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阅读技巧 > 如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如何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含义

更新时间:2024-03-29 04:48:07
这一类考查在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已屡有所见,如解释“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苏州园林》)中的“寂寞”,“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菜园小记》)中的“泼辣”。所谓语境义,是指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特有的含义。

这种含义离开了具体的上下文便会消失,所以又称临时义。如果我们在课文复习中留心这种语言现象,并发现其变化规律,就能够在课外阅读与应试中“反三”了。

推测语境义的方法有三。

①根据词语的某一常用义,结合上下文去探求引申义。

例如“老田头说:‘你是牺牲不起呀”(《分马》)

“牺牲”有泛指“放弃或损害一方利益”的常用义,结合上下文意,稍作引申,不难推出该词在这里是“吃亏’’的意思,“牺牲不起”即“吃不起这个亏”。

②联系上下文揣摩词语的附加义。有时文中某一词语用法特殊,在词典也找不到恰当的解释,原因是作者从情味、色彩等方面临时给它附如了某种独特的含义。

例如、“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挖荠菜》)

“馋”似乎是个贬义词,而这里的“馋”根据上下文,是指‘‘我’’不加选择地见什么吃什么、实际上是指“饥俄”,“馋”是对旧社会的控诉,其感情色彩已经有了变化。

③依据语境将词语的一般含义具体化,落实它在文中的具体所指。

例如:“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藤野先生》)。

从上下文及“之流”的用语,可见其应是反语,具体所指当是为军阀政客帮闲的反动文人。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读懂全文,了解写作此文的时代背景,这样方能正确解答这类题,因此,理解全文中心内容是把握词句含义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