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想北平》教案14(苏教版必修一)

《想北平》教案14(苏教版必修一)

更新时间:2024-04-17 02:01:17

《想北平》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学习从平凡事物入手,抒写自己的主观感情的技巧。

2、品味老舍直白平实而生动的语言,对其天然成趣的语言进行评点和交流。

3、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热爱眷恋和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味文中的情感,体会家园之思是人类成长的精神滋养。

2.学习作者所用的对比衬托手法。

教学设想:

课堂整体思路:为什么想北平—想北平的什么—如何表现想的。

教学时数

2课时

课时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 宝,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

二、走进作者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一生67年中在北京度过42年,最后在北京去世。不过,在他写作的41年里,大部分时间却不在北京,只有解放后17年是真正在北京度过的。不论是在伦敦,在济南,在青岛,在纽约,他都在写北京。他想北京,他的心始终在北京。 据统计,在老舍的作品中共有240多个北京的真实地名。这种细节上的真实是老舍作品的现实主义风格的显著特点之一。北京西北角是老舍的摇篮,也成了老舍作品主人公的故乡。北京是老舍创作的源泉。 他生于北京西城舒姓的贫寒家庭,满族。父亲舒永寿清朝皇城护军,正红旗。母亲马氏,贫苦出生,正黄旗。(所以我们在课文中看到的北平更多的是属于平民的北平。)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因为他降生的第二天(2月4日)正当“立春”。老舍是他的笔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著作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是写北京的。它们的“北京味儿”(即指用提炼过的普通北京话,写北京城,写北京人的遭遇、命运、希望。)很浓。代表作,一般公认的有:长篇小说《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微神》、《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全是写北京的。

三、对话文本

1.自读全文,找出能直接体现作者想北平的段、句。

2.作者在记叙北京的过程中自然的融入了自己的倾向和评价,在他的笔下,北京有什么样的特点?集中在哪些文字?

四、研读1—3节

1、为什么想北平——对故乡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

(1)请同学们从刚才读的“有关作者”知识短文中筛选重要信息。——北平是老舍故乡。

(2)老舍想北平,是因为老舍什么北平?加哪一个字?——爱。爱北平,爱前面再加一字——真爱。

(3)“我说不出来”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出现了几次?——四次,因为这种爱太为浓厚太为强烈,以致于反而不知该从何说起。(舒婷—纵使我心中有一个汪洋,但流出来的却只有眼泪。大爱无言)

(4)老舍是怎样表达对故乡北平的刻骨铭心的爱?

2、赏析第二段:与母亲的爱的类比

(1)请同学齐读第二自然段。

(2)老舍是怎样爱自己的老母?——微笑着讨母亲喜欢,为母亲的健康而落泪。

老舍特别爱自己的母亲,是文坛佳话。老舍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老舍的母亲是个乐于助人,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喜欢吃亏。受母亲的影响老舍也喜欢吃亏,从哪儿可以看出?

(他的字),他的字很有特点,是把自己的姓拆开了,他的字有什么含义?

(希望自己有一种“舍我”精神。)像母亲一样有一种吃亏精神。他的笔名“老舍”含义与他字的含义是一样。在1966年,为了人格尊严,老舍先生把自己的命舍弃了,跳水自杀了。

“七七”事变以后,老舍从山东去了西南,他很想收到家信,了解母亲的情况。但是每次收到家信以后又不甘马上拆开,他怕看到母亲去世的消息。他说: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由此可见老舍十分爱自己的老母,但是他没有唱:老妈老妈我爱你,阿弥陀佛保佑你。而是用微笑、落泪这两个看似矛盾的动作让人真切地体会到他对母亲深沉的。

(3)在这一段老舍写自己爱老母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对母亲的深沉的爱来类比自己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爱,间接而强烈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北平无法言说的爱。

(4)探讨:你想过自己的母亲吗?想母亲是一种怎样的感觉?

3、赏析第三段:

(1)老舍觉得用老母类比,还不能体现自己对北平的爱,于是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什么人?

(2)绝大多数的诗人都是多情种,都是抒情王子,下面我们就来欣赏柳宗元一首抒情诗:思乡是我国文学的一大主题,古往今来思乡方面的文章多如牛毛。(学生回忆)

4、理解“我的北平”

(1)老舍爱谁的北平?从第一段里面找个短语。——我的北平,我的北平应该指我所知道的北平,我所爱的北平。老舍所爱的是怎样的北平?老舍在哪儿做了明确的交代?

——第二段:我所爱的北平不是枝枝节节的一些什么,而是整个儿与我心灵相黏合的一段历史,一大块地方,多少风景名胜,从雨后什刹海的蜻蜓一只到我梦里的玉泉山的塔影,都积凑到一块,每一件小事中有个我,我的每个思念中有一个北平,这只是说不出而已。

(2)齐读这几句。理解这句话的关键词是“相黏合”,如胶似漆,谁与谁如胶似漆?

——北平的历史、北平的一些地方,北平的风景名胜与老舍如胶似漆。所以老舍所爱的是与他血肉相连的北平,深深影响了他性格和脾气的北平。这几句也表明作者对北平的爱是真切而又深沉的。

(① 作业

l 有感情的朗读全文一遍

l 预习4-6节,思考课本对话栏的问题

课时二

一、 课前检测

请以为同学就对话栏的最后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二、研读4—6节

1、选取了哪些材料来表达这种爱的?到底爱北平的什么?

老舍爱北平的什么呢?(北平的独特可爱之处)

在老北京老舍看来,北平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文中哪几节直接写到了北平的特点?——4、5、6、7段。

2、赏析第四段

(1)、请男同学齐读第四段,女同学思考这一段中作者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

——热闹但动中有静,空旷但有边际,不令人疲乏

(2)、作者是如何来写这个特点呢? ——对比衬托

主要用世界名城巴黎与北平对比,用巴黎的热闹来衬托北平动中有静,空旷但有边际,不令人疲乏。巴黎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城市之一,人称“花都”。如果与巴黎比漂亮,比热闹,比繁华真的自取其辱。老舍很聪明,与巴黎比安静,这样比巴黎必输无疑。

3、赏析第五段

(1)、从第五段来看,与世界名城相比,北平的特点是什么?——布置匀调

(2)、其实原文在“最空旷的地方也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这句话的后面还有一句话:这种分配方法可以算——在我的经验中——天下第一了。老北京的城市布局真的是天下第一。老北京的主体城市规划的是一条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在中轴线上有天安门、紫禁城的午门、故宫、神武门、鼓楼和钟楼等十分重要的建筑,标志性的建筑,中轴线上两边的建筑左右严格对称。老北京的这种布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4、赏析第六段

(1)、请女同学齐读第六段节,男同学思考在这一段中作者又写出了北平的什么特点呢?

——花多菜多果子多。

(2)、花多菜多果子多说明北平虽然是大都市,但接近什么?——接近自然(第七段)

(3)、接近自然是北平的有中国特色的一个特点。北京是封建帝王之都,不管是皇家建筑,还是百姓人家的房子都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北京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是什么?

——四合院,四合院由两部分组成,四周的房子和中间的小院子。院子比较宽,用来种树栽花,养鱼养鸟。这样不仅可以享有舒适的住房,还可以感受大自然,使人人生活在一个和大自然非常亲近的环境里面。四合院的这种布局是由中国传统思想天人合一决定的。天人合一的思想核心是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是和谐的。所以传统的中国人都追求一种自然、闲适的生活。

(4)、这一段里面许多地方使我们体会到了一种自然、闲适、惬意的生活。自由的朗诵第六段,体会体会。

三、赏析第八段

二、 最后一句“好,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平淡质朴,但细细品味却饱含深情。怎么理解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平淡如菊,不矫情,不故作姿态,没有激情昂扬的赞美,也没有自怨自艾,有的只是沁入骨髓的思念。

还有一层更深的含义。这篇散文写于1936年,作者当时不在北京。那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丧权辱国的《何梅约定》的签订,适应日本侵略需要的“冀察政务委员会”的成立,都说明华北危机,北京危机。作者作为一个热爱北京的爱国知识分子忧心如焚,思念家乡之情较平时更为强烈,这一声呼唤,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震人心弦。

2、文章以“要落泪了,真想念北平呀!”收笔,这一笔好在哪里?

点明题意;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更为严谨;把“想北平”的感情推到高潮,戛然而止,耐人寻味。

四、艺术手法小结

1、表达感情的独特性

2、丰富的比较方法

3、通俗简洁的语言(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

五、作业

完成《成才之路》相关练习

附:板书设计

想北平

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