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00:52:32

《在山的那边》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教学设想】

本诗是一首当代诗歌,要从朗读上着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要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激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歌借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征。

2.引导学生品味关键词句的内涵,能从具体的语言材料入手领会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勇于面对困难,执着向前,艰苦奋斗的坚定信念。

【重点难点】

1. 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语言。

2. 难点:引导学生把握诗歌借助形象抒情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蕴藏在“山”“海”的深层内涵。

【教学教法】

用探究、合作、讨论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思想情感作准确把握。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梦想是山那边的大海,是风雨后的彩虹,是我们心田上绽放的花朵。有了梦想,便有了一个信念,一份追求。

上节课我们学了诗的第一部分,知道了作者童年时梦想看到山那边的海(板书“山”和“海”)。可当他追求而不得结果后,开始变得失望、沮丧。他有些疑惑了,但内心仍在问着---

生:“妈妈,那个海呢?”

2、作者失败后仍不灰心,继续找寻着。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请大家翻开书44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诗的第二部分。

二、学习第一节

1、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山的那边是海吗?又是怎样的海呢?

生:“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出示“第一节”课件)

2、师:“凝”字读得真准。你从这句话感受到什么?

生:说明作者长大后已经明白了妈妈所说的海,是信念凝成的海。

师:是啊,多么坚定的答案,那就是,读---(生齐读)

3、师:为什么说山那边的海“是用信念凝成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生:理想的追寻来源于坚定地信念。只有拥有坚定地信念、顽强的毅力,才能越过高山,看到大海。表达了作者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4、师:是啊,理想的追寻来源于坚定地信念。你能读吗?读出你的坚定?

师范读:“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谁再读?

5、师:作者找寻到了海,那这个海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生:“海”比喻的是理想信念。(板书:理想信念)

6、师:童年时的疑惑,经过作者成年后的不懈找寻,他变得不再彷徨,不再茫然,因为他内心已经确定,全班一齐读---

三、品读第二节

1、过渡:成年后的作者已有了追求理想的坚定信念。

2、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二部分诗的第二节,看看作者是怎样找寻到海的?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并在一旁写写你的感受。

3、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为了见到信念凝成的海,作者是怎样努力地呢?找到句子谈一谈。

①指生找句。出示句子:“是的,我曾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过,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呢?

生:作者经历了很多失望,但没有气馁,依然在执著地追求理想。

师:来,读出你的感受。

②师:你看,从“一次又一次”“又一次次”“一座座”这些量词你体会到什么?

生:“一次又一次”表明“我”经历过许多次失败。“又一次次”,强调了“我”不灰心不放弃,付出很多努力。“一座座”是写山多,在文中指“我”爬山遇到困难非常多,很艰巨。

师:体会的真好,你也来读一读这一句。

师:这些量词体现作者在追寻理想的途中,经历了许多困难。但他一直在努力着。这就是诗歌的特点,用凝练的语言体现深刻的内涵。

③师:你爬过山吗?感觉如何?

生:感觉很累,腿迈不动,觉得上山很吃力。

师:是啊,爬一座山尚且如此吃力,那作者爬的是无数座山,那该是多么困难啊!此时,你认为这里的山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生:“山”指的是追求理想的过程中碰到的重重困难。(板书:重重困难)

④师:面对重重困难,作者灰心丧气了没有?(生:没有。)

师:这里“山顶”对作者具有什么“诱惑力”?作者以为爬上山顶意味着什么呢?

生:山顶的“诱惑力”在于我以为登上山顶就能看见山那边的海,爬上山顶意味着在向着理想前进了一步。

⑤师:是的,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有人一旦失败就容易灰心丧气。从这些量词你又得到什么启示?

生: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挫折,我们跌倒后要能爬起来继续努力,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成功。

⑥配乐朗读:

师:说得真好。你来读一读,注意读好“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这些量词。读出其中作者失败却仍不懈努力。

师:相信你今后也能面对困难不懈追求、不懈努力。谁再来读?

师:对,要想实现理想就应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女生来读一读?

师:我们就要用这种永不言败的信念去追求理想。男生来读一读。

师:如此深刻的句子,它的内涵早已印在我们的脑海中,谁能试着背下来?

师:让我们一齐来背诵这一节!(齐背第二节)

4、师:追寻理想的途中困难重重,又是什么原因和力量支撑着作者去爬山的呢?谁能找到句子说一说?

①指生找句。出示句子:“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指什么?

生:“种子”比喻妈妈给“我”的信念----山的那边是海。

②师:飘来的东西是很轻,又为什么说这颗种子会扎下深根?联系上文想一想,你从这“飘来”和“扎下深根”体会到什么?

生:上文写,妈妈指点了我的理想,告诉我山的那边是海,然而童年的认识毕竟是肤浅的,所以说是飘来的。后来因为“我”追求理想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过,很坚定,就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

师:飘来的东西确实不易扎下根,唯有坚定信念,才能扎下深根。

④指导朗读:

师:那么,请你来读一读这句?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深根”这个词读得很坚定,我也知道了,实现理想的信念也已经在你的心中扎下了深根。谁也想来读一读?

师:是的,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念,让理想扎下了深根。全班一起来读一读!

5、师:还有什么是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去爬山的原因吗?找一找。

①指生找句。出示句子:“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了漫湿了我的枯干的心灵……”

师:你从这一句中感受到什么?

生:说明诗人确信远方有海,认为理想是可以实现的。理想也在不断地激荡、鼓舞着作者不懈努力。

②师:这句里有本课唯一的一个生字,是---(生:喧)

师:看清楚,“喧”是个左右结构的形声字,请同学们记住它。

师:那你们知道“喧腾”的意思吗?

生:“喧腾”是“喧闹沸腾”的意思。在文中其实是指理想在时刻鼓舞、激励着“我”不懈地努力、奋斗。

③师:理想在远方为作者喧腾,在漫湿枯干的心灵。这里“枯干的心灵”指什么?

生:“枯干的心灵”比喻“我”对理想的渴望。

师:是啊,作者在遭受了一次次失败后,心灵最渴望的是理想信念的支撑。试想,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将会是多么空虚,你来读?

师:理想的海在为我喧腾,信念的海在漫湿我枯干的心灵。谁再来读一读?

6、师:远方有海的坚定信念,时刻在鼓舞作者去不停地翻过一座座山,因为理想一直在前方召唤、指引着他。我们连起来读诗的第二节!(学生齐读)

四、评读第三节

1、过渡:是的,这种追求理想的执着信念,就是激励人们不断攀登人生顶峰的无穷动力,因为作者一直确信---(生读“第一节”)

2、师:作者就是这样虽遭遇重重挫折,但仍对理想执著追求。最终他见到了海,他又有怎样地感受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三节。

师:作者见到了海了吗?

生:见到了。

师:作者终于见到了海,他明白了为实现理想需要付出些什么?

生:明白了要“不停地翻过无数座山,一次次地战胜失望”,面对重重困难都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战胜它,才能实现理想。

2、师:诗歌,就是要反复吟诵,才能体会它的意境。你觉得这一节应该怎么读好呢?请同学们自由练读这一节,读时注意标点符号,把你认为重读的音标下来,再读一读。(学生自由练读)

①师:谁来谈一谈?

生:我觉得“是的”应重读,它后面有个感叹号,表明作者非常坚信山的那边是海。

师:你读得可真细心。你来读---

师(问一生):“在山的那边,是海吗?”生:“是的!”

师:你读的很坚定!

师(问另一生):“在山的那边,是海吗?”生:“是的!”

师:同学们, “在山的那边,是海吗?”齐:“是的!”

②师:对,就这样读!谁接着来讲?

生:我觉得“不停、无数座、一次次”应重读,因为这些词是在告诉我们,面对重重困难都应坚持不懈地去努力战胜困难。

生:还有“终会”“海呀!”后的感叹号应重读,表明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会实现理想。

师:你真会读书。你来读一读!

③师:还有最后一句谁来说?

生:最后一句应读出兴奋、惊喜,因为当理想的实现会使人会感到兴奋、惊喜。

师:你读一读!

师:大家还注意没?这句最后有个省略号,该怎么读?

生:读的慢一点,声音拖长一点。读出这种意味深长的感觉。

师:这里的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它仅仅只是照亮了眼睛吗?

生:照亮了前进的方向。

生:照亮了人生的道路。

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

师:好,读出这一句!

3、小结:作者既在告诉人们,也在激励自我:要相信人生存在着一种更高境界,相信在翻过无数座山后终会攀上这样一个顶峰,相信在历尽磨难后那“最终的海”终会照亮我们的眼睛和生命。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节。(生齐读第三节)

五、总结升华:

1、师:学到现在,我们知道了“山”象征的是重重困难,“海”象征的是理想信念。那“爬山”又是象征的什么呢?

生:“爬山”象征的是实现理想过程中的艰辛万苦,艰苦奋斗。(板书:艰苦奋斗)

师:运用象征的手法表达深刻的含义,这也是诗歌的特点之一。

2、师:对大家来说今后还会有许多的困难等着你,请大家相信:只要我们勇于面对困难,艰苦奋斗,理想就一定会实现!也请大家相信,读---(“第一节”课件)

3、师:人生的路途何其漫长,但只要我们有着这样的信念,一定会实现理想。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激情地朗读这整首诗!(配乐齐读)

六、主旨反思

1、说一说:诗人成长中的不懈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你。你有过困难吗?当你面对这些困难时,你有过怎样的经历和感受?

2、分享经历:下面就把我们经历困难的人生体验与同学们分享吧。(学生交流经历。)

3、师:(出示“励志名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想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苦奋斗。对于即将小学毕业的同学们来说,有很多困难正等着你,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大家有没有信心? (生:有)

4、师:下课后,请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

【板书设计】

7、在山的那边

山------------(艰苦奋斗)------------海

重重困难 理想信念

《在山的那边》教学反思

吴家山第一小学 詹莉

《在山的那边》是鄂教版十二册语文的第七课,这是一首充满象征意义的诗歌,是当代诗人王家新借童年的想望和困惑,用山与海这两个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告诉人们自己成长中的人生感悟,启示人们要实现远大的理想,必须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总之,这首诗歌意蕴很丰富很含蓄,除了字面意思以外,还有很深的内在含义。

本诗是一首当代诗歌,我设计从品读感悟入手,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让学生对诗句的品味有自己的体会,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品味诗歌。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我力求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能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在第二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一次又一次”等关键词语细加品味,体会诗歌“细微处的无限烟波”。在探究品味中,尽量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说,不强求标准的答案,意思正确即可。

2、朗读诗歌。在设计中,我结合诗歌体裁特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诗歌的语言,在朗读中感悟诗歌的内容,在朗读中品味诗歌的意境,在朗读中享受到思想性的情感熏陶。通过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认真地品味,学生从中得到熏陶,形成语感。所以,在第三节的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安排这一节的读法。其实在第二节学生就已感悟诗歌的内涵,这里自己设计读法,其实就是检验学生的体会,有感悟才读得好!

3、联系生活体验。另外,我还结合学生自身生活体验,谈他们爬山的体验,谈他们面对困难的经历,是想体现“语文密切联系生活,启迪学生思维”的特点,以求学生能进一步领悟诗歌所表达的人生哲理。

对即将小学毕业的六年级学生来说,这首诗很有吸引力,一方面他们将要从小学生过渡为中学生,有很多困难等着他们去克服,另一方面诗的第一节诗人以一个孩子的语调来写,能调动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一般能较好地把握诗中的山与海的象征意义。但对诗中“无数座山”的理解,对实现理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可能估计不足,会一旦达不到预期目的,就大为失望。这一点,我在教学理解诗的第二部分第二节的“一次又一次、一座座、又一次次”时,有所涉及,在理解了这些词后,问学生:“在生活中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期望一举成功,有人一旦失败就容易灰心丧气。从这些量词你又得到什么启示?”这里我旨在引导学生明白:追求理想不要企望一蹴而就,不要因为多次奋斗不能达到目的就灰心丧气,要跌倒了能爬起来,要一次次坚持奋斗下去。这一点,也是当前学生最需要受到激励的。

当然,这是一篇内容深奥的文章,没有充分地阅读和深入地探究,是很难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学生由于生活体验和表达的不足,直接影响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这就取决于教师的设计和临场机智。我觉得这些我还很不足,今后仍需努力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