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始皇帝的统治术——《过秦论》片段赏析

始皇帝的统治术——《过秦论》片段赏析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25 20:19:11


【原文】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赏析】 这一段话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先是整体上概括秦王赢政的功业“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随后分别从社会管理、军事国防、政治文化等几个方面对国家进行全方位的统治。

首先,社会管理方面。“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扩张,通过军事手段获取百越之地,在对之前行政区划经验损益的基础上,对国家采用郡县制进行管理。达到了“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的效果。有资料表明,至少“县”是在秦始皇时创建的。这就克服了分封制容易形成割据势力的弊端,在当时这是相当英明又有效的举措。但在另一方面,秦始皇却表现的相当短见,或许它不是认识不到老百姓的力量,而是因为太过敏了,所以,聚天下之兵器于咸阳,铸造成十二金人。在社会管理上,收缴战争兵器无可厚非,如果当下的中国也允许私人携带枪支,社会恐怕就不会如此安定;美国就是我们的镜子。可是,秦始皇不曾想到,除了铜家伙,木棒也可以杀人。

其次,军事国防方面。“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在国防上,攻防兼备,在北面修筑长城,构成从无先例的国防体系,这在冷兵器时代无疑是一大创举;同时,军事打击匈奴,使之“却七百余里”。从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国家周边环境终于得到安定。除了利用人力建造长城,他还“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利用自然条件加强国防建设。

再次,政治文化方面。其实,“焚书坑儒”说是政治手段更确切,“焚书”表面上是文化政策,其实只是手段,是通过文化手段达到“愚黔首”的政治目的;而“坑儒”更加残忍,通过毁掉人的生命,造成恐怖氛围,达到禁言(统一思想)的目的。可是,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这是有前车之鉴的,可惜秦始皇未能借鉴这点历史教训。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不断循环,重复上演,我说的是清朝的文字狱,还有,文化大革命。

最后,为了社会稳定,在管理层面上,秦始皇还采取了“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的监控手段。秦始皇忽略了一点,马上得天下容易,下马治天下很难,何况他在马上根本不舍得(或者说不敢)下来。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就节选的文段而言,始皇帝的统治术整体上来说,弊少利多,但为什么就是秦始皇时代为大秦帝国灭亡埋下了伏笔?“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秦帝国建立以后,老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但始皇帝对百姓缺少怀柔的政策,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这恐怕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相对而言,汉初统治者就聪明多了,采用黄老之术,让老百姓富起来了,只有藏富于民,国家才会获得真正的稳定。无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朝鲜战争,都能证明这样一个结论:国家最坚固的国防是人民,最强大的力量是人心。

国家的内忧外患表面上都消除了,秦始皇做了一个“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的美梦,在梦中一个“民心向背决定政权存亡”的历史周期律正向坚固的大秦帝国看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