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离骚

离骚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3-29 09:25:07

课 题

离骚

授课日期

共 2 课时,第 1 课时

总第 6 课时

课 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关于“楚辞”、屈原的文学常识;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2、过程与方法:结合注释①引导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文章写作背景;通过诵读和评议,解决语言障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屈原的“美政”内涵,初步感受诗中人物热爱国家的情感。

教学重点

掌握有关文学常识,解决语言障碍,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

诗歌的语言。

教学方法

讲授、诵读、讨论

教具准备

板 书 设 计

离 骚

屈原

一、语言知识 二、课文感知

1、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2、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修养,表达志向。

(见教学过程) 3、回顾历史上兴衰教训,申诉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一、谈话导入

大家都知道,大凡一个政治家总是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为这个主张而进行的不懈追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制”都是典型的例子。屈原,我们经常把他看作伟大的浪漫主义主义诗人,这是不错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作为诗人的屈原,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他以满腔热情热爱自己的国家,追求他的“美政”,而当现实让他无法施展政治抱负时,他便通过他的华美而凄绝的诗歌来表达自己的理想。政治抒情长诗《离骚》就是他的代表作。

二、文学常识

1、关于“楚辞”和《楚辞》:学习注释①。

2、关于屈原

作为一位政治家,内政方面帮助楚怀王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就法;外交方面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他的作品中随处都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感情。他的政治思想内容是“美政”:一是圣君贤相的政治,二是民本思想。

以屈原的政治主张切入,为理解诗歌中的特殊感情作准备。

教学过程

互动感悟

作为诗人的屈原,学识渊博,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历代兴衰都很了解。他的作品现有25篇,即《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各1篇。

《离骚》是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所熔铸而成的宏伟诗篇,其中闪耀着鲜明的个性光辉,是他所有作品中的重点;全诗372句,分93节,共2464字。关于本诗题目的解释很多:①遭忧②别愁③古曲名。甚至中还有一些别人窜入的句子,对一些语句的解释也是有争议的。

三、诵读课文

1、师范读;生自由读,提读,齐读。

2、学生质疑,师生讨论解决语言障碍。

3、强调语言点,或作为自读效果检测:

⑴朕皇考:你同意书中的注释吗?“朕”的使用范围?

⑵名余曰:“名”的用法?名词带宾语。

⑶恐年岁之不吾与:句式特征?

⑷朝搴、夕揽:“朝”“夕”的用法?请另举课外例子若干。

⑸日月忽其不淹兮:“忽”,快速;“淹”,停止。

⑹昔三后之纯粹兮:“后”,君王;“纯粹”,美德。

⑺彼尧、舜之耿介兮:“耿介”,光明正大。

⑻唯夫党人之偷乐兮:“党人”,贬义;“偷”贪图个人的。

⑼及前王之踵武:“踵武”,脚,足迹。

⑽羌中道而改路:“羌”,语气词。

四、把握文章大意

1、学生讨论并试述文章大意。

2、引导学生概括大意:

⑴自述家世、出生年月日和名字由来。

⑵一生不断追求美好事物、提高修养,表达志向。

⑶回顾历史上兴衰教训,申诉自己的忠心和悲惨遭遇。

3、齐读课文。

五、课堂小结

本课语言难度大,同学们要加强朗读,先读懂后欣赏,先理解后评议,把握诗人行文脉络和思想感情。

“风骚”的含义。

本环节视学生学习效果确定使用方法:自学效果好,则作为强调内容;不好,则作为引导内容。

先概括每一章大意,逐步引深到分析段落大意,以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作业布置

巩固作业:熟读课文,整理语言知识,能较准确地翻译课文;上网检索有关“楚辞”和屈原的资料,并在班级交流。

预习作业:对照《诗经》试分析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后反思

           

上一篇: 《离骚》训练提高 下一篇: 离骚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