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语文A版古诗二首《出塞》《浪淘沙》教学设计

语文A版古诗二首《出塞》《浪淘沙》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4 09:20:11

1.认识“簸”字,会写“昌”“龄”“簸”3个字。 2.背诵两首古诗,默写古诗《出塞》。 3.理解诗句大意,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味诗人内心的情感。 诵读古诗,背诵古诗。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联想,体会古诗意境。 1.整理已经学过的边塞诗。 2.挂图、古诗朗读带、录音机。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枝奇葩,是中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一首边塞诗吗?(学生背诵古诗,可以稍微提示一下:边塞诗是指以边塞自然风光或边塞战争为题材的古诗,如以前学过的王翰和王之涣的同名诗《凉州词》等。)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是盛唐诗人王翰的著名诗句,反映了人们对边塞战争生活的厌倦与无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千古名篇——王昌龄的《出塞》。板书课题:出塞二、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1.范读古诗,了解诗人,老师边板书边指导书写诗人名字——王昌龄。王昌龄是唐代著名诗人,当时所作七言绝句成就最高,人称“七绝圣手”。这首《出塞》曾经被后人推为七绝中的压卷之作。《出塞》是唐代边塞诗常用的题目。 2.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通读懂。 3.借助工具书、注释,和同桌合作理解古诗大意。 4.指名诵读,给多音字正音。“教”字读去声,“还”读“huán”。 5.交流理解重点词语。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这里的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应该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是虚指。但使:只要,要是。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不教:不让。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度:越过。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6.指名说全诗大意,有不同意见的可以补充。大意归纳:依旧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远征万里之外的战士还没有回来。要是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阴山。三、品读感悟,体会意境 1.无奈与悲愤。①指名读前两句古诗。②“秦、汉”二字说明什么?(连年战争)“万里”说明什么?(征战之苦)③“人”为什么“未还”?战士不想回家吗?结合“古来征战几人回”谈谈你的理解。④面对国家连年征战,生灵涂炭,诗人的心情怎么样?(引导学生揣摩诗人的无奈与悲愤。)⑤带着你对诗句的理解朗读这句诗。 2.怀念与希望。①齐读三、四句。②怎样才能使人们摆脱战争的侵扰呢?请谈谈你的理解。③通过对汉代名将李广和往日边塞平静生活的怀念,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一方面希望唐王朝也能起用得力干将来抵御胡马的侵扰;另一方面也饱含着战胜敌人、保卫祖国的信心。④指导朗读。四、总结方法,指导背诵 1.根据本节课和以往的学习方法,试着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复述全诗大意,指导背诵。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六、作业搜集四首边塞诗,自主积累古诗。

板书:出塞(唐·王昌龄) 秦汉人未还无奈与悲愤 但使不教 怀念与希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出塞》或自己搜集的其他边塞诗。 2.复述古诗《出塞》大意。 3.总结古诗学习方法:诵读全诗——理解大意——体会情感二、自主学习,读懂全诗 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出示学习要求:①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②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③通过看注释或查字典理解全诗大意。④感悟诗的意境。 2.集体反馈。①指名读,纠正字音。 注意多音字“簸”,在“簸箕”中读第四声bò;读bǒ时,是指用簸箕上下颠动,扬去糠秕、尘土等杂物。在诗中读第三声,是指风浪上下激荡。 指导书写“簸”字,利用拆字法识记字形。②交流理解古诗大意。 浪淘沙:唐代曲子名。 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有时也专指黄河。 浪淘风簸:大风荡起波浪,大浪冲走泥沙,形容风大浪大。 天涯:天边。

古诗大意梳理成文: 曲曲折折的黄河黄沙万里,大风大浪裹挟着泥沙从天边奔流而下。现在,沿着黄河往上走,一直走到银河去,到牛郎织女的家里去看看吧! 3.品味古诗意境。①自古“黄河”就与“雄伟”联系在一起,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体现黄河雄伟壮观的词语吗?②自由朗读第三、四句,想象一下牛郎织女的家是什么样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女家,寄托了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 4.指导诵读全诗。 5.背诵全诗。三、作业任选一首古诗,以古诗大意为背景,发挥自己的想象,自由编写故事。故事情节要合理,语言要生动。

板书:浪淘沙(唐·刘禹锡)1.朗读全诗九曲黄河万里沙,2.理解大意浪淘风簸自天涯。3.体会感情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而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时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中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既然战争造成了人民共同的悲剧。那么,怎样来制止、结束这个悲剧呢?诗人在三四句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为久戍的士卒发出呼吁,希望有象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两句,融抒情与议论为一体,直接杆发戍边战士巩固边防的愿望和保卫国家的壮志,洋溢着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写得气势豪迈,铿锵有力,掷地作金石声!同时,这两句又语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有弦外之音,使人寻味无穷。对《出塞》历来评价很高。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这些评价未必恰当,但它确是一首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韵义】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评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