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把握新课标,转变学习观──《雨点儿》教学案例

把握新课标,转变学习观──《雨点儿》教学案例

更新时间:2024-04-19 18:32:45

【教材分析】

《雨点儿》一文是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科学童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大雨点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告诉学生雨点是从云彩飘落下来的,有了雨点儿的滋润,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本课内容浅显,情节性强,文中第五小节给我们留下了研究空间,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加以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乐中学

1、谜语导入:

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里看不见。

玻璃丝,细又细,上接天,下接地。

2、揭示课题

学生猜,教师板课题,(指导读准儿化音)

(齐读课题《雨点儿》)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枯燥乏味的知识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儿化音是我们南方人学普通话的难点,应重点指导、有助于先入为主,正确说好普通话。)

二、激发情趣──欲中学

1、看下雨的课件,听听雨声,雨娃娃在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你能听的懂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以“趣”引路,以“情”导航,巧设一些引人入胜的问题,诱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2、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数、清、彩、飘落、半、问、回答方(反馈时,学生选择读,读对了,其他学生跟读3遍)

(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又要让他们有一种不满足感,这样才能培养他们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比赛是学生特别喜欢的方式,而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的意识。)

5、认读本课的生词,教师使用激励、期待性的语言:“谁会读?谁读得最好?谁有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看谁记得多,记得快?”

(学生先独立认读,然后再给大家读自己想读的那个词,最后集体边击掌边认读所有的字记2遍。)

三、诱导“邪”念──疑中学

1、想想读课文后知道了什么?

2、学生各抒己见。

3、这篇课文共有多少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4、你喜欢读哪个自然段就给大家读哪个自然段。(是自由练习读,然后指 自由选自然段读。其中着重读第一、三、五自然段)

(打破传统的“串讲”形式,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学生自己能读懂的教师就不再去多讲,充分让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

5、感悟第一小节:读了第一小节,你们知道了什么?

(先以4人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组内交流和讨论,再以小组的形式发表交流和讨论的结果。)重点学习三、五段

(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6、读了课文,谁来问一问,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自由质疑,学生能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说,教师不作具体的答复。结合课文语境与课件,学习理解:数不清、飘落、问、回答等词的意思,并用“数不清、飘落”等练习说话。)

(“学而不思则罔”,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7、同桌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并相互评价:哪里读得好,为什么要这样读。

(课件展示,让学生看画面内容,感悟朗读第五小节,教师适当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意境,读出韵味,将内心对雨点儿或喜爱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

四、组织活动──做中学

戴上头饰表演:小花、小草得到雨点儿的滋润,会对雨点儿说些什么?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创高及情境,引得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供学生机会,提供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对课文进行二度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