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阅读答案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阅读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6 03:39:16

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李赋宁(1917-2004)陕西蒲城人,西方语言文学大家,中国外语界的一代名师。

面对李赋宁这样的人物,恐怕很多人对于英语的概念都得修正:1946年,出身西南联大的李赋宁到美国耶鲁大学研究院英文系深造时,乔叟和莎士比亚对于他来说,都算是“驾轻就熟”的题目,难度不足。于是他选择了古英语研究作为博士方向,这是连欧美优等生都认为太过艰深,视为畏途的领域。

莎士比亚不须说,历来被全世界奉为英语语言文学的标志;乔叟何许人也?写出《坎特伯雷故事集》的他被尊为“英国诗歌之父”。

什么叫做英语好?这个问题沉甸甸地压在国人心上,以致有这样的段子:某君说自己英语好,托福多少多少、GRE多少多少。英语系学生一听笑了,哑巴英语,God,你能用英语自如交流吗?英语专家一听笑了,跟谁交流,God,你能背诵莎士比亚吗?老先生一听笑了,莎士比亚,God,古英语呢?法语呢?德语呢?拉丁语呢?

抛开个中戏谑意味,李赋宁确实当得起这般传奇式的“老先生”。他的学博才高久有定评,通晓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古英语和古代希腊语等多种语言,治学范围涉及语言学、文学、哲学、伦理学、美学、历史学等学科,开设过专业英语、专业法语、古英语、英语史、拉丁语、古希腊罗马文学、中世纪英国文学、莎士比亚研究、欧洲文学史、英国文学史、法国文学史、莫里哀专题及汉英翻译等课程。

后来成为外交部长的李肇星1959年考入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他还记得第一次上李先生欧洲文学史课的情景:铃声中,先生准时出现在教室门口,向学生微微鞠躬问好后,说:“Comrades,letmetellyouastory,averyshortstory.(同学们,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小故事)”

故事是关于古希腊诸神的。在李肇星听来,“先生的语言简洁流畅,语调平缓,并无刻意的抑扬顿挫,但在平实之中充盈着高雅。我和同学们都被深深地打动了。原来,美好的学问竟可以这样朴素。”

多年后,李肇星作为外交官多次见到英国女王,他发现,西方学者津津乐道的“皇家英语”或“钦定英语”(Queen’sEnglish)竟也以这般简洁为美。很自然的,他“不禁又忆及李先生的‘小故事’”。

李赋宁对于英语发音的要求应该是相当苛刻的。他留学耶鲁时,以英语好而名世的林语堂来耶鲁演讲,李赋宁的评价居然是:“他的英文虽然写得很地道,但英语语音、语调却不很好。”

这是一种天赋,李赋宁从小就已显现出来。11岁时,他随家从西安迁到北京,转学到北京的小学上学。老师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他用陕西话,同学们纷纷举手,指出他的发音错误。他心里觉得委屈,再去学校时,整整一周不开口说话,当他再次开口时,竟全是标准的普通话了。

许多回忆李赋宁的文章都怀念曾经有过的那个年代,中国英语学界人才济济,除了他,还有杨周翰、王佐良、许国璋、周珏良、查良铮(穆旦)等大家,“如今,那一代英杰都逝去了”。

在耶鲁时,李赋宁曾和留学英国牛津大学的同学王佐良、许国璋,以及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周珏良通信,相约共同回国执教,“我教中世纪,佐良教文艺复兴和莎士比亚,国璋教18世纪,珏良教19世纪”。

“这就是绝配!”后人感叹。

英语算不上好的我,曾听过被李赋宁夸奖为“发音好”的学生王式仁的“英诗选读”课,如今内容早已记不起来,惟独记得王教授用舒缓而纯正的英式英语朗诵莎士比亚的商籁体诗,“ShallIcomparetheetoasummersday?”(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以及他分析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的诡谲意象,脑中云里雾里,耳边却兴意盎然。

想来王教授也该到离开讲台的岁数了,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们,是否还有幸聆听纯正而怀旧的英语。不是为了运用,多数人也许永远也达不到这一步,而只是为了在自己这一生中,有这么一次能感受到除母语之外另一种语言所散发出的逼人的魅力。

国人纷纷开始“疯狂英语”了,英语水平俨然已成衡量一个人“素质”的关键标准之一,然而老先生们也纷纷离去,还有谁在怀念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美吗?

所有语言都是美丽的,散发着魅力的。大概我们现在学习的英语已经变了味道,远远差于李先生所讲的英语。那么我们自己的母语说得又怎么样呢?

①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什么叫做英语好?这个沉甸甸地压在国人心上的问题,本文作者用了不少现象去研究。

B.以英语好而名世的林语堂来耶鲁演讲,李赋宁的评价居然是:“他的英文虽然写得很地道,但英语语音、语调却不很好。”这一细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了表现他的率真、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C.作者对于那个时代和当下巨大断裂和反差,有着更深刻的体察。“前辈已逝,不可追”的深沉感喟,并非文人套语,其中包含的是对现状严峻的省思和对历史温热的情感。

D.作者为了追踪一个人在当代留下的痕迹,煞费周章地检索资料,寻找亲友和学生,他常是敏锐地从大量素材中抓取最有表现力的细节,然后用特写式的笔法勾勒出来,只需短短几句,便画面感十足。

②作为中国外语界的一代名师,文章从哪些具体方面表现了李赋宁先生的风采(6分)

③作为学生,你认为李赋宁这样的人物能否适应当今高中英语教学?(6分)

④文中介绍李赋宁先生的博学才高时,提及他通晓的外语语种至少7种,治学范围涉及六大领域,开设过的专业课程13门以上。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谈谈你今后想让学识广博还是想让学识专精。(8分)

(二十九)答案:李赋宁:说不尽的英语

(1)DC(A不得分,本文作者没有研究什么叫做英语好这一问题,B不得分,这一细节在文中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李赋宁对于英语发音的要求应该是相当苛刻的。)

(2)①学博才高:在通晓的外语语种、治学范围及开设的专业课程等方面,均有建树。②学问朴素:语言简洁流畅,语调平缓,并无刻意的抑扬顿挫,但在平实之中充盈着高雅。③影响深远:他的学生受其影响,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母语之外另一种语言所散发出的逼人的魅力。

(3)不能。今天英语教学的特点:①为了分数而学习。②忽视英语的使用和交流。③缺乏文化的积淀。(此题答案有开放性,包容学生的观点)

(4)观点一:注重专精

①一个人需要广博,更需要专精。广博的目的是为了专精。专精的目的是致用。求学是为了用学,利用知识学问为社会,为人类谋福利,同时也包含了为自己谋福利。②广博到一定程度就必须专精。不能一辈子漫无边际地广博下去。否则泛滥无归,总不是办法。③注重专的时候,也不能片面地过分地强调专。

观点二:注重广博

①广博型人才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无所不会,也就是说他可以方方面面都摄入一点,这样在做人,与人交流上就不会有困难。②专精型的人才只能对某一领域有相对权威的解说及实践,但在生活上就比广博型人才要颓废得多,因为他们除了专业以外几乎就没有什么可以跟别人分享的了。③技术、科研当然是专精的好。管理、设计还是广博的好。学什么样的专业,就得有不一样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