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同步练习 > 高一语文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练习

高一语文苏教版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练习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12:21:14

一 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百舸(gě) 句读(dòu) 灰烬(jìn) 跬步(kuí)

B.经传(zhuàn) 倔强(jiàng ) 狭隘(ài) 慰藉(jí)

C.澄清(chéng) 峥嵘(zhēng) 惆怅(chóu) 浪遏飞舟(è)

D.给予(jí) 干瘪(bi?) 摇曳(yè) 面面相觑(xù)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自艾自怜(ài) 吮吸(sh?n) 藐视(mi?o) 啮噬(shì)

B.犄角(jī) 瞠目结舌(chēng) 恪守(kè) 甄别(zhēn)

C.战战兢兢(jīng) 舟楫(jì) 戕害(qiāng ) 廿七( niàn )

D.锲而不舍(qì) 什刹海(chà) 菜圃(p?) 摭拾(zhí)

3.下列加点字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率性(任性;由着性子) 怅寥廓(失意,这里指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思绪) 挥斥方遒(指挥,斥责)

B.谁主沉浮(比喻事物的盛衰 消长) 士大夫之族(家族) 赤子之心(初生的婴儿)

C.粪土当年万户侯(视……为粪土) 百无聊赖(生活或情感上的依托) 翅膀甫健(刚刚)

D.峥嵘岁月稠(不寻常) 下饮黄泉(人死后所在的地狱) 敷演(叙述并加以发挥)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选择了力不胜任的职业,那么我们决不能把它做好,我们就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会成员,由此产生的必然结果就是妄自菲薄。

B.他写文章经常一段到底,且文不加点,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

C.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D.重庆市云阳县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做好三峡库区农民外迁工作,安土重迁,使移民高高兴兴地搬进新家。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

B.从2003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再次下降,这次降税一方面严格履行了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减让,另一方面也对税目 税率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

C.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昂贵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

D.各个国家在高科技上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能否在高科技上胜任一筹,关键在于能否重用人才。

6.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妄自菲薄是一条毒蛇,它永远啮噬着我们的心灵, ,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液。

(2)我曾数十次拜谒孔子墓。不管是阳光在他的墓前筛下一地的树影, ,我都会听到孔子周游列国的马车的辚辚声和他的弟子们的琅琅诵书声。

(1)a. 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被其吮吸着 b.吮吸着其中滋润生命的血液

(2)a.还是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抑或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

b.还是袅娜的雪把古今舞成生动而宏阔的宁谧,抑或细雨将孔林连同天地织成一片朦胧。

A(1)a(2)a B.(1)b(2)b C.(1)b(2)a D.(1)a(2)b

7.下面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是诗人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很自然地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B.“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七句写出了同学们少年得志,目空一切,蔑视权贵的精神风貌。

C.“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三句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D.回忆青年时代的战斗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无所谓惧的斗争精神。上下阕各以问句作结,前后呼应,发人深省。

8 下列诗句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B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痛苦

C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D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的排浪

二 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

9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和文学常识中的空缺部分。

1)天若有情天亦老,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劝君莫惜金缕衣, 。(《杂诗十九首》)

4)吾师道也, (韩愈《师说》)

5) ,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6)老舍,原名 ,他的小说代表作是 ,剧本代表作 。

7)张洁,中国当代女作家,作品有 《沉重的翅膀》,曾两次荣获茅盾文学奖。

8) 屠格涅夫是 国作家,其代表作有《猎人笔记》。

三 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0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诗歌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

勉 学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义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傍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

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 )

A 农民则计量耕稼 B 商贾则讨论货贿

C 伎艺则沉思法术 D 公私宴集,谈古赋诗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B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C 谈古赋诗……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见多识广

14 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巧则致精器用——工匠的巧思就在于致力精密仪器的使用。

B 文士则讲议经书——文人就要谈论《诗经》和《尚书》。

C 塞默低头,欠身而已——(他却像)塞住了嘴一般,低着头不吭声,或打哈欠伸懒腰罢了。

D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这些人)为什么珍惜几年工夫而勤奋学习,却长受终生的羞辱呢?

15 下面对这段选文中心意思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的一生都应有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无所作为是可耻的。

B 人的一生都应热爱自己的职业,钻研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即使有所作为也是可耻的。

C 人的一生都应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就会无所作为,这是可耻的。

D 人的一生都应有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要精通自己的专业;不学无术 无所作为就会被人耻笑。

五 现代文阅读题:

生命的暗示

(欧阳斌)

①清凉的秋雨送走了一个燥热的苦夏,燥热的心总算静默下来了。在这秋虫唧唧的黑色的秋夜里,我骤然从昏睡中惊醒。远方的钟楼上,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又一列火车隆隆驶过——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呢?是生命的暗示吗?我在想,秋虫因何要昼夜而鸣?是因为它强烈的生命意识吗?是因为它深谙生命的短暂,而必须高密度地显示自己的存在么?是因为它那生命的全部价值,都隐含在这微弱却令人感泣的生命绝响里么?那么人呢?仅仅因为生命比秋虫千百倍的绵长,就可以以生理需求为由,将千百个最美最令人激动的黎明慷慨地遗弃么?这是一个荒诞的联想。

②惟有钟声,以其绝对接近精确的殊荣,当之无愧地充当了生命的量尺。它那周而复始的切切呼唤里,有一种振聋发聩的提醒。

③我们有一种珍惜生命的本能,似乎没有一个人来到世上就梦寐求死。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生命在心灵中会无限地增值。毕竟,生命只属于这一个人,而且仅仅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即使一切都失去了,而却一息尚存,你就没有丝毫理由绝望,因为失去的一切,又可能在新的层次上复得。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是很多的, (1) 。诚然,有时,我们也渴望着悲壮的牺牲,那是因为苟且偷生已严重地亵渎了神圣生命的时候。那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以死明志, (2) 。这样,死亡反而变得令人仰止,生命就会因死亡而延续,因毁灭而永生。

④钟声是生命长度的量尺,却不是生命价值的量尺。生命的价值只有在历史的天平上才能清晰地显示它本来的刻度。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去了,他们的生命价值何在?有的人有一个轰轰烈烈的生,却留下一个默默无闻的死;有的人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生,却有一个轰轰烈烈的死。有的人显赫一时,却只能成为匆匆的历史过客;有的人潦倒终生,却成为历史灿烂星空的泰斗。这一切绝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生命价值的客观性和历史性,使不绝于耳的喧嚣显得极其微不足道。

⑤一时一事的得失,似乎永远困扰着我们,永远是生命的烦恼之泉。其实,真正值得烦恼的命题在于:生命的价值究竟应以何种形式做何种转化。对于这个千古之谜,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却没有任何一本哪怕是世界上最权威的教科书能提出最完美的答案。人其实是最难认识自己的,也就更难找到自己生命的转化方式, 这正是一些人拥有一个失败的人生之根源。更悲惨的结局则在于,自以为找到了答案而其实完全是南辕北辙。所谓天才,无非就是能最早最充分地认识自己的价值,从而以最直接的方式完成了生命由瞬间到永恒的有效转化。

⑥远方又响起了悠长的钟声。生命,这神秘而美丽,不可捉摸而异常珍贵的存在,你究竟隐逸着多少暗示?而哲人的终生存在,就是捕捉这样一些暗示么?

上一篇: 高一语文《游褒禅山记》练习测试 下一篇: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