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难忘的一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明

更新时间:2024-04-24 21:31:4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因而本节课我力图在教学对,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运用以读促问,以问导读,以读悟情的方法,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主动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结构是: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研读感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时教学的体验对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加以说明:

第一个环节

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要紧的,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为了使学生在本节课能够透彻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第一课时与本课时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我设计了第一个问题:“谁能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承接第一个问题,我让学生思考回答:“课文具体写了哪些内容呢?”这样既可渗透围绕主要意思,有主有次安排材料这一训练项目,又真奔教学重点,让学生在上课伊始就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个环节

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智慧的启迪,能力的培养,情感的熏陶,习惯的养成都要在这一环节完成。

这一环节,我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自读生疑

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我觉得培养学生自读自悟,恰当自疑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最好途径。这一阶段我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熟课文,并画出自己没有读懂的地方,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地读书,使学生轻松地主动地读书感悟,然后小组交流讨论,使比较简单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得以解决。最后把共性的问题由小组派代表提出来。当然,学生的质疑需要一个培养的过程。刚开始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又要启发学生从课题、从课文内容、从含义深刻的词句,从课后思考题,甚至是在标点中提出不懂的问题,有时教师也要激疑,补疑。

二、第二阶段:探究悟疑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而在这一阶段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独立阅读,独立思考。并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教给他们读懂课文的方法,如启发他们反复读,联第生活实际读,联系上下文读,查找次料读,让他们人人都明确这样一个读书步骤:

1、找,即找式速读课文,找出能解决问题的段落。

2、读,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

3、画,画出自以为能解决问题的句子,词语。

4、思,细读语句,体会从中读懂了什么。

这节课我提出的要求是选择自己不懂的问题读书、感悟、理解,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在学生自主读书时,我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桌间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给个别学生以必要的方法指导,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真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三、第三阶段:交流释疑

当学生个体读书有所感悟时,为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交流的情境,使他们在合作中发展,就会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获得审美体验,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这一阶段,我首先让学生交流讨论自己对小四提出的问题的理解,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段落以及词句。我在班级刚刚尝试的时候,学生总是猜测教师的答案,试图迎合教师的想法,因而不是不敢发言,就是虚话,套话,而习惯了听教师讲解分析的学生们似乎只熟悉教师的声音,同学发言时总是漠不关心,无动于衷,学生的能力,思维,情感发展受到了阻碍。所以,在这节课我注意了以下三个问题:

1、鼓励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说自己对所读内容的真实理解和体会,在学生发言时,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创造一种发主、和谐的气氛,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对同学的发言敢于纠正、补充,提出疑议,使学生在辩论中发展,在互补中提高。

3、重视感情朗读,本节课学生每理解一个问题,我分别采用了自由读,比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表情朗读方式充分读书,使学生在读书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走进语言,感知语言,积累语言,品尝语言的原汁原味,用课文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感感染学生,熏陶学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

本节课的第三个环节是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难忘的一课》写的是1945年台湾光复的事,但1983年才在《散文专刊》上得于发表。现行教材又把这篇课文由老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变为讲读课文,自然与它的现实意义有直接的关系,这也无疑证明了它是一篇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因而我在通过填空总结全文内容、思想、写法以后,又安排了三个步骤的训练:首先让学生听唱《我的中国心》,充分利用音像这种课堂资源,使学生情绪再次受到感染;然后让学生对台湾的小朋友说些心里话,帮助学生在创新中升华了课文的主题,发挥了教材的现实教育作用;最后在结尾时引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一中心句,使本课有一种戛然而上的效果,又使那浓重的爱国主义情感如火山爆发,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让学生产生一种余味无穷的感觉。

本节课板书的设计,我把“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个中心句写在黑板中间,然后侧分别写上课文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将既这句话为纽带,把内容和思想有机地融为一体,帮助学生简明,直观地抓住课文的主干,同时又突出了它在课文里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