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19 22:46:39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由本站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一、教学内容

语文版九年级下第18课《南州六月荔枝丹》1-10自然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荔枝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

(2)掌握本部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 。

(3)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领会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2、过程与方法

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点拨为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不读死书尽信书,要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1、本部分内容的说明顺序

2、本部分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明朝诗人丘浚(xùn)在七言诗《咏荔枝》中写到“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诗人对荔枝无以复加的赞美和推崇,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自学感悟

1、学习1-10自然段

(1)默读2-10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完成下表:

(2自然段) 果壳

(3自然段) 颜色

外部形态 (4自然段) 果形 外

(表) (5自然段) 大小

(6自然段) 膜

(里) (7自然段) 肉

内部构造 (8自然段) 贮藏 内

(9自然段) 核

荔枝的花 (10自然段) 花

师生小结: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部分作者采用了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方法,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两方面给我们介绍了荔枝的知识。

(2)第1自然段写的什么?这个开头有什么好处?

(以小学学习《荔枝图序》向老师质疑为引子,引出“荔枝”这个话题。这个开头既亲切活泼,又符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原原本本地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的诗句,为后文提到的与白居易对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了依据。起到了引出说明对象,总挈全文的作用。)

(3)课文第8自然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能。本段介绍荔枝的贮运。首先说明“荔枝不耐贮藏”,然后用科学的数据加以验证,最后引用典故说明荔枝保鲜之难。这段内容与上段介绍果肉关系密切,可视为有关果肉知识的补充。

(4)第10自然段可否归入荔枝的内部结构部分?能否删除?为什么?

(不可以。荔枝的花不属于荔枝的内部结构范畴。)

(不能删除。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

师生总结:课文的1-10自然段是课文的第一部分,这部分主要介绍了荔枝的果实,按照从外到内、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说明。

(三)合作探讨

思考: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本文除了介绍荔枝的知识,还有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作用?

教师点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引用、下定义、分类别、作解释、列图表等。

讨论后交流。明确:

1 说明方法有:

(1)举例子 使说明更具体,更具有说服力

如: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现实的)

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枝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调查的)

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古籍记载)

(2)打比方 使说明更形象生动

如:绛囊、红星、珊瑚珠 说明荔枝颜色呈红色

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 说明荔枝成片成林的绚丽美景

(3)列数字 使说明更准确有说服力

如: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估计数字)

荔枝花期是二月初到四月初,早晚随品种儿不同。广东有双季荔枝,一年花开两次。又有四季荔枝,一年开会四次之多。(准确数字)

(4)下定义 揭示事物的特点

如:用果树学的术语来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决状裂片,好象龟甲,特称龟裂片。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这叫做片峰。

(5)引用

①引用诗文及其作用:

《荔枝图序》 说明荔枝的外形及内部特征

《咏荔枝膜》 说明荔枝膜的轻薄

《过华清宫绝句》 说明荔枝的不耐贮藏

《惠州一绝》 突出苏轼对荔枝的喜爱

②引用典故及其作用:

唐明皇宠幸杨贵妃兼程送荔枝 说明荔枝不耐贮藏

宋徽宗移荔枝于宣和殿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文徵明说顾氏种活荔枝事 说明荔枝性喜温暖

教师点拨:本文作为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作者十分注重其文艺性和趣味性,大量引用了古代的诗文和掌故,这些内容极大地丰富了文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使文章增添了不少情趣和文化内涵,也极大地激发了我们阅读的兴趣。

(四)扩展阅读

1、比较阅读

下面一段说明文简要地介绍了另一种果树石栗。阅读时把它同《南州六月荔枝丹》比较一下,分析这段文章说明的顺序,指出说明的重点,体会加粗的词语在句内的表达作用。

广州是一个树木葱茏的城市,少说也有一两百万株树木簇拥着它。广州的街道树有好多种:榕树、紫荆、凤凰木、玉兰等等。而特别多的一种街树是石栗。这种树木枝叶异常繁茂,叶子心脏形,碧绿得仿佛刷上了一层绿油,在阳光下常常灼灼闪亮。这种树开一种米黄色的小小的花,有一种奇特的香味(在马来亚的回教堂里,我就曾经常常闻到一种和石栗花味很相似的香气)。它结成的果实有点儿像核桃果,一层肉质的硬皮里面,包藏着一枚或两枚坚果。“石栗”的名字,大概就是由此而来了。这种坚果坚硬异常,用手或牙齿是压不破、咬不开的。得用石头或铁锤才能把它砸裂,里面,有白色或淡黄色的略具圆形的果仁。每年秋天,石栗果常常落满街头,有的是整个掉落,有的是爆裂开了,滚出了它的坚果。

(节选自秦牧《“石果”的秘密》)

学生思考,然后自由发言,并集体评议。

(1)秦牧《“石果”的秘密》中这一段先概括写广州街道上的树,然后详细写“特别多”的一种:石栗树。

(2)说明石栗树的顺序是:枝叶(着重写叶)→花(着重写香味)→果实。其中写石栗的果实是全段重点,说明的顺序是: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先略写外形,再详写内核“坚果”,最后写石栗果的成熟。说明“坚果”的顺序是:外壳(突出它的坚硬异常)→果仁(颜色、形状)。

(3)这段文章中加粗的“特别”“异常”,分别强调石栗树之多和枝叶之茂盛,符合实际。用“有点儿”“大概”,是为了使语言表达严密一些,不作绝对肯定。这些词语用得很有分寸,准确地反映了对象的性状、特点,使说明具有科学性。

2、推荐阅读

荔枝图序

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①。叶如桂,冬青;华如桔②,春荣③;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④,膜如紫绡⑤,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⑥,南宾守乐天⑦,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云。

注:①帷盖:车帷上面的圆顶。②华:同“花”。③春荣:春天开花。④缯:帛类。红缯:红色缯绸。⑤绡:生丝织品。⑥元和:唐宪宗年号。元和十五年为公元820年。⑦南宾:即四川忠州,今忠县。公元819年,白居易任忠州太守。乐天:白居易字乐天。(吴小如注释)

赏析:就拿白居易笔下的荔枝树及其花、叶、果实等来说吧,作者不仅用极简洁的文字描绘出荔枝的整体,而且通过文字的叙述竟然同时横跨过春、夏、冬三个季度。尽管序文是为一幅静止的图画而撰写的,但绘画毕竟是平面的,从画面上不仅不能看到“核如枇杷”“膜如紫绡”这些包在荔枝壳内的东西,更无从体验其瓤肉的色与味。在作者笔下,尽管他一连打了十个比方(“如帷盖”“如桂”“如桔”“如丹”“如葡萄”“如枇杷”“如红缯”“如紫绡”“如冰雪”“如醴酪”),可是我们读后立即对荔枝的色、形、香、味各个方面都有了具体感受。这魅力还小么!何况作者还怕只设譬喻不足以穷其色、形、香、味之美,又加上了两句:“大略如彼,其实过之。”紧接着作者进一步阐明摹绘荔枝图和写序的目的:原来荔枝之为物十分娇气,果实如离本枝,不出三五日便“色香味尽去”。为了让荔枝永葆其鲜丽佳美的本来面目,在没有摄影、录像技术的千载以前,作者只能利用平面而静止的绘画来补救于万一。前人或谓白居易撰此文是“特为荔枝立传”(清人王符曾《古文小品咀华》评语),我以为,作为一位诗人和有正义感的士大夫,虽然遭到远谪巴蜀的厄运,但他之所以要人作画和亲自撰文,主要还是为了体现出他那爱自然、爱生活的本性,怀着一颗推己及人的热诚的心,把出产在当时尚属于穷乡僻壤的新鲜荔枝介绍给中原和后世的人们。作者明白表示,他是为了许许多多“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日者”才这样做的。从而可以看出,这时身在贬所的白居易,依然保持着当年写《秦中吟》时期的仁民爱物的高尚人品。因此,这篇看似平易浅显而实属精心结撰的小文就不仅是为了记录自然、玩味生活的闲适之作了。我更进一步揣测,作者是否有以荔枝自拟的涵义,为了引起和提醒当政者和广大的士大夫阶层的重视,希望不被人遗忘,更不希望等到“色香味尽去”时,把那鲜美甘甜的佳品当成过时的无用之物而等闲弃置,才写成这篇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章呢!

另外,从作者驾驭文字的能力方面看,这篇序文也大有值得欣赏借鉴的地方。作者对荔枝的描绘有六朝小赋的遗韵,却不露堆砌罗列的痕迹。这是由于文章把对偶句式融汇于参差错落的排比句式之中,然后又把整齐划一的排比句式同参差错落的散体句式有意无意地交织到一起,于是自然而然给人以空灵活泼而不是纤佻细碎的感觉。读起来只感到生机盎然、情趣洋溢。只有通过这样的描述,才能起到因小见大、寓庄于谐、既堂堂正正而又美不胜收的良好效果。从诗人的文章里我们毫无意外感觉地获得了一次诗的享受。

(选自《名作欣赏》,有删节,作者:吴小如)

(五)课堂作业

1、在本文中,作者按照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合理地安排了文章的结构。请按题意填空。

(1)课文第2至9自然段按( 由表及里,由外到内 )的说明顺序写荔枝的果实,其中,第2至4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外部形态 ),第6至9自然段写荔枝果实的( 内部构造 )。

(2)第10自然段写荔枝的( 花 ),课文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介绍果实之后,根据的是( 由主到次 )的说明顺序。

(3)课文先写荔枝的( 生态结构 ),再写荔枝( 生产情况 ),也是按(由主到次)顺序进行说明的。这样安排符合我们对荔枝这种水果认识了解的一般顺序。

2、课文中引用了许多古诗句来说明有关荔枝的知识,试指出下列引诗的具体说明对象。

(1)飞焰欲横天

( 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荔枝壳膜的形状和颜色)

(3)红云几万重

(果实成熟时荔枝林的颜色和形态)

(4)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 荔枝不耐贮藏)

(5)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古代历史上移栽荔枝的情形)

(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玄宗时以飞马运荔枝供宫中享用的情形)

(7)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人对荔枝美味的赞颂)

3、指出下列各段所用的说明方法。

(1)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通常蒂部大,顶端稍小。蒂部周围微微突起,称为果肩;有的一边高,一边低。(下定义)

(2)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因为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绝种了。(举例子、打比方)(3)一个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结实总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谚语。(列数字、打比方)

(六)知识积累

画出文中引用的古诗文,读读,议议,背背,并逐步学会欣赏。

(七)写作锻炼

以下两道题,按要求完成任意一题。

1、参考以下资料,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段一百字左右的平实的说明性文字。

荔枝,无患子科。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偶数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全缘,革质,侧脉不明显。……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心脏形或圆形;果皮具多数鳞斑状突起,呈鲜红、紫红、青绿或青白色。果肉(假种皮)新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2、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短文,介绍你家乡出产的一种水果或其他特产,力求写出其中蕴含的文化意味。要求抓住事物的特征,准确地加以介绍;妥善安排文章的结构层次,注意写作顺序,写得简单明了,有条不紊;运用说明、描写等多种手法说明事物,有意识地打比方,使文章通俗生动。

(八)小结点拨:这节课我们通过对课文1-10自然段的学习,了解了荔枝的有关知识,分析了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学习作者对待学习的态度,要有怀疑精神,不死读书,也不读死书。

(九)下堂提示

1、自学课文第11-14自然段。分析说明内容、说明方法和作用。列出本文提纲。

2、本文的说明语言有哪些特点?

3、通过学习本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十)板书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

果壳

颜色

外部形态 果形 外

(表) 大小

枝 (里) 膜

内部构造 肉

贮藏 内

荔枝的花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本站,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