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教学反思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18 09:24:44

当看到自己的课题是新教材中的新增课文后,我心里有一种挑战的冲动:这是一篇谁也没有讲过的新课,我一定要把它讲好!心态很重要,也许是对这篇课文的主动接受的缘故,从开始准备这篇课文到正式讲授结束,我一直处于一种兴奋而快乐的状态中。在学习这篇课文中,我觉得自己也受到了情感上的熏陶,尤其折服于北大之父蔡元培的人格魅力。我想我要把这种熏陶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定要有收获!

这是一篇演讲词,我就设想以学生都熟悉的人物且能引起大家兴趣的奥巴马的竞选演说的视频来导入,吸引学生们走进新课。从课堂反应来看,这个环节起到了它应有的效果,但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说导入语言优美些、煽情些会更好。

这是一篇半文言的课文,虽然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课文内容不是太难的事情,但还是有一些字词上的障碍,所以在检查预习这个环节,我把学生易读错的字和他们不懂的、重要的词加以总结,解决了学生疏通文意的困难。

本单元是演说单元,而又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所以让学生掌握演说辞的特点是必要的,但为了不影响我的整个授课思路,我没有专门给学生介绍,而是穿插在教学过程中,比如在整体感知环节,让学生分析作者的构思、思路时,让学生了解了演讲词结构清晰,中心突出的特点;在分析“三点要求”时,让学生感受到了演讲词的针对性。但遗憾的是我没有引导学生感受演说的另一特点——内容的鼓动性和语言表达的综合性,现在想想真是遗憾。还好我给学生布置了总结演讲词特点的作业,希望学生们能认真地加以总结,领悟演讲词的特点,相信他们以后会用到的。

在整体感知课文部分,我其实设置了三个问题:的整体结构、三点要求是什么以及为什么提这三点要求。在分析第三个问题时,穿插了背景介绍。我个人认为这个环节设计的较为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感知了课文,又了解了背景,而且还了解了演讲词结构上的特点。达到了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要求,也使“知识与能力”与“过程与方法”联系了起来。

整体感知课文之后,我就通过分析关键语句的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在问题的设置上,我非常注重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性,所以使问题形成了环环相扣的特点。这个环节中,学生在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之上,都能够积极地思考,并踊跃地举手回答问题。在这儿,我由衷地感谢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他们对知识的渴求让我感动。学生表现得非常好,相比之下,我在这一环节,却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在学生回答不太精确的情况下,我忽略了分析原因,而急着把课进行下去。

在拓展延伸部分,我设置了一个让学生谈三点要求现实意义的话题。问题的设计也非常明确,学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且联系课文,又深入现实。我对这个环节的设计非常满意。而学生的话也的确发自内心,我也是在用心与他们交流着。我清楚的记得有一个女生在谈“抱定宗旨”的现实意义时,我深深地感动了,我为学生能有这样的认识而感动,所以我发自内心地对她赞誉到:“如果蔡元培听到你的这番话的话,他会由衷地为你欣慰;如果你是他的学生的话,你一定是他最骄傲的学子!”宋伟富老师说:“没有生成的课不是精彩的课。”我认为“生成”不仅仅时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也应该“生成”才对,教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情感投入,怎能让学生有所“生成”呢?

关于这节课,我认为自己需要提高完善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自己的课堂语言需要更凝练、优美、富有情感;二是在对学生评价时,需要学会一些技巧。我不否认自己的缺点,正视缺点,才能有更大进步!有缺点,说明自己还有成长的空间!我也希望其他的同仁们也能这样想,让我们共同进步!

很感谢这次优质课活动,它使我更懂语文课,更爱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