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斑纹》教案2

《斑纹》教案2

更新时间:2024-03-28 20:42:44

周晓枫的《斑纹》,在必修五第一单元,是“奇异的自然”这一块里的文本研习课文。

这篇文章,初读时不甚喜欢,感觉完全是散文,怎么放到了这个单元呢。特别是读到第三节“与人类同步结束伊甸园幸福时光的受难者是蛇”时,感觉这样的句子怎么能是说明文呢,完全把神话与客观自然混在一起谈了。等读到第八节时,便不能不惊叹作者的才华。第八节写到鹿与老虎在夜间出没,作者情不自禁抒情地描写,写出极美的意境!(这里的文字读一遍就几乎能背上了:当梅花鹿群走过,就像一座漂移的花园;而鹿群的远方,虎已步出月光下的营地,树影婆娑,冈峦低觉,它站住,凝眸星宿——那晚空中开放的天上花园。)等到读完全文,感觉作者真是有才华,文章也是好文章,颇有哲理颇有意境的可让人回味的好文章。

一、学生自读。

这样的文章,写尽了自然界的斑纹,交融着作者对自然的理解,对自然的热爱,兼有说明文的知识性,又有散文的哲理及情感。那么学生是否读得懂呢,是否喜欢呢?

上这堂课时,刚好我必须去听课,便让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了四个题目,让学生自读此文,完成练习。

题目:

1、本文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100字

2、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你认为哪几节可深加回味?在书上画出你认为精彩的句子。100字

3、你认为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请加以概括。200----300字

4、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请说出理由。200字。

我去听课了。下课时,他们的作业也送来了。本来我准备一人发一张纸的,课代表却是一人发了两张,都写得密密麻麻的。一看,学生写得真是不错!

第一题,写了哪些事物和现象,必须要梳理课文,概括作者写到了内容。几乎所有人都能概括。

第二题,对语言的理解,四分之三的同学觉得语言很精彩,文学意味浓,可深加回味。特别指明了第7、8节,第11节,第14节,这几节的语言得到大家认同。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跟我的看法也比较一致。

第三题,有三分之一的人概括得较好,概括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自然的神奇”。

第四题答案,无非是喜欢或不喜欢。但理由都是洋洋洒洒的,有“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明确了自己的看法。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喜欢。有三分之二的人喜欢。说不喜欢的理由很充分,喜欢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作业已发下去,无法抄一些精彩的答案了。)

通过这个练习,我认为学生已经认真读过了文章,并有了些心得体会,再稍加评点就可结束课文了。

我认真地评改了作业。采用星级制,给好的答案打五角星,有一颗星,也是二颗的,最好的是三颗星。再把特别好的挑出来课上讲评用。

二、老师备课

这篇文章我细细地读过,并有些体会。

如1到5节写蛇的部分,我归纳了1节是蛇之外形,2、3节为蛇的生理特点和习性。4、5节写蛇的侵害性。

6到10节,我主要设计从周晓枫的“发现”来带动全文讲解,6节发现简单的重复,8节发现食草动物与食肉动物的差别,9节发现逃亡者与捕猎者的谋划一致,有相同的斑纹。10节发现大自然中的斑纹,有对称设计。

11节,我特别强调,写大地斑纹,是循着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写出诗意写出大地的丰盈美好。12节及后面两节,作者发现生活中的斑纹无处不在。

有趣的是第10节,学生在作业里提出,开头有句子“斑纹,对称设计”,可本段好像没写到对称。仔细考察,发现其实作者列举六个事实,都是对称的。奶牛和毒蜂的翅,是善与恶的对称。美女的文身与病变皮肤的庖疹,是美与丑的对比。线亲的妊娠纹和遇害者颈上的抓痕,是生与死的对称。这些段落都可看出作者的匠心。

三、上课

评价学生的作业,以表扬为主。每一题读一二人答案进行评析。气氛较好。用了半堂课。

结合学生的答案,理一下文章结构。欣赏一下重点段落。把老师的发现和学生一起讨论。总结文章的特点。介绍周晓枫的博客。结束课文。

上一篇: 《斑纹》教案1 下一篇: 《别离》备课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