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明史)阅读答案附翻译

更新时间:2024-04-19 20:20:41

夏原吉,字维喆,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移驻蕲州。

亡何,郁新卒,召还,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一日,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以是益重之。当是时,兵革初定,论靖难功臣封赏,分封诸藩,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帝北征,辅太孙留守北京,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不动声色。北达行在,南启监国,京师肃然。帝还,赐钞币、鞍马、牢醴,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命侍太孙周行乡落,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曰:愿殿下食此,知民艰。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往来两京,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十八年,北京宫室成,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原吉言:连岁营建,今告成。宜抚流亡,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三殿灾,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杀主事萧仪,曰:方迁都时,与大臣密议,久而后定,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不能协赞大计,罪在臣等。帝意解,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言虽失,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③,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有限;迁官为后日费,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帝欲郊劳,原吉不可。及法王入,原吉见,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悉原之。谷王叛,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一段时间。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过郡邑,核吏治,咨民隐 咨:询问

B.原吉悉心计应之,国用不绌 绌:不足,不够

C.或尤原吉背初议 尤:错误

D.原吉以百口保之,乃得寝 寝:平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久之,移驻蕲州 顷之,烟炎张天

B.九载满,与蹇义皆宴便殿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言者因劾大臣 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D.退则恂恂若无预者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夏原吉勤于国事的一组是

①建文初,擢户部右侍郎 ②各以小简书置怀中,时检阅之

③每旦,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 ④在道随事纳忠,多所裨益

⑤原吉复申前请,亟命所司行之 ⑥事平,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学问赡养母亲,通过乡荐进入太学,后被提拔任采访使。在福建巡视,得到了人们的爱戴。

B.夏原吉代理户部的时候,因为他用小本子记很多事务,随时带在身上,这种行为得到皇上的口头表扬,皇帝更加器重他。

C.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时,既辅佐太孙处理了各项事务,又回答批示了各曹郎御史的请示,京城的人们对他肃然起敬。

D.北京的宫室建成后,夏原吉请求皇上,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百姓负担。在第二次请求后,皇上安排有关部门实行。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0分)

(1)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此其人矣。(5分)

(2)原吉虽居户部,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召语移时,左右莫得闻。(5分)

参考答案

9.C(怨恨,归咎)

10.A(在时间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B连词,和/动词,结交; C因,介词,趁机/名词,缘由,机会;D动词,象,好象/代词,你)

11.C(①是被提拔的结果⑥不是夏原吉做的事情)

12.B(文中无口头表扬,深受器重,是因为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

参考译文:

夏原吉,字维拮,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他致力于学问,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建文初年,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所过郡县乡邑,都检查吏治好坏,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移驻蕲州。

没多久,郁新去世,夏原吉被召回,代理户部的事务。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他都用小本子记好,带在身上,随时查阅。一天,皇上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详尽,为此他更受器重。当时,战争刚刚结束,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分封藩王,增设武卫百司。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

永乐八年,皇上北征,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每天早上,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不动声色。北自行在所,南达京师,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皇上回来后,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厚加慰劳,不久随皇上回南京,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考察民间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请殿下将它吃了, 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皇上在便殿设宴,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这两位便是。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太孙,往来于南北两京,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使太利、获得很多助益。

永乐十八年,北京的宫室建成,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回来后,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三殿失火,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杀死主事萧仪,说道:当初要迁都时,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很久才确定下来,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应当有罪。皇上怒意消了,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虽然言语有失,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得罪,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 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总是恭恭敬敬的,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讨平交趾后,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夏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山东唐赛儿谋反,被平定以后,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将他们全放了。谷王桐反叛,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这事才得以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