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 知识扩展 >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在新课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3-29 19:47:41

日前,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组核心成员余文森教授在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www.cersp.com)“课堂教学论坛”上,就“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广大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在线研讨。论坛上,余文森教授对教师们最关心的“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为老师们进行剖析和策略指导。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指什么?

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回答了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他认为:从专业角度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首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指的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而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哪些标准?是否有公认的标准”问题,余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么学、会不会学”。

二、怎样的课堂是有效的?

余文森教授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虽然表现在不同层次上,但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指标。学生的进步不能仅限于知识的掌握,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绝不能靠训练,而要靠思维过程,要靠个性化的思维。但知识转换为解题技能是要靠操练的,这种操练能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和学业成绩;但同时,这种技能也是一把双刃剑,也能压抑人的创造性、想象力。”余文森教授认为:“教学的有效性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从时间上来说,学生的发展有当下发展和终身发展。任何一个有效教学必定要促进学生当下发展,同时对学生长远发展也会有影响。以前教学太注重当下发展,实际上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沉淀下来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精神。”

与课堂教学“有效性”相对应的是课堂教学的“低效或无效”。“无效低效是相对有效教学而言。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懂的少到懂的多,从不喜欢到喜欢这门课程,这都表示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这样的课堂教学就是有效的。更进一步来说,无效低效也可以说是不需要教师教,学生也能理解。从专业角度来说,就是没有发展。所以高效的教学就是学生获得充分发展,内容包括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发展,这是从新课程基本理念来规定“发展”。

三、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针对刘玉楷老师提出的“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余文森教授指出:“第一,当前要对课堂教学的无效低效行为表现进行梳理;第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第三,从长远角度说: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提高(根本的支撑);第四,从机制来说,发展性评价体系的构建评价问题是最紧要的问题”。

蒋小琴老师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课堂如何才能共同有效学习?”余文森教授回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而是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地合理地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发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网名为月月鸟的老师问到:“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余文森回答:“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学科不同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合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特点来整合思路。”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包含那些具体内容?”的问题,余文森教授指出:“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语文这一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所以语文课一定要紧紧抓住课文的语言文字,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引导学生在感知课文‘写什么’的基础上,要深入到课文内部,揣摩‘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理解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功能,领会作者运用语言的匠心,只有这样做,语文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既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能力。”

关于作文教学,余教授认为:“作文教学也要遵循整个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原理。首先,应该通过作文教学使学生增加写作兴趣。其次,要跟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第三,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愿望。最后,要注意表达本身的有效性,讲究表达的方式方法,这就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和阅读的积累。”

(作者单位系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