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教学漫谈

阅读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教学漫谈

更新时间:2024-04-24 01:33:37

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实际操作是智力的五大要素,而思维则是智力的核心。只有经过认真思维,知识才能转化为技能技巧,各种能力才能不断的提高和发展。因而,阅读教学重在启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只有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开动脑筋,用心思索,这样,学生才会理解课文内容,以至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从而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就结合《再见了,亲人》这一课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分析综合、发展思维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们互相联系、相互制约。阅读教学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就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综合。《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我首先引导学生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我把它作为“悬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理解。如:大娘对志愿军的深厚感情,我先分析大娘为志愿军所做的两件事:送打糕,救伤员。然后进一步分析送打糕途中为什么“累得昏倒”在路旁?我引导学生的边读边想,在想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学生积极性很高,提问时,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大家带着全村妇女,这个‘带着’中间要做多少细致、周密的组织工作啊!”有的说:“听说朝鲜人打糕蒸熟后要花很大的精力……”学生言之有理,通过这样认真思考,大家深深体会到大娘为志愿军付出的巨大的心血,这中间蕴含着慈母般的温暖。分析了大娘,学生触类旁通,当分析小金花、大嫂为救志愿军战士、帮助志愿军解决困难那舍生忘死的精神时,不但对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有了理解,而且对课文内容加深了印象。

二、提出问题、启发思维

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也是在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和发展的,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发学生思维,必须善于提出问题。

《再见了,亲人》一文中,一向刚强的小金花,听到妈妈牺牲的消息不流泪,而和志愿军叔叔分别时为什么落泪了呢?这问题令人寻思,分析课文时,学生急切想弄清楚,我用这个问题,启发学生理解语文中蕴含着深刻的内容:小金花的妈妈英勇牺牲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同志们听了都伤心痛哭,而小金花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了两下”,她没有流泪,忍住了内心巨大的哀恸,悲痛燃起了她仇恨的火焰,这一切化作为妈妈报仇的决心。恨得切才爱得深,强烈的仇恨化作为深沉的爱。所以在和志愿军分别时,在亲人面前,小金花流下了依依惜别之泪。

三、运用词语、开拓思维

正确理解词语,才能正确思维,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词语来开拓学生的思维。《再见了,亲人》课文中出现了“五次战役”“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缺少蔬菜”等词语,这些内容在课文中只是一笔带过,但我抓住这几个词,让学生细细领会志愿军的英雄行为:“五次战役”美帝国主义侵略朝鲜,气势汹汹。中朝人民坚决抗战,粉碎了美帝国主义的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空着肚子”“拼了三天三夜”三天三夜没吃一点东西了,还要坚守阵地和敌人进行殊死的鏖战,这是多么严峻的考验,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呀!这两个词句句都闪烁着志愿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的光辉。至于“缺少蔬菜”学生通过这个词,看到了抗日战争岁月的艰苦,但在这样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志愿军战士仍然斗志昂扬,最后取得了胜利。透过这些词,学生看到了最可爱的人那充满国际主义的艰苦卓绝的感人形象。这样理解词语,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开阔了思路,开拓了学生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