说,词人醒悟了,巴不得生出双翼,立刻飞回故乡。其中“生羽翼”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接着写道:“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愁云恨雨”往往用来比喻儿女离情。“愁云恨雨两牵萦”就是说愁如云恨如雨如同丝一样牵萦两地。这里,通过比喻来突出词人乡愁之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新春残腊”即新年与旧年的交替时。这里,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一年接一年。接着一句是“岁华都瞬息”。“岁华”即年华,时光。“瞬息”即时间过得很快。

南朝梁沈约在《却东西门行》写道:“岁华委徂貌,年霜移暮发。”这里,词人把“新春残腊相催逼”和“岁华都瞬息”放在一起,强调了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萍”和“梗”在古代诗词中是飘泊不定的典型意象,以喻羁旅生活像浮萍和断梗一样随风水飘荡无定。这里,词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一样,表现出词人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

最后三句写道:“归去来,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归去来”出自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指归隐乡里。这里是“回去”的意思。“来兮”是助词,无义。这几句写出了思乡的主要原因,并补足了“愁云恨雨”之意。原来是家乡的“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这个人说谁?当然是词人的妻子了。为什么?我们知道,柳永离家后再也没有回到故乡,而在京都的烟花巷陌与许多歌妓一起,而这些人也绝对不是他所“忆”的人,更何况,前文也说道“一望乡关烟水隔”。所以,词人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是多年没有回去的故乡和自己所爱的妻子。词作卒章显志,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在艺术上,首先,结构匀称完整,层层推进,卒章显志。其次,白描和铺叙相结合,虚实结合,情景相生,提高词作的境界。再次,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但增强词的含蓄性,而且更富形象感。第四,语言平易、准确、形象、贴切,特别是工整的对偶句的运用,使词作的语言更具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