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追求人文关怀与言语实践的圆融──《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追求人文关怀与言语实践的圆融──《生命生命》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5 06:35:57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初步培养学生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的短暂与可贵,懂得珍惜生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教学流程】

一、对话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师生对话:

(将杏林子的生平事迹做成一张张内容不同的小纸条,当成礼物派送给对话出色的同学)

2、收到礼物的同学依次介绍杏林子。

3、导入新课:

师:为何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能创造出生命的奇迹?这节课我们一同学习她的作品《生命生命》。

4、齐读课题。

师生对话,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首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接轨,完美“合拍”,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本环节中派送杏林子生平事迹的纸条,介绍纸条上的内容,铺就情感基调,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预热”。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顽强

1、初读课文:

⑴ 自由朗读。

①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读顺全文。

② 边读边想: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⑵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评议。

⑶ 交流讨论:

作者从哪些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

(飞蛾求生、瓜子抗挣、倾听心跳)

扎实过好字、词关,朗读关,让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

2、精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师:请你认真地读一读这三个故事,用心去发现、去品味,看看哪个句子打动了你?或者让你大吃一惊,或者让你肃然起敬?

⑴ 自由朗读课文。

⑵ 交流反馈,随机点拨:

句子1: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飞蛾那种求生的欲望令我震惊,我忍不住放了它!

① 为什么我会“忍不住”?我心里会怎么想?

② 指导朗读。

③ 此时,你觉得这只不起眼的、脆弱的、甚至是丑陋的飞蛾怎么样?

④ 齐读课题:

师:与许多强大的生灵相比,飞蛾是渺小的,但是它所表现出来的顽强的求生欲望却是震撼人心的。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句子2: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着一种多么强的生命力啊!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向上,茁壮生长,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

① 这粒香瓜子的生长环境里有什么?由此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② 说话训练(出示生长在砖缝中的香瓜子图片):

香瓜子。

③ 指导朗读。

④ 再读课题:

师:即使只是一粒香瓜子,即使没有阳光,即使没有泥土,即使只能活几天,它也要让这几天焕发光彩。这就是──(生读课题)生命 生命。

这种并联式的块状预设,为课堂的精彩生成提供了可能,留足了空间。

三、交流讨论,理解生命真谛

师:杏林子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飞蛾求生与瓜子抗挣引发了她对生命的感悟: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到来;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成一只五彩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所以,我们要好好地使用他,而不应该白白地糟蹋它。──(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1、交流讨论:

纵观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留下的是什么?(精神)这些东西对后人产生了什么作用?

2、再读杏林子资料:

师:请课前收到小纸条的同学再读有关介绍杏林子的条目。

生:杏林子是一位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痛作斗争的人。

生:杏林子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出版了四十多个剧本、散文集等等。

生:杏林子创立了“伊甸残障基金会”,鼓励和帮助了一大批的残障人士远离黑暗,走向光明。

……

师:杏林子不正是用她的整个生命历程告诉我们:生命的最大意义就是生命的永生,所以──(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这一对话环节的设计,一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地走进文本,解读文本,二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悟杏林子精彩人生的意义。

四、课外拓展,书写生命感言

1、介绍部分2004年感动中国人物事迹:

师:像杏林子这样,通过自己善意而伟大的举动,延续着自己不死的生命,创造出无限价值的人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

袁隆平:让人类远离饥饿。

一项惠泽世界人民的发明,一位赢得全世界尊重的农学家,历经坎坷,他矢志不渝。功成名就时,他依然奋斗不止。

孙必干:临危受命的住伊大使。

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

任长霞:霞蔚长天,警魂不朽。

面对黑暗势力,她拍案而起。面对平民百姓,她柔情似水。她在自己的岗位上保佑着人民的安康。她用生命和热血浇铸着金色的盾牌。

师:他们,以及许许多多我们知道或者不知道的人们,书写着不死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谨记──(生接着读改编成诗的课文)

虽然生命短暂,

但是,

我们却可以,

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2、畅谈:

怎样使自己的生命也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3、抒写生命感言──请拿起笔在课前老师发给你的书签上写下你对生命的认识。

这样设计既是对文本内涵的深情阐发,又是对学生情感基调的激情呼唤,更是学生对生命感言的自主抒发,使情与意、言与书、工具与人文至臻圆融。

【教学反思】

在课堂改革不断深入之际,老师们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在实践着新课标的同时,也被遇到的问题所困,诸如“动” 与“静”的关系、小组合作与个性发展、学科活动与综合实践、继承与创新等,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何来评价一堂课,什么样的课才是好课?我们学校借用崔允漷教授“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十二字诀作为评课标准。

一、教得有效

“教得有效”是指教学效果好、教学效率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教师的教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二是学生学有收获,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有积极的发展。整个课堂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技能,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学习,尤其是对自己产生了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了进一步求知、探索的强烈的内在需要,更主动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课虽尽,意无穷。

二、学得愉快

“学得愉快”是指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愉快的。课堂出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多向互动和对话的精彩场景;动静有致,张驰有度,放收自如;成为学生开放、丰富的学习世界。在这里,学生沉浸其中,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乐于争论、讨论、辩论,思维积极,发言踊跃,兴趣浓厚,信心十足,轻松愉悦,放飞心灵,学习成为一种享受。

三、考得满意

“考得满意”是指注重结果。我们看到许多课堂,教学“活”了,学生“动”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了,可是一节课结束,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字不认识,不会写,课文读不通畅,口诀背不出,方法没掌握,问题不能解……愿望与现实相去甚远。“考得满意”直面教学效果,要求课堂教学要实在,要注重教学目标的落实,形式要为实质服务,因为新课标、新课程、新理念,仍不能摒弃考试,不能回避教学质量,课改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的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更要有高质量,即便是考试,也应考得学生满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充满自信;家长满意,让他们看到成绩,相信、支持课改;老师满意,让他们信心增强,坚持课改。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说的“十二字”好课标准,不是说第一步是“教得有效”,第二步是“学得愉快”,第三步是“考得满意”。它只是一个边界,一种思维方式,它应该是一个三角形,教师在中间发挥机智和才华,在里面做文章,走自己的路,追求自己的好课。

当然,什么是好课?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标准,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标准,一堂课有一堂课的标准,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标准,主要看是谁来评,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