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病梅馆记》与《己亥杂诗》

《病梅馆记》与《己亥杂诗》

更新时间:2024-04-19 05:33:15

《病梅馆记》(以下简称“记”)和《已亥杂诗》(以下简称“诗”),一文一诗,都是龚自珍在已亥年(清道光十九年)创作的。两作主旨相近,又绝不雷同。

试比较如下:

首先看两篇作品的共同点。“诗”和“记”谈论的是共同的话题人才问题。“诗”以马喻人,以“万马”表现人才众多,“万马齐喑”隐喻人才受压抑,社会一片死寂的现实。“记”则以梅喻人,以“江宁之龙幡,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暗喻人才之多,以“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甚至“江浙之梅皆病”,暗喻广大人才受到压抑、摧残。两篇作品都采用了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态度。

两篇作品也有很大不同。体裁及托物寓意所托之物的巨大差异不必细说。首先,单就内容看:第一,“诗”仅写了“万马齐喑”的局面,而“记”则既写了“江浙之梅皆病”的现状,又深挖了这种现状产生的社会根源:首先是文人画士内心的病态标准与要求;其次是“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然后是“蠢蠢求钱之民”的摧残行为。这样,“记”就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

第二,从作者寄意的对象看:“诗”把降人才的希望寄托在“天公”身上,希望“天公重抖擞”;“记”则让自己把解救人才使其自由发展的重担勇敢地承担起来,“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而“甘受诟厉”。

第三,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上看:“诗”表达了作者对“万马齐喑”局面的沉重叹息,对风雷激荡的社会变革和不拘一格选拔任用人才的呼唤;“记”则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对人才的压抑、摧残,抒发了作者的愤慨痛恨,表达了以自己的个人奋斗来解除封建束缚的愿望,体现了作者“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勇于牺牲的精神。

此外,“诗”与“记”虽然都堪称“声情沉烈,悱恻遒上”,但因体裁不同,在表情达意上就有许多不同。(本文用以对照的诗句系《已亥杂诗》中的第125首。)

选自《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