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藤野先生》阅读素描

《藤野先生》阅读素描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6 01:00:13

《藤野先生》阅读素描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高阳中学 

当清国的留学生们在东京上野的樱花丛里兴奋地扭脖子,在留学生会馆的洋房子里劲爽地跳舞的时候,他们忘了刚刚过去的甲午中日之战的惨烈与羞辱,忘了客死水户的“明的遗民”朱舜水的警示,当然也忘了那句从古唱到今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背后的酸辛,更忘了李后主“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苦涩。

上层的精英们,你们也万万想不到在你们留日之后的三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早就蠢蠢欲动的日本人的炮火又一次地羞辱了你们无尚的罗曼蒂克与闲情雅致。

一个青年人,终于够了,忍受不了这种自辱于人的作风,只好一人剪辫明志,把自己从“成群结队”的同胞中剥离出来,离开东京,前往仙台,苦苦探寻维新之路。

身处异国的每一根神经都会一不小心触动自己那被屈辱异化的敏感心弦。学校不收学费,甚至还有职员在食宿上为之操心,给自己这样的优待在这样的国家,自然便有了这北京的大白菜运往浙江,便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的芦荟入驻北京,便奉为“龙舌兰”的异样。超乎寻常的亲近、亲昵也近乎施舍,远不如用尊严的方式去承受苦难来的平静坦然,于是只好选择逃离。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一位黑瘦、八字须、戴眼镜的解剖学教授,自此走进鲁迅的精神视野里。模糊的着装掩不住他守望科学的严谨,红笔一一添改订正过的讲义,本是固守生命的本真,但却瞬间盛开成了一朵娇艳的花朵芬芳了作者的记忆。纠正过的血管解剖图,本是安安分分地描摹了本职的影像,却也顷刻沸腾了年轻的热血。

如果说科学上的一丝不苟悄然唤醒了窗外的黎明,那么丰富感性、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却苏醒了春天的五彩斑斓。故而,中国人敬重鬼这一无关痛痒的细节,却始终蒸腾在藤野先生的心里,直至用他那极有抑扬的声调问出我是否不肯解剖尸体后,才释然。还有,像中国女人裹脚这样的事也竟然被细致地打听到了,一个科学者的谨严,一个师者的情怀就是如此绵密地交织在这细节处、这入微处。

这些只是一桩桩普通不过的小事,有谁会搁在心里呢?!可是藤野先生却用他视野中的平等与内心的尊重完成了一次次认真、庄严的渲染。鲁迅明白,在藤野那里,自己只是一个个案,其他人也会如他般感受到来自藤野先生的客观、公正与关怀,也正因为如此,藤野先生才更受到鲁迅的尊重。鲁迅也非常清楚,在藤野先生那里得到的,也恰恰是自己和众多的“清国留学生们”来日本留学所要带走的精神与启迪,是中国民众所极度缺乏的信仰与品质。

假如我们将藤野先生所展现出来的科学者与师者的风范是推动鲁迅思想觉悟、踏上弃医从文之路的正面力量,那么先前的“留学生寻花踏舞”与后来发生在青年鲁迅身上的学生会干事的“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事件”中中国民众的麻木欢呼,则是从反面刺激、强化了这种意识的觉醒。

“自在轻花飞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可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离别却是来的更厚重,更无奈。屈辱的恶羊无时无刻不在啃啮着鲁迅的心,所以只好借助于善意的谎言来抵挡住藤野先生的恳切。鲁迅又何尝不想像藤野先生所希望的那样,把新的医学科学传到中国去呢?然而浑然不醒、麻木不仁的人们只会把手术台上的解剖刀拿来当菜刀,或砍菜,或杀人。

又一个荒芜的夜晚,剔抉了所有的滑稽与忌惮,记起你黑瘦的面容,与抑扬顿挫的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