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阅读答案:《一位基层新闻人的坚守和追求》(含答案)

阅读答案:《一位基层新闻人的坚守和追求》(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0 02:25:2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位基层新闻人的坚守和追求

——追记广西大新县新闻中心原副主任农曾伟

时间,定格在2011年9月30日。

那个总在为挖掘报道家乡建设成就和身边感人事迹而不倦奔走的身躯,终于有时间躺下歇息了,永远地歇息了!

广西大新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宣传文化工作者、新闻中心原副主任农曾伟,因积劳成疾,罹患肝癌,永远地离开了他视同生命的新闻宣传事业和无限眷爱的父老乡亲。

生命的绝唱:新闻宣传是我一生无悔的选择,我愿为它贡献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山里人,站立是山,躺下是脉。活着,如山一般伟岸不屈;死了,也要成黄土一抔扑向钟爱的青山,供后起的山人世代耕耘。”(农曾伟《山里人》)

“我还能活多久?”2011年4月28日,在县里组织的体检中,农曾伟被诊断为晚期肝癌,癌细胞已扩散至肺部。

“啥都别想,回家安心养病吧。”医生的安慰含着无奈。

回忆起获悉此消息的那一刻,农曾伟的妻子潘彩莲难忍伤悲。“像晴天响雷,我们在医院走廊上呆呆地站了好久。是他先镇定下来,把化验单放进口袋,帮我擦干眼泪,说:‘没事的,你先去送你的报纸,我去一下办公室。’”

到了办公室,这个以新闻为业的壮家汉子,一个人静静地呆坐着,一根接一根地抽烟。沉思良久,他打开电脑,点击《今日大新》的稿件,编审,修改,校对……

大新县新闻中心珍藏着的一期报纸大样,是农曾伟生命不息、拼搏不止的见证。这是农曾伟生前修改审定的最后一期《今日大新》大样,上面用红笔改正的大大小小13处错误,是农曾伟审改大样的最后遗笔。

“版样是9月27日要付印的,考虑到他身体已极度虚弱,又经我们反复修改,便决定不送他看了。”同事黄艳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泣不成声,“谁知道,9月26日10点多,农哥在女儿的搀扶下,强撑着病体爬上三楼的办公室,说不看看这期大样,心里不踏实。”

9月28日晚,农曾伟开始大量吐血和便血。

29日凌晨3点,吐血便血不止的农曾伟,被妻子和亲戚“强行”送进医院。

9月30日下午4时16分,农曾伟的心脏停止搏动。

从发现病情到离开人世的150多个日夜里,农曾伟把“死亡通知单”藏在身上,一直在工作中燃烧着生命。正如他在获奖诗作《心系大山》中所写:“做一棵树,根植于这片红土,把我的生命,打磨得金光四射!”

不息地奔走: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找到新闻

“我曾以沾满泥土的诗章,为乡亲们唱过颂歌。颂扬他们水一样温柔缠绵,山一样朴实憨厚以及对土地的那份虔诚和热望……”(农曾伟《山里的土地》)

为把《今日大新》办到读者心坎里,农曾伟认定:“只有深入一线,才能找到新闻。”

农曾伟每年“深入”采访都超过200天,用同事的话说,他几乎天天都在“走转改”。他既有鲜活的新闻素材,也有宝贵的人生体验和思想升华。

2010年8月的一天,他听到一个线索:宝圩乡山弄里的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金花茶被盗挖盗采。农曾伟立即翻山越岭赶往路途崎岖人迹罕至的现场,面对3 000多亩被盗采得几近光秃的残茶,农曾伟痛心不已。

回到办公室,农曾伟立刻伏案写作,一篇题为“救救金花茶”的通讯,很快刊发在《今日大新》上,引起乡、县两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有效地保住了这片金花茶。

农曾伟在清贫中坚守和追求的不竭动力,从何而来?熟知他的人说:这个大山的儿子,对自己家乡太热爱了!渴望让大山里的乡亲走出大山,如同他在《山歌》中所写的那样:“不停地唱啊,为的是埋葬昨天的观望徘徊和闭关自守,走向明日未来的波澜壮阔。”

(1)文章的前三段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通讯分别在哪些方面叙写了农曾伟的坚守和追求?请予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多处引用了农曾伟的诗文作品,这样写是否会影响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请谈谈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文章开头几段一般有呼应标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等作用,作答时需综观全文,把握其与标题及下文的关系,从而得出答案。

【答案】 交代了主人公农曾伟辞世的概况,同副标题相呼应;同时,引起读者的注意,从而关注下文关于农曾伟事迹的介绍。

(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作答此类试题,需关注文中介绍的有关事迹,通过分析具体的事件概括出人物几个方面的优秀品质,从而把握作者的写作角度,进而得出答案。

【答案】 ①爱岗敬业,为事业奉献毕生精力;②关注民生,尊重事实,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通讯主体的两个部分,在结构上有着相似的特点,试简要概括并说明其好处。

(3)【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结构及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作答此题时,先要具体分析每一部分的结构特征,然后再综合全文进行说明。

【答案】 ①首先,以农曾伟的话为小标题;其次,引用其诗文开篇;第三,叙写主人公的事迹;第四,以农曾伟的诗文收束。

②这样的安排既使每一部分结构严谨、独立完整,又使全篇脉络清晰,浑然一体。

(4)【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作答此题,需全面把握作品内容,关注引用的诗文在文章内容的表达、人物品性的体现等方面的作用,这样才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保证答案不会偏离文本。

【答案】不会。引用诗句,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也非常符合农曾伟新闻人的身份,反映了其性格。每部分开头的诗句领起对他事迹的介绍,结尾处引用的诗句是对前面叙述的事实的高度概括。这样,人物的事迹和言论相互印证,突出了人物言行一致的品性,更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诗句饱含深情,所流露出的对事业、对他人和对大山的深沉的爱,正是农曾伟行为的原动力,是他事迹的最有力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