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诗词阅读及答案 > 宋词赏析 赵以夫 扬州慢·十里春风

宋词赏析 赵以夫 扬州慢·十里春风

更新时间:2024-03-29 08:18:07

扬州慢

赵以夫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人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琼花,今为我国江南名城扬州的市花。自古以来,诗人骚客每会于此,观琼花而动情,不禁歌之赞之,往往成为千古名篇。赵以夫的这首《扬州慢》词,便是其中脍炙人口之什。

上片极力铺写想象中的扬州琼花之芳姿和神韵。词的起笔是:“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词人在此化典成句,暗示出只有扬州城才能有“天下无双独此花”(见宋·刘敞《无双亭观琼花赠圣民》),“十里春风”源于杜牧《赠别》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二分明月”乃化用徐凝《忆扬州》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词人在这三句里,实际上还不是仅仅局限于化典指明琼花永远扎根之地,决不可移植到扬州以外的任何地方去,更重要的还通过这里的环境烘托,特别是其中那个“飞”字,把扬州琼花在春夜月下的芳姿和神韵作了传神的描绘。看吧,琼花她似天上的仙女,离开了琼楼玉宇,在皎洁的月光辉映下,飘然降临了人间。词人为了更为形象地突出扬州琼花的特性,紧接着又匠心独运地着下九个字:“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毬”。“翦翦”,语出《诗经》,是一个描摹状态词,指整齐的样子;“毬”,指球状圆形体,瞧吧,那洁白的花朵犹如冰花、碎玉,而且还簇拥成为花球开放在花枝上。这句的绝妙之处在于:我们可以从宋代诗人王令《琼花》的“蚌碎珠骈出,须牵蝶合围”那一开一合的珠出蝶围的动态描写中,意会到扬州琼花“拥碎玉成毬”的繁荣而净洁之美。接下去“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几句,以人喻物,更见扬州琼花生机与绮丽。一个领字“想”,立即把词人的神思牵回到遥远而古老的历史联想之中,来到盛传不衰的“美人王国”里寻找扬州琼花的匹敌,这才发现整日伫立在扬州后土殿前石阶上的树树琼花,真有杨贵妃那样匀称丰满的体态,更有赵飞燕那样绰约轻盈的风姿,她将中国两种类型的古典美人之美质十分巧妙地融于一身了。如果说这样的“太真肌骨,飞燕风流“的比况显得太实在了的话,还可进一步说扬州琼花更摄取了世间万物的丽质清气集于一体。到此,词人在由花即人、由人恋花的双重特性建构下,便脱口说出了“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的点题之句。这样,词人在上片也就完成了一篇优美动人的微型《琼花赋》的创作。

下片词人因见窗前友人所折赠之数枝琼花而抒发了心中的悲凉感慨。其过片曰:“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一阵阵雨滴敲打窗棂的声音,把词人从酣梦中惊醒,满屋子飘溢着琼花芬芳的香气。使他神清意悦。他目注花瓶里的那几枝琼花,想起那是扬州的朋友怜我孤独,特地从扬州送来,以作安慰。接着便明确交代数枝琼花的来历:“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这里所写,显得空灵缥缈极了,一点也不呆板,同时亦与上片“蕊仙飞下琼楼”相呼应,其中那个“似”字很有模糊传达的审美效果,值得玩味。既然有朋友从扬州送来数枝琼花,何不“为问竹西风景”?这里的一句化用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意即过去扬州城是那样繁华,如今怎样呢?接下去并不急于让琼花作出正面回答,而是着了一个意境开阔而悠远的写景句:“长空淡、烟水悠悠”。七字暗示出了词人在人生旅程中失意惆怅落寞之苦,多少心酸事,尽在不言中,只觉得一切已逝,旧事悠悠恨未了。直到词的歇拍才点出:“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这几句便是对来自扬州的琼花回答的内容概括,不言而喻,这又是从当时著名词人姜夔描述经过金人掠夺后的扬州荒凉情状的“渐黄昏,清角吹寒,在空城”(《扬州慢》)脱化出来的。于是,我们就能从中进一步体会到:词人因琼花而引发的无限感慨,就不只是他个人的内心哀怨;更深寓着他忧国伤时的伟大胸襟。

词的上下片,由花及人,由人及事,观花动情,触景伤怀,婉转写来,词意含蓄而深远。这样,此词上下片的描写,也就层次分明地体现了其小序所讲的“赋而感之”的艺术构思。近人刘坡公《学词百法》概述历代词家创作咏物词的经验时讲:“咏物之词,最不易作,体认太真,则拘而不畅;摹写稍远,则晦而不明,惟能不脱不粘,方为恰到好处。”无疑,此词对于琼花的描绘,就有“不脱不粘”的表现特点,因之也才将其芳姿神韵作了极为生动的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