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品评

爱如茉莉课堂实录及品评

更新时间:2024-03-28 21:08:30

4月16日上午,2006年度江苏省实验小学教育科研协进会暨“师陶杯”活动颁奖仪式在镇江市实验小学举行,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在镇江市实验小学多功能厅为全省与会代表执教了一堂语文课《爱如茉莉》。薛老师用他精湛的教学艺术,引领学生深入课文意境,也使我品尝了一道香酽味美的课堂教学大餐。以下是薛老师的课堂实录及品评。

课前准备,薛老师在黑板上板书:

茉莉

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清香 弥 漫 诗 意

品评:薛老师的板书工整、清秀,一如其人清癯。可见其治教严谨。

师:同学们课前读过这篇文章吗?读过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好,都读过了,我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一生读)

师:你读的很准确,还有谁读得更好?

一生再读(把“缕缕清香”“袅袅清香”读的很有韵味)

师:哎呀,你读的真好,把词语的感情都读出来了。

师:一齐读一读。

(指板书“茉莉”)

师:你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

生1:我心目中的茉莉是洁白无暇的。

师:好,谁能说两句话?

生2:我心目中的茉莉的花瓣是柔滑的,像婴儿的皮肤。

生3:我心目中的茉莉清香幽运,令我心旷神怡。

师:这个同学很会用词,很会学习。

生4:茉莉花在我心目中是纯净无比的花,我感觉到一股清香扑鼻而来。

师:是的,在生活当中,有一种感情总让人感动、回味,有一种爱就如茉莉,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爱如茉莉》这篇课文。(师在“茉莉”前添上“爱如”)

{品评:薛老师的导入很特别,看似拉家常的交谈,却蕴含了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即师生的平等关系在课堂中的确立,同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认知规律,即从词到句的读说和理解。]

师:阅读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这种爱蕴含在课文的细节描写中,所以首先在阅读时要关注细节。

师边说边板书:

关注细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

感受语言: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

师:同学们,语言还有温度啊,字词含在语言中,从字词当中我们还会体验到温暖。

师板书:

语言有温度

字词知温暖

师:同学们在读的时候,可轻声读。关注一些字、词、句,用笔划下来,可以在旁边用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品评:薛老师的预习要求也很特别,所谓“擒贼先擒王”。要想高效预习,需要老师精确无误的学法指导,安排紧凑适度的要求。薛老师抓住了阅读预习这根“筋”,把准了教学预设这条“脉”,为下面成功的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重要的是,薛老师开门见山地突破了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关”,即阅读中应该阅读什么,关注什么,解决什么的问题。]

师:这篇文章需要我们静静体会,交流时,请你先朗读这句话,然后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其他同学可以再补充。

生1:(读)“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我感受到妈妈非常爱爸爸,她不想让爸爸知道她生病,怕爸爸担心。

师:能不能把爸爸妈妈联系起来呢?

生2:(读)“我在里睡得沉……她一动我就惊醒了”。

我体会到妈妈不仅体贴爸爸,爸爸也很爱妈妈。

生3:(读)“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便直奔医院”,我体会到爸爸很着急,很担心妈妈。

师:“奔”有两个音,一个是bˆn ,一个是b…n ,他们有什么区别?

生4:第四声表示跑有明确的方向,第一声表示跑不一定有明确的方向。爸爸“直奔”妈妈住的医院,可见爸爸非常牵挂妈妈。

师:你谈得好!从“直奔”中你还体会到什么?

生5:可以肯定爸爸平时就对妈妈关心,他非常了解妈妈。

[品评:所以“语言有温度,字词知温暖”。既落实了双基,又很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这样,朗读训练、词语教学、感悟理解融为一体了。]

生6:(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愣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电影有很多“紧握”的镜头,我从中品尝了平谈生活中的温馨。

师:对呀,平平淡淡才是真!

生7:我认为爸爸不仅是握住妈妈的手,更是握住了妈妈的心!

(学生,听课者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生8:(读)“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 泽 ”。这句景色的描写恰恰发射出爸爸、妈妈之间爱的光泽。

师:你说得真好,这里的物是有感情的,是景语、情语,所以,(师板书)一切景语皆情语。

[品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是薛老师营造出的平等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不断迸发。学生的个性得以凸现张扬,学习才真正成为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师:自由读第9节,你还能读出一些东西。

生1:“浸润”这个词写出了爸爸、妈妈的爱是相互交融的。

生2:从“紧握”还可以想出爸爸、妈妈之间的相互信任,他们仿佛是在传递爱的力量。

生3:不起眼的语言,不平凡的爱。

师:给他掌声!

[品评:学生的精彩发言源于老师先前对问题的预设,是学生对文本逐步理解后感情的宣泄,学生这时是真正走进了文本。]

师:好!我再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生读第9节)

师:我肯定你读的不错,你读的轻轻柔柔的,不过我提个建议,速度慢一些更会突出这段话所表达的感情,你再来读一读。

(生按老师要求读了一遍,这次读的很有感情,速度也很好。)

师:你说说这样读有什么好?

生:我觉得这样读才能把爸爸、妈妈的爱读出来。

师:好,一齐读。

[品评:扎扎实实地读好书,在读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矫正思辨,明晰感情。朗读训练不是简单的“教读”,更重要的是自主“悟读”。]

师:课文最后一句,齐读一下,有没有谁关注过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为什么要用 两个“爱如茉莉”。

生:全文以茉莉贯穿全文

(师和生共同理清全文线索)

师:你感觉最后结尾有什么样的味道?

生:他们互相扶持,互相关心。

师:为什么结尾没用“爱要扶持、爱要关心”?

生:这样写含蓄。

师:对,中国人表达爱很含蓄的,所以不能直接说“我爱你”(众笑)(师板书)所以真爱如茉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师:如果让你写,爱如 、 、 。你会写吗?

写一写

(生认真写,师巡视)

全班交流

生1:爱如一杯香茗,品一口,沁人心田。

生2:爱如春风,让人永远温暖。

生3:爱如红玫瑰,让人心醉。

师:你以后一定要这样去表达爱。

(众笑)

……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真爱,也需要付出真爱,希望同学们好好体会,下课。

[品评:新课程倡导拓展延伸,对放飞学生想象,弘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源于课文又高于课文,有利于学生读书思考,品析词句,实现迁移,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薛老师这个环节的安排,体现了这一点。

综观薛老师的这堂课,没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可谓简简单单,却实实在在,充满张力。“去尽浮华皆是真。”薛老师精妙的预设、恰倒好处的点拨、干净诙谐的语言、亲切的鼓励以及个人儒雅的气质使课堂弥漫了茉莉的清香。]

附课文《爱如茉莉》

爱如茉莉

那是一个飘浮着橘黄色光影的美丽黄昏,我忽然对在一旁修剪茉莉花枝的母亲问道:“妈妈,你爱爸爸吗?”

妈妈先是一愣,继而微红了脸,嗔怪道:“死丫头,问些什么莫名其妙的问题呀!”

我见从妈妈口中掏不出什么秘密,便改变了问话的方式:“妈,那你说真爱像什么?”

妈妈寻思了一会儿,随手指着那株平淡无奇的茉莉花,说:“就像茉莉吧。”

我差点笑出声来,但一看到妈妈一本正经的眼睛,赶忙把“这也叫爱”这句话咽了回去。

此后不久,在爸爸出差归来的前一个晚上,妈妈得病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

“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清晨,我按照爸爸的叮嘱,剪了一大把茉莉花带到医院去。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静谧美好,一切都是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蒙胧地抬起头,轻轻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

望着爸爸布满血丝的眼睛,我心疼地说:“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

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惊醒了。”

爸爸去洗漱,我悄悄溜进病房,把一大束茉莉花插进瓶里,一股清香顿时弥漫开来。我开心地想:妈妈在这花香中欣欣然睁开双眼,该多有诗意呀!我笑着回头,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

“映儿,来帮我揉揉胳膊和腿。”

“妈,你怎么啦?”我好生奇怪。

“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