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 《宋朝的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宋朝的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3-29 02:14:17

雨中的西湖要比平日耐看一些。

雨夜中的西湖除了耐看,则更多了一层须用心体验的味道。这个时候,你需要撑一把雨伞,去堤上走走。白堤热闹一些,与唐朝的鼎盛相吻合,而苏堤要幽静得多,甚至稍稍有些冷寂。

我建议你去苏堤。

雨在树梢上、在伞顶上、在草叶上、在亭檐上、在湖面上、在一切无遮无拦的去处跳着欢快的舞蹈。伞是丝绸做成的,你为自己撑开一片无雨的天空,而一个遥远的背景,正渐渐向你推近,撑着绸伞的你便和雨帘里淡淡的灯光一起变成这个背景的过客。宋朝正悄悄向你走来。跨过第一座拱桥,你就走进了宋朝的雨里。

呈现在你眼前的是1090年仲春的苏堤,犹如一条绿色的飘带,堤桥相接,横卧湖上,南端系住南屏,北端挽起栖霞岭。柳丝舒展婀娜的身姿,翩翩起舞。一堤的翠绿烟似地漫涸开来,细细看去,绿雾似的堤上桃花盛开了,不耐寂寞的是枝头的黄鹂。

你与苏东坡在堤上相遇了。刚刚完成长堤修筑的苏太守,心情正佳,他临风而立,面对烟水淼淼,诗情满溢,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太守为后人留的文化遗产,它的价值不亚于苏堤春晓。

苏东坡决意整治西湖的念头始于1071年。这一年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官至通判。他在巡视西湖时,看到葑草已淤塞了西湖的十之二三,他虽有心治理,但通判的官位尚无决策权,欲有作为而无作为,苏通判满腔抱负都化作了天才的诗意。倘若苏东坡仕途顺利,而不是屡遭贬谪,一路坎坷,他流芳百世的名篇佳作大约要大打折扣了。

机会终于在时隔8年后降临到苏东坡身上。1089年,苏东坡再次赴任杭州,任知州。到任的次日,苏东坡重游了西湖,面对的西湖湖面已有一半成了葑田,忧虑之情油然而生。回到府上,挥笔写下了“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叹毕,苏东坡组织人力调查踏勘。于次年4月,向当朝皇帝哲宗呈了《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的奏议。在这篇上书中,开篇就说:“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预言:“水浅葑横,如云翳空,倏忽便满,更二十年,无西湖矣。使杭州而无西湖,如人去其眉目,岂复为人乎!”

苏东坡在上书中还从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方面列举了西湖不可荒废的五条理由。其中讲到:城中饮水来自湖水,如果西湖都变成葑田,则举城饮水断源。城中运河赖西湖挹住,若湖水不足,必取借钱塘江之水,而江潮多沙,河道淤塞,数年淘河一次,官吏借此欺民,为民大患;杭州产名酒,每年酒税为全国第一,如果西湖浅涸,酿酒必大受影响。

苏东坡的这篇奏议,时隔900年,再来分析,依旧充满一位政治家的深谋远虑。我们现在看到的也许只是一条如诗如画的长堤,当年的苏东坡却从民生大计出发,改变了西湖的命运。挖葑泥筑堤是苏东坡疏浚西湖最精彩的一笔。苏东坡的弟弟苏辙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里记载了苏东坡天才的构想。“今欲去葑田,葑田如云,将安所置之?湖南北三十里,环湖往来,终日不达。若取葑田积之湖中为长堤,以通南北,则葑田除而行者便矣。”

经过从夏到秋的努力,一条长堤破湖而出,夹道杂植芙蓉、杨柳,中为六桥九亭。这时的长堤尚无名,直到后继知州林希遵循杭人意愿,才将其命名为苏公堤,并为东坡立祠堤上。渐渐地,苏堤成为“堤桥成市,歌舞丛之,走马游船,达旦不息”的湖上繁华之地。

苏东坡在堤上消失了,雨依然在密密地下,你用无比敬慕的目光送别苏东坡,独步缓行。此时你已知道苏东坡将离开杭州,他在知州任上只有两年,却为杭州留下了如此宏大的手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一项规模浩大的工程,苏东坡在杭州所作的诗文中却很少提及,直到去扬州任上,才在答友人的诗中回顾治湖的经历。可见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有史以来与西湖相关的,你知道能与苏东坡与苏堤媲美的是唐朝的白居易和白堤。固然是白堤在先、苏堤在后,但他们都是一代文豪,他们都懂得珍惜文化的大自然。他们在杭州的时间都十分短暂,但他们却留下了一世英名。

你在堤上流连。倘若你回头望望,你会发现,随着南宋的到来,苏堤的北端将耸立起一座庄严的庙宇,红墙重檐,松树翠柏掩映一代名将岳飞。你惊喜地看到,一个宋朝、一南一北、一文一武与这条长堤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们都是人杰,他们的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不绝的雨丝,滋润着堤上的绿树红花。

你撑开的是一把丝绸做的雨伞。以丝绸命名的道路曾经横贯东西,而现在,令你乐此不疲的是,走在伞下回想从前,雨在你的头上喧哗,陪伴着你走近苏东坡的雕像。先生沐雨而立,一站就是千年。

7、仔细阅读文章,说说苏东坡整治西湖的理由。(4分)

8、标题“宋朝的雨”有怎样的味道?(6分)

9、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15分)

答案:

7、①西湖是杭州的眉目,没有西湖就等于一个人没有了眉目;②整治西湖可以开发和增强养鱼、饮水、灌溉、助航、酿酒等五方面的功能。

8、答案要点:①“雨”贯穿全文,首尾妙联,穿越时空,点出了苏轼、苏堤的年代,有厚重的历史感;②雨是西湖美景的极致写照,开篇、结尾以美丽的伞映衬美丽的湖;③雨也暗藏着苏轼那首“千古绝唱”;④“宋朝的雨”还让人梦回过去,深含传统和文化之味,颇具诗情画意。

9、示例

这是一朵用诗化语言编织而成的优雅伞花,这一幅再现西湖苏堤的历史真迹,这是一乎为伟大诗人吟诵的唯美长诗……这就是陈富强的《宋朝的雨》

宋朝的雨能落千年而长久清丽,今朝的苏堤能经百世而依然迷人,那是因为苏轼,因为诗人的一项治湖工程。《宋朝的雨》,开篇撑伞,收尾沐雨,让我们生动感知到那位才气的鲜活诗人,真切感动于那段造福为民的历史佳话。不仅是故事,流泻的,还有魅力和意境:西子湖畔的雨,丝绸织就的伞,美丽串成的文字,诗意洋溢的情怀……历史和今天,清新和厚重,生命和永恒,诗情和哲理,在《宋朝的雨》里,穿越时空,横亘古今,和谐交融,自然天成。

希望各位来抄答案的同学看在我这么辛苦发答案的份上,如果你有空,请你申请一个博客,然后给我加一个关注,那就现在这里谢谢各位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3-28 15:00

《宋朝的雨》推荐语

(一)漫步苏堤,收拢雨伞,仰面与宋朝的雨来个亲密接触,让雨滋润早已饥渴的面庞。在雨的触摸下,不禁为苏东坡的高尚儒雅、豪放不羁而折服;为苏东坡一心为公,远大的抱负而钦佩;这宋朝贤人不朽的生命力、非凡的智慧而肃然起敬……他们用心、用智慧、用生命撒下滴滴细雨。

纵观历史潮流,有多少人能为大家舍小家,能有多少仁人心中犹存志向,能有多少豪杰用自己的一切化作甘霖,滋润人们干涸之心?恐怕少之又少,《宋朝的雨》充分展示了古仁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贵品质。

撩开《宋朝的雨》,探求古仁人之心!

(二)爱是什么?爱是苏东坡“葑合平湖久芜漫,人经丰岁尚调疏”的感叹,爱是岳飞“铁马冰河”的气概,正是由于这份博大的爱,国家才得以兴旺,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大爱无私,文章以雨为背景描写了一位心系民生,胸怀天下的东坡先生的历史,向我们展现了这样一位爱国爱民的文豪,谁说读书人不关心国家大事?东坡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他们救时弊,先天下之忧而前忧,在他眼里,人民就是一切,甚至超越了自己,他一生以利民为宗旨,以天下为己任,用智慧和生命化作绵绵雨丝,滋润着故土的绿树红花……

“天地有大爱而不言,四时有明理而不说”,东坡的爱默默无闻,在这篇文章中,你定能体会到他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

(三)随着那场宋朝的雨,我也不禁撑着丝绸做的雨伞,跟随作者一同走过这唯美又博大的苏堤。

宋朝的雨,缠绵地下着,将眼前的苏堤笼上了一层迷幻的光彩,却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了苏东坡沐雨而立时那伟大的形象。若不是遭贬谪,若不是壮志难酬,若不是一腔热血,是否有苏堤唯美的演绎,是否还有千百年传承的诗篇?或许是一切的不顺,造成了他一生的执着,让他反而更爱着他的百姓,更爱这让他潇洒和释怀的自然。

和他一样遭遇和心境的,不止他一个。他们都垂青了史册,因为他们拥有博大的胸襟。宋朝的雨不会停息,我愿意撑着丝绸伞,走入他们的内心。

(四)苏堤是一本书,一本以历史写的书。它需要我们慢慢体会,这是我读完此文后最深的感慨。

苏堤是由苏东坡修筑的,它是苏东坡深谋远虑的成果。它不仅仅是一条堤,它更是一位政治家的一笔。它的存在,让西湖有如此美景,让后来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

而雨中的苏堤更让你有所感悟,走在苏堤上,你能感到宋朝正向你走来。在堤上,或许你还会遇见苏东坡,那时的他心情正焦,临风而立,一首千古绝唱脱口而出。

撑伞,走在雨下,没有了苏东坡,没有了旁人,一人静走于苏堤之上,这是何等爽朗,让我们共同沐浴于宋朝的雨下吧!

(五)宋朝的雨。苏东坡。苏堤,作者用一种独特的手法描写了“宋朝的雨”,读读看吧。

全文以“雨”“ 伞”开始,又以此结尾,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偶遇苏东坡,于是便引出了他和苏堤的故事,展现了一代人杰的智慧与生命,书写了一段佳话,让我们体会到了这位旷世奇才的博大胸怀。而他留给我们的不仅仅如此,除了宏大的手笔,更多的是文化遗产,是精神品质,是一种对待人的态度。

与古人对话,可以明心智,知得失,而阅读这篇文章就好像在与古人对话,在历史中飞翔,探索。所以,去认真品味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