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墨梅教案设计

墨梅教案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4 07:28: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墨梅》。

2、学会“砚”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3、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4、积累关于梅的诗句,感受古人对梅的情结。

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词语,并说说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作者贞节自守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会读诗

1、 (幻灯出示课题,播放音乐《梅花三弄》)伴随着这首古朴典雅的古筝曲《梅花三弄》,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古诗《墨梅》。

2、作者王冕,简介作者。(幻灯)

3、一读:自由读诗,反复读,要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

指名读,讲解生字读音“砚”,“乾坤”

二读:光把诗的字音读准还远远不够,还要有板有眼,不破句,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再指名读,注意速度。

三读:师生合作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读。味道出来了。再换读。

老师读题目,作者,生读全诗。

二、读懂诗

1、要想读得更原汁原味,还要读懂诗的意思。同学们边读边琢磨,看看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都懂吗,遇到自己不懂的词语和别人交流。然后试着把每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质疑:有没有什么不懂的?

3、理解“墨梅”:(出示幻灯)梅花有红色、粉色、白色等颜色,墨梅指的是只用黑色水墨画成的梅。王冕爱梅,且擅长画梅,素有“画梅圣手之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晚年的巅峰之作——《墨梅图》

(介绍题画诗。)这是一首题画诗,题画诗,就是在中国画的空白处,往往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抒发作者的感情,咏叹画面的意境。从而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比较熟悉的苏轼的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就是一首题画诗,只不过这是苏轼描绘的是惠崇和尚的画面上的意境。

4.看看王冕是怎么描述这株墨梅的?

读一二句。在哪儿?理解“洗砚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常常在池边练习书法,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这里借用这个典故而成“洗砚池”)

理解“淡墨痕”(每一朵梅花都呈现出淡淡的黑色,没有浓妆艳抹,没有鲜艳的色彩)“痕”进一步突出了梅花的墨色淡雅到极点,简直若有若无,使人对其产生了轻灵飘逸的感受。

读三四句,说意思。“清气”“乾坤”

说全诗的意思。

5、把自己的理解送回诗里,再诗读,是不是诗味更浓了?

三、悟梅魂

1、墨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诗人抓住了墨梅的哪些特点来写的?你能找到诗中的关键词句吗?

板书:墨痕——淡 (清雅素淡) 清气——满

2、(幻灯回《墨梅图》)《墨梅》中的梅花个个清雅素淡、冰清玉洁,可有人却说:“王冕,你不去画娇艳的荷花,只画这素淡的梅花,哪里还会有人喜欢你,还会喜欢你的画呀!”于是王冕就给这画题上了诗,也给了回答,你能找到吗?(为什么不画富贵的牡丹、艳丽的挑花和丰腴的海棠花?为什么不画粉色白色红色的梅花?)

3、为什么不画得鲜艳夺目一些呢?(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梅的颜色好不好看?我们来看一看。

(1)拓展写“色”的诗:苏轼诗《红梅》:梅花的内心是适应寒冷的,不愿随春天到来而展示自己的美态,但是那像酒后泛起的红晕无来由地表露在少女的面容上。美不美?

再看曹雪芹的。(有好颜色却刻意不画,墨梅与那些红梅、白梅相比,显得多么与众不同,她不靠鲜艳的颜色来取悦别人,她只想让——清新的香气充盈在天地之间)

(2)与墨痕的淡相对的,是清气的——(满)

拓展写“香”的诗:爱梅的诗人多,赞梅花之香的诗人也有不少。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现在有一首歌就是由此句而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

(只不过暗香一词也并非词作者原创)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和靖《山园小梅》(在靠山的花园里,百花由盛到衰,最后纷纷飘落,这时,园中的梅花却依次开放,由少到多,由疏到密,最后独占花园。青山脚下,小园一角,有清泉一潭,水清见底,潭边有梅一簇,梅枝横斜水上,清瘦的身影倒映水中,梅下清水,水上疏梅,相映生辉。每当夜幕降临,月洒青辉,晚风袭来,梅香四溢,满园芬芳。)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王冕《白梅》(忽然一夜花开,芳香便传遍天下。)

(3)这么多人钟情于梅花的清香?在这里吸引文人墨客的仅仅是香气本身吗?香气还代表什么?(继续出示诗句:坚强品格、高贵气节、勤奋、刻苦、高洁、脱俗)

为什么不两全其美?

(色——外表,气——内在,不流于世俗,不追求虚浮绮丽的外表,而钟情于梅花的精神)王冕独爱梅花的清香,以至于放弃渲染梅花固有的色泽,而选择以“淡墨痕”来画梅,目的是为了突出——香气,清香。

4、感受“人”

同学们,王冕一生写了无数咏梅的诗,以这首《墨梅》最为有名。他笔下的墨梅有着它独特的淡雅和清香。

出示:“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这是后人对王冕的评价,你能说说王冕是个怎样的人吗?

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读到这里,现在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流、留比较:后者留存、留下,前者流动、流溢)王冕仅仅是在写梅花吗?

(自喻,他不在乎“颜色好”,一指梅的颜色,他并不希罕那些庸俗的人们来夸奖梅花的颜色艳丽,暗指名誉、钱财、地位,只求保留那清新的香气充溢在天地之间,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这种借助事物表达感情的手法就叫托物言志,你还知道这样的诗吗?(石灰吟、竹石)

5、小结:就是由于王冕这种鄙视流俗、贞节自守的高尚情操,才有了这素净淡雅超凡脱俗的墨梅。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读出梅花的高洁,读出王冕的高洁。

四、拓展延伸,追溯“梅”文化

1、梅花,不畏严寒,冰肌玉骨,人们喜爱它的形态,更敬佩它的精神,古往今来,有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现在我们来追溯一下梅文化。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性格和含义,梅花的大红大紫是从宋朝开始的,当时有所谓的“咏梅两千卷”。当然,捧红梅花最不遗余力的就算林和靖了,梅妻鹤子。在古诗中,以梅为题的诗作很多,情感走向也是多方面的。

(一)借梅叹国恨

古往今来,国家兴亡,民族荣辱,百姓悲欢,最牵动文人墨客的情思,像梅花这种自然中最普通的植物,也成了抒发伤感之情的桥梁。南宋诗人刘因的《观梅有感》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作。

前两句写东风把战场上的灰尘吹落了,意思是说南王朝已被元军消灭,战争已经停息,作者想到了曾隐居杭州西湖的北宋文人林逋。因南宋的都城在杭州,作者实际怀念的是南宋朝廷。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南宋灭亡后江南百姓的的不幸遭遇。江南水乡,自古闻名,苏杭更是封建时代的繁华都市,晚唐诗人杜牧曾有“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著名诗句。但现在国家已经灭亡,江南当年的繁华景象早已不在,江南百姓的生活更加困苦,战争所带来的满目疮痍、生灵涂炭,使作者在再也没有闲情逸致欣赏梅花了。

刘因是跨越宋元两代的文人,他目睹了南宋兴亡、江南兴衰的过程,他在《观梅有感》中,以梅为载体,抒发自己对江南的怀念和对南宋的悼念之情。

(二)以梅喻人如本诗,陆游

(三)以梅寄闲情

(四)借梅诉乡情

现代著名的的诗作有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陈毅的<红梅>,还有有关梅花的歌曲<红梅赞>

五、作业

1、课外自学《竹石》

2、自由组合,出一期“梅花赞”的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