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第四课外国诗两首》学案 返回课文

更新时间:2024-04-19 11:39:24

章节与课题

第四课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 济慈

叶赛宁

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初三语文组

使用人

使用日期

学习目标

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

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难点:

两首外国诗风格比较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

1

、题目解

英国诗人济慈的《蝈蝈与蛐蛐》,

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夜》犹

如一首小夜曲,它在静谧、美丽的夜景中,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2

、走近作者

济慈(1795~1821),英国诗人。济慈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中最有才气的

诗人之一,他的诗对后世的影响很大,维多利亚时代诗人、唯美派诗人、“意象派”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

谢尔盖·亚历山德罗维奇·叶赛宁(1895~1925年),俄罗斯诗人。他的抒情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农村大自然景色。他憧憬崇高的精神境界,但又因思想的极度矛盾,陷于痛苦而不能自拔之中,最后在

精神忧郁中自杀。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自主学习】

1、济慈, (国别)浪漫主义诗人,叶赛宁, (国别)诗人,他擅长描绘 的景色。

2、辨别下列各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

(1)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 )

(2)明月洒下它的光辉,给周围一切披上银 装。( )

(3)一旦唱疲倦了,便舒适地栖息在可喜的草丛中间。( )

3、《蝈蝈与蛐蛐》中,诗 人为什么把夏天蝈蝈的“乐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儿”称为“大地的诗歌”?

4、学生自由诵读,充分联想想象人境,感受诗歌中精细的情景描写。并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述自己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5、学生后自由诵读,感受并形象描绘诗人笔下的夜景。诗中的夜景静谧、美丽。

【 合作探究】1、诗歌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气,你认为它的构思哪些方面别具匠心?

2、理解虫鸣的象征意义:

3、《夜》中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三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