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课例研修报告《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10

课例研修报告《戏曲大舞台》教案教学设计10

更新时间:2024-04-20 16:09:12

《戏曲大舞台》课例研修报告

一、研修背景与主题:

1、课题:《戏曲大舞台》

2、学科: 初中语文

3、执教教师:

4、影子教师:

5、影子实践学校:

6、研究的主要问题:信息化背景下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点,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新课程实施的今天已经走过了很多年,但是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学校由于没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教师不能足够领悟新时期教学的精神,许多教师的教学还是穿“应试教育”新鞋走“应试教育”老路,教科研工作不能有效开展,课例研修更没有搞过。2014年9月19日,我有幸来到湖北大学“国培计划”(2014)——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置换培训项目初中语文班参加研修学习,10月15日——11月14日,被安排到武汉市洪山中学进行“影子实践”跟岗研修,这是我企盼已久的,在“影子教师”赵祥礼的指导下,我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并初步学会开展课例研修,并将“信息化背景下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的探讨”作为研究的主要问题,旨在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贯彻新课程理念,树立新课程课堂观。下面就将我对《戏曲大舞台》的课例研修汇报如下:

二、研究团队与计划

研究团队:赵祥礼、余龙翔、朱辉、喻易林、陈静保

研究计划:通过教学研讨和实践,探讨出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适应教育信息化改革的需要。

三、研究规划与方案

第一周:听课、议课、评课。

第二周:听课、议课、教学研讨。

第三周:教学实践、评课、修改教案、展示课。

第四周:总结、评议、撰写研修报告。

四、教学实践的展开

试教学设计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有关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

2、理解中国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活动设想:

1、指导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听戏、看戏,学戏。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

3、课后考察地方戏的特色和现状。

4、讨论中国戏曲的现状,给出振兴的方案。

活动重点:

1、理解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2、亲身体验、学唱戏曲。

3、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活动形式:

1、知识竞赛:检验知识收集、整理情况。

2、模仿秀:体验戏曲的魅力。

3、经验共享。

课前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搜集有关戏曲的知识。

2、组织学生听戏、看戏。

3、指导学生表演戏曲片段,亲身体验戏曲的魅力。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由本单元《社戏》一文中最后一段引人:鲁迅先生对童年时看戏的经历难以忘怀。今天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剧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二)小组合作:

1、展示收集的有关戏曲的知识资料,六人小组内共享、交流。

2、发表小组宣言。(主要有:中国戏曲种类,京剧、豫剧、昆剧、越剧、黄梅戏等剧种的介绍,中国戏曲的特点、行当,京剧脸谱的含义。)

(三)开心辞典——戏曲知识竞赛。

活动规则:每组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每10分,答对加分,答错不加分,时间30秒。

小组必答题。(随机抽签答题,每组一题)

1、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

2、戏曲京剧的角色分哪几大行当?

3、我国戏曲讲究哪四种艺术手段来表现人物?

4、我国戏曲讲究哪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5、哪种戏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6、黄梅戏发源于中国哪个地方?

7、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8、京剧旦角四大流派分别是哪些,创立人物分别是谁?

小组抢答题。(略。用PPT播放)

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

(四)戏曲名段欣赏。

分别播放京剧、豫剧、黄梅戏的著名片段,让学生观察、欣赏,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并领悟其独特的思想内容。

(五)拓展延伸:

1、师生学唱戏曲。

2、戏剧在当今社会好像并不为多数人喜爱,中国戏剧今后该如何继承发展?

(六)总结。

(七)作业

搜集武汉的地方戏曲资料,做一张武汉地方戏曲手抄报。

改进后的教学设计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课题 戏曲大舞台 教材中的位置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层 次 内 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了解有关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中国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2.学会把握不同剧种的特点并进行初步的戏曲鉴赏。

3.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合作学习和体验、评价、学唱戏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合作学习、欣赏戏曲、口头表达、表演模仿等语文综合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课前自主浏览网页,收集资料,学唱戏曲,学画脸谱,从丰富的戏曲视听及图文资料中,直观感受戏曲的特点。

2.课堂中选择小组合作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实践表演法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中国戏曲的博大内涵、悠长韵味,体验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感悟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中国戏曲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对戏曲的兴趣,学习戏曲的基本知识。

难点:1.体会戏曲富有文化底蕴的曲词,感受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共同关注中国戏曲,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对象分析

由于社会、时代等多种原因,七年级学生接触戏曲较少,他们的头脑中,戏剧知识还是一片空白,多数同学对于中国戏曲并不喜爱,更谈不上去欣赏了。

为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我把课堂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将中国戏曲的相关网站网址告知学生,分组布置预习的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课前利用互联网收集信息,解决预习问题,做到发挥网络资源信息量丰富的巨大优势,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朱熹在《孟子集注》中说过,“事必有法,然后可成”。教学方法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选择了小组合作讨论法、小组竞赛法、实践表演法来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充分体会中国戏曲的博大内涵、悠长韵味,体验中国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资源设计 媒 体 类 型 内 容 要 点 使 用 时 间

录像视频 戏曲大联唱 导入新课时

PPT幻灯片 中国戏曲的种类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时

PPT幻灯片 中国戏曲的特点和行当相关知识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时

PPT幻灯片 京剧及脸谱相关知识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时

PPT幻灯片 楚剧、汉剧相关知识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时

PPT幻灯片 戏曲知识问答竞赛必答题 知识问答竞赛时

PPT幻灯片 戏曲知识问答竞赛抢答题 知识问答竞赛时

PPT幻灯片 戏曲名段欣赏(豫剧《花木兰》戏文及Mp3音频) 戏曲名段欣赏时

PPT幻灯片 拓展延伸问答 拓展延伸时

PPT幻灯片 《对花》剧照图片及戏文 拓展延伸时

PPT幻灯片 《说唱脸谱》录像视频 拓展延伸时

PPT幻灯片 再见图片及《铡美案》Mp3音频 课堂结束时

教学过程与设计 环 节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媒体

使用 设计说明

一、播放视频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戏曲大联唱”录像视频,联系春晚节目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录像视频,激发学习兴趣。 录像

视频 通过播放“少儿戏曲大联唱”,激发学习戏曲的兴趣。

二、合作学习

展示成果 布置学生分小组交流共享课前收集的戏曲知识资料。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整理课并展示前收集的戏曲知识资料。 PPT

幻灯片 通过课前收集信息、学唱戏曲,课中合作学习和分享,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合作学习等能力。

三、知识竞赛

了解戏曲 利用PPT和白板出示竞赛题目,记录个小组得分。 学生运用所了解的戏曲知识,代表小组回答竞赛题目。

PPT

幻灯片 通过小组竞赛,加深对戏曲知识的了解。

四、名段欣赏

领悟内涵 播放豫剧的著名片段《花木兰》。启发学生联系课文领悟戏曲思想内涵。 学生欣赏戏曲豫剧《花木兰》,联系课文《木兰诗》,领悟并表达戏曲思想内涵。 PPT

幻灯片Mp3

音频 体验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感悟人生哲理。

五、延伸拓展

锻炼能力 教唱戏曲,启发学生思考中国戏曲发展方向。 学唱戏曲,激发热爱戏曲情感,思考戏曲发展方向和振兴戏曲策略。 PPT

幻灯片Mp3

音频 激发学生对中国戏曲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引导学生关注中国戏曲未来的发展。

六、总结收获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延伸课堂,发展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谈谈收获,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PPT

幻灯片Mp3

音频 加深印象和情感,促进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发展。

综合性学习四:戏曲大舞台(导学案)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有关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中国戏曲中脸谱、行当等含义。

2、通过课前收集信息、课中合作学习和体验学唱戏曲,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提取信息、合作学习、欣赏戏曲、表演模仿等语文综合能力。

3、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共同关注中国戏曲,为中国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重点:

1、亲身体验、学唱戏曲。激发对戏曲的兴趣,学习一定的戏曲知识。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共同关注中国戏曲,为中国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教学难点:

1、体会戏曲富有文化底蕴的曲词,感受戏曲特有的艺术魅力。

2、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热爱之情,共同关注中国戏曲,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学习形式:

1、合作交流:检验知识收集、整理情况,经验共享。

2、知识竞赛:检测对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3、模仿秀:体验戏曲的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

1、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有关戏曲的知识。

2、布置学生课前看戏或听戏,并学唱一首戏曲。

学生:

1、学习利用互联网收集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尝试欣赏戏曲,学唱戏曲。

3、鼓励美术爱好者画画京剧脸谱。

教学步骤

(一)播放视频,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每年春晚必有一个保留节目“戏曲大联唱”,是因为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今天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剧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播放录像视频 “戏曲大联唱”。学生谈观看视频的感受。

(二)合作学习,展示成果。

1、学生分小组,展示课前利用网络资源收集的有关戏曲的知识资料,小组内共享、交流。

2、自主整理汇报材料,小组代表发言,全班分享合作学习成果。(主要有:中国戏曲的种类,中国戏曲的行当和特点,京剧、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黄梅戏的相关知识,湖北戏曲的种类及楚剧、汉剧相关知识。)

3、美术爱好者展示课前所画脸谱。

(三)知识竞赛,了解戏曲。

活动规则:每组基础分100分。必答题每10分,抢答题每题20分,答对加分,答错均不加分也不扣分,时间30秒。

小组必答题。(每组一题)

1、你看过或听过哪些戏曲?你知道哪些中国戏曲的种类?

2、京剧的角色分哪几大行当?我国著名的京剧大师是谁?

3、你知道哪些湖北戏曲的种类或曲目?

4、哪种戏曲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小组抢答题。(略。用白板播放)

评出优胜者,予以鼓励。

(四) 名段欣赏,领悟内涵。

1、播放豫剧的著名片段《花木兰》,让学生观察、欣赏,体验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2、学生联系社会生活,领悟其思想内容,评价戏曲文化内涵。

(五)延伸拓展,锻炼能力。

1、师生学唱黄梅戏《对花》。

2、戏剧在当今社会好像并不为多数人喜爱,中国戏剧今后该如何继承发展?(播放《说唱脸谱》)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学生总结学习收获。

2、课外搜集当地的地方戏曲资料,做一张地方戏曲手抄报。

五、课后研讨

课后,教研团队进行研讨,总结了两次教学实践的优缺点。第一次犹豫备课不够充分,不熟悉学情,对教授内容把握不够,导致教授内容偏多,时间不够,效果不好。经过团队研讨修改教案后,精简了教学内容,同时结合了地方戏曲的内容和特色,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六、教学反思

我的影子教师赵祥礼老师是洪山中学八年级语文教研组组长,执教八年级语文,但是我对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独有情钟,可以说是一个戏曲爱好者,因为上的是展示课,应选择己所长较好,经与赵老师商量选择了七年级下学期的《戏曲大舞台》,课例研修也用之。

中国戏曲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课程目标》的总标明确提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这堂活动课,基本达到了这一预期目标。学生不仅了解到了戏曲知识,陶冶了情操,更激发了热爱祖国戏曲艺术的情感,甚至还会影响到孩子们一生的戏曲情结。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培养了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本课的设计,在课前准备、课上活动及课后延伸中都充分运用了信息技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的发展,促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本节课,我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模式,运用竞赛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运用欣赏豫剧名段《花木兰》时联系课文《木兰诗》领悟戏曲的思想内涵;还大胆采用现场表演学唱戏曲的学习方式,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开拓了学生视野,更提高了学生的表演及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

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整理汇报材料,其中体现出的命题、总结、探索能力,让我暗暗震惊:“你给学生多广的空间,他们就有多广的思维,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我想,要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不仅要有一颗诲人不倦的心,还要有善于发现的眼睛和有要敢于放手的魄力,使信息技术从辅助“教”向辅助“学”渗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革命”,帮他们在相同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本节活动课,除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外,还保持了语文课的特点,融入说、学、唱、画、评,这都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此外,任何一堂课都不是孤立的,活动的最后,我发现孩子们意犹未尽,于是,不失时机地步置“制作咸宁地方戏曲资料手抄报”的作业。把孩子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发展成为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

七、理论聚焦

经过一个月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我总结出信息化教育背景下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新教学模式“四步法”,即“信息采集——研讨展示——活动实践——延伸拓展”。通过这四步教学,让学生能够融入社会生活,感知生活情境,自主研究解决生活问题,提高生活实践能力,拓展思维发展,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并撰写了论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中学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