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堂纪实

更新时间:2024-04-26 04:01:12

第一课时

师:昨天让同学们预习了一课书,谁告诉大家是哪一课书?

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板书课题: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块读。〔生齐读〕谁知道作者是谁?看一看课题,“我的伯父”那么作者是谁呢?

生:作者是周晔,周晔是鲁迅的侄女。

师:周晔是鲁迅的侄女。谁知道鲁迅是哪年逝世的?

生:一九三六年。

师:一九三六年逝世的。鲁迅逝世后九年,周晔写这篇文章,你算算是哪年写的?

生:一九四五年。

师:距离现在有多少年了?

生:三十四年。

师:三十四年前写的文章,三十四年后的现在我们学习这篇文章。一看课题你知道写谁的事情?

生:写鲁迅的事。

师:写鲁迅的几件事?

生:写了四件事,第一件事是鲁迅逝世后前来追悼的人很多;第二件事是鲁迅生前教育他的侄女看书要认真仔细,不要马马虎虎,还送给她两本书;第三件是谈碰壁的事;第四件是鲁迅和作者的爸爸帮助黄包车夫的事。

师:对。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先看看几个字词。

〔投影“逝世”〕“逝世”当什么讲?

生:死了的意思。

师:还可以怎么说?换两个字。

生:还可以说“去世”。

师:对。“逝世”可以说“去世”。如果对着逝世说一个反义词呢?

生:在世。

师:好。读这个词。〔投影“殡仪馆”〕

生:〔齐读〕殡仪馆。

师:“殡”字怎么写?谁分析一下这个字?

生:“殡”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个“歹”字旁,右边是个外宾的“宾”,合起来就是“殡仪馆”的“殡”。

师:好,大家一块念。〔生齐读“殡仪馆”。〕

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叫“殡仪馆”。为了悼念死者,经常要写一些对联,表示哀思,那叫什么?

生:叫挽联。

师:〔投影:挽联〕大家一块读。

生:〔齐读〕“挽联”。

师:除了挽联,还要送花圈,都是我们活着的人为悼念死者送去的一些东西,表示哀思。参加追悼会悼念死者,这个行动叫什么?

生:这个行动叫“吊丧”。

师:〔投影“吊丧”〕一块读这个词。〔生齐读:“吊丧”。〕“吊丧”也叫吊──〔生:“吊唁”。〕〔投影:“吊唁”〕念什么?〔指唁〕〔生齐读:yàn唁。〕

师:吊丧也叫吊唁,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对死者家属的慰问。开追悼会送去的对联叫“挽联”。停放灵柩办理丧事的地方叫“殡仪馆”。

在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词容易错,你们注意一下。〔投影:“慈祥”〕

生:〔齐读〕“慈祥”。

生:“慈祥”怎么讲?一般用来形容什么人?

生:“慈祥”一般都是指脸部表情非常和蔼可亲,一般指大人对下面的人。

师:“慈祥”一般用来形容大人、老人非常和蔼可亲的样子。〔投影:“详细”〕这个字〔指详〕念什么?〔生:详。〕

这两个字都念xiáng,它们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生:它们的偏旁部首不一样,“慈祥”的“祥”是“礻”旁,“详细”的“详”是“讠”字旁。

师:对。“慈祥”的“祥”,“详细”的“详”,这两个字不同的地方要记住,不要写错了。再看下面〔投影:“硼酸水”〕

生:“硼酸水”。

师:什么是“硼酸水”?

生:“硼酸水”就是在医学上用来消毒的一种药水。

师:对,就是一种消毒的药水。拉黄包车的人脚破了以后,鲁迅先生就用硼酸水给他消毒,洗洗伤口。你们再看这个词念什么?〔投影:“硼带”〕〔生(齐读):“绷带”。〕

师:“硼酸”的“硼”和“绷带”的“绷”这两个字怎么区别?

生:“硼酸水”的“硼”是“石”字旁,右边是“朋友”的“朋友”;“绷带”的“绷”字是“纟”旁,右边是“朋友”的“朋”。

师:对,回答得很清楚。这两个字样子差不多,但读音不一样,写法不一样,要注意。读一下。

生:“硼酸水”,“绷带”。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些成语〔投影“囫囵吞枣”〕,一块读这个词。〔生齐读两遍。〕

这个词从表面解释很容易,什么意思?谁来说说?

生:不嚼,把整个枣吞下去了。

师:那么在这课书里是什么意思?一般人用“囫囵吞枣”来说明什么,比喻什么?

生:做事情非常快,不仔细。

生:做事情不分析也不分辨,一下就做,一般用在学习、读书或工作方面。

师:一般用在学习上,囫囵吞枣地看书,就像吃枣没嚼就咽下去一样,看清楚没有?

生:没看清楚。

师:这样看书叫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再读下边这个词。〔投影:“张冠李戴”〕〔生齐读〕“张冠李戴”什么意思?这个〔指张冠〕当什么讲?这个〔指李戴〕当什么讲?

[4]

[5]

[6]

生:“张冠李戴”就是把姓张的帽子戴在姓李的头上。

师:张三的帽子戴在李四的头上,戴错了。这比喻什么?

生:比喻乱说一气,把这个人的事安在那一个人身上。

师:对,安错了,那么这个“戴”字在这儿当什么讲?

生:戴上或戴着。

师:“爱戴”的“戴”是这个戴吗?

生:是。

师:“爱戴”什么意思?

生:喜爱、尊敬的意思。

师:“爱”是敬爱而且尊敬的意思,戴是尊敬、拥护的意思。注意这个“戴”在两个不同的词里,字义是不同的。读下面的词。〔投影:恍然大悟〕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

生:不明白的事情一下子明白了。

师:对,读下面的词。〔投影:饱经风霜〕“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经”是经历、经受了,“饱”呢,什么意思?

生:多的意思。

师:经历了什么?这里是什么意思?

生:经历了许多次的吹打。

师:风霜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饱经风霜,叫做受尽了什么?

生:受尽了艰难困苦。

师:经受许多艰苦生活的折磨叫饱经风霜,指人受尽了折磨和痛苦。还有一个词念什么?〔投影:“深奥”〕〔生齐读〕“深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含义很深,不容易懂。

师:很好。咱们要把这几个词记住。

刚才同学们讲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课是写鲁迅先生的几件具体事情,咱们先听听第一件写的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事。

〔听录音:课文的第一段〕你们说说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事?

生:主要是说周晔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了,许多人都给他送了花圈和挽联,周晔再也得不到伯父的抚爱了,所以眼泪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生:主要讲的是作者很小的时候,他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了,他觉得鲁迅先生非常受人爱戴。

师:还有别的吗?

生:周晔同志的伯父鲁迅先生逝世以后,他和广大群众一样,心情非常沉重。

师:现在把书打开,读一遍,想一想,这一小段里作者在回忆鲁迅先生时重点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齐读第一段。

作者在这段里表达了他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开始以为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后来难过了,她为什么有了这个变化?她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这段重点讲的是什么事呢?谁从第二句开始读一读?

生:读“伯父去世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

师:停。这段说的是什么事?体会体会。

生:作者看到伯父死后有这么多人给他吊丧,感到十分惊异。

师:来吊丧的人多,你从哪儿看出的?从课文中找一找,读一下。

生:“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丧的人”。

师:好,来来往往代表人多,还从什么地方看出来人多?

生:“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

师:哪个词表示来的人多呢?

生:“数不表”、“堆满了”这两个词表示人多。

生:“送挽联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表示来吊丧的人多。

生:“伯父死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大礼堂里,许多人都来向他致敬。”“许多人”说明人多。

师:好,你们都找对了。下次看书应该这样看,你们把这段再读读。〔生齐读。〕

师:停。从这段的重点部分看,这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用一句话说出来。

生: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非常多。

师:对了。第一件事情告诉我们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

〔板书:吊丧的人多〕再考虑除了人很多还有什么?

生:送挽联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说明来的人不仅多,而且范围广。

师:不但多和广,你们再考虑人们的表情怎样?

生:有的人甚至失声痛哭。

师:那说明对鲁迅先生的感情怎么样?

生:感情深。

师:好。这是说来的人,不仅人数多,范围广,而且感情又很深。想想,这件事说明什么问题呢?

生: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深受人们的爱戴。

师:受哪些人的爱戴呢?

生:受所有人的爱戴。

生:受很多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各色各样人的爱戴。

生:受许许多多人的爱戴。

师:把许许多多用两个字表示。

生:受无数人的爱戴。

生:受广大人民的爱戴。

师:好,都行。简单地说鲁迅逝世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说明了鲁迅先生在世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板书:受爱戴〕看课文听录音,弄清楚第二件事情是什么?

〔听录音: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师:这段讲的是什么事情?

生:这段讲鲁迅先生教育作者看书的时候要仔细,不要囫囵吞枣。

师:我问的是什么事情?

生:是鲁迅先生和作者谈话的事。

师:好,谈什么呢?

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水浒传》的事。

师:对,他们在谈《水浒传》的事,作者开始读书是怎么读的呢?

生:囫囵吞枣地读。

师:后来她又是怎么读的?

生:后来她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段作者告诉我们这件事:开始她读书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什么也没得到。后来改正了,不再马马──〔生:虎虎了。〕这个“虎”字念轻声hu,一块念。〔生:马马虎虎。〕为什么有了这个变化呢?

生:鲁迅先生跟周晔说了一句话,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句话教育了她,她就不再马马虎虎地读书了。

师:那你们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块读读这句话。〔生读了两遍。〕

为什么鲁迅先生说这句话呢?他根据什么说这句话?

生:因为作者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鲁迅先生用这句话教育她读书不要马马虎虎。

师:为什么这句话是对她进行教育呢?你们想想当时的情景。鲁迅先生一问李逵怎么样,另一个人怎么样,周晔都张冠李戴地说错了。鲁迅先生一定会怎么样?

生:鲁迅先生一定会告诉她错了。

生:鲁迅先生一定会批评她看书不仔细。

师:鲁迅先生当时一定会一个个地给她订正,最后说了这句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是因为鲁迅先生记性好,周晔记性不好,才说错了吗?

生:不是,是因为鲁迅先生看书认真,周晔看书不认真,不是说她记性不好。

生:鲁迅先生这样说实际是对她的批评。

师:对。实际上是说周晔读书囫囵吞枣,只看书的紧张情节,对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当鲁迅先生一问她的时候就给问住了。这样,她不好意思了,所以伯父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后来怎么样了?读这句话──

生:读“听了伯父这句话……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个小孩真不错,伯父的一句话就接受教育了。最后临走的时候,伯父送她两本书,一本叫──〔:《表》。〕一本叫──〔生:《小约翰》。〕这两本书你们读过吗?这是鲁迅先生为儿童翻译的两本书。他关心咱们孩子们的学习。你们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事情呢?

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水浒传》的事。

师:好。〔板书:谈《水浒传》〕通过这样一件事──谈《水浒传》使作者受到教育了。同时鲁迅先生又送她两本书,这件事说明什么呢?

生:关心周晔。

师:啊?鲁迅先生就光关心周晔,不关心别人对吗?

生:关心儿童。

师:关心儿童,关心咱们很多的孩子。鲁迅先生写了书,不是给大家看的吗?〔板书:关心青少年〕为了让儿童看书,他翻译了书。谁把这段读读?

生:〔读第二、三自然段。〕

师:现在我们读了几件事情了?

生:两件。

师:第一件事说的是什么呢?要抓住重点,〔指板书〕鲁迅先生逝世后前来──

生:吊丧的人多。

师:这是一件事情。通过来的人多,说明什么问题?〔指板书〕说明他受到了广大人民的爱戴。第二件说的是鲁迅先生和作者谈论《水浒传》里人物的事情。通过这件事情,作者受到了教育,开始读书囫囵吞枣,后来变得怎么样了?

生:不再马马虎虎了。

师:这件事情说明鲁迅先生关心儿童,〔指板书〕或者说关心我们青少年。一件事情,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要学会这样分析。这篇文章和咱们过去学的不太一样,所以有点不太习惯。通过上面的学习,你们应该掌握一点规律了。下面再读的时候,就要这样读,听懂了吗?谁能把这两段读一遍。

〔生读第一、二段课文,读后下课。〕

第二课时(生背古诗:《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江雪》,《过华清宫》,《春望》,《陶者》,《山行》,《赋得古原草送别》。)

师:刚才咱们讲了鲁迅伯伯的两件事情,哪两件事情?

生:第一件事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前来吊丧的人很多,第二件事是说鲁迅先生和作者一起谈论《水浒传》。

师:很好。现在咱们看看第三件是什么事情?要求你们听完后说说〔听录音:“有一次……大笑起来。”〕

师:说说这是一件什么事情?

生:作者跟她伯父开玩笑,说她伯父鼻子不高,她伯父和她爸爸样子一样,就是鼻子有点不一样。

生:作者用鲁迅先生的鼻子和她爸爸的鼻子相比。

师:呵,比鼻子的事?〔众笑。〕

生:周晔跟她伯父谈论她伯父鼻子的事。

师:有进步,都知道找这个事了,谈鼻子的事,有的说比鼻子的事,有的说拿鼻子开玩笑的事,咱们看看到底是什么事?谁把这段再读一下。

生:〔读〕“有一次……半天才说。”

师:停。你们体会一下是开玩笑的意思吗?大伙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作者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提出问题了,说:“大伯你和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她注意什么呢?〔生齐:鼻子。〕注意鼻子。看看爸爸吃饭,又看看伯父吃饭,胡子还一动一动的,小孩子注意这些叫什么?留心──〔生:观察。〕她留心观察,看了半天才提出问题,你说这是开玩笑吗?

生:不是。

师:这说明作者很注意观察,然后认真地提出问题,而不是开玩笑。下面咱们看看伯父怎么给她解决这个问题的?谁读读鲁迅先生是怎么说的?

生:〔读〕“伯父摸了摸……大笑起来。”

师:注意,伯父告诉她说鼻子碰了壁,才把它──〔生:碰扁了。〕“壁”当什么讲?〔生:墙。〕对,碰了几次墙把鼻子碰扁了,作者听完以后,“哦──我恍然大悟”,这个“哦”什么意思?

生:明白了。

师:她一下子明白了什么?

生:她明白伯父的鼻子扁是因为碰壁碰扁的。

师:你们读这句话──“我恍然大悟”到“大笑起来。”〔生读。〕你们说,笑什么?

生:别人都觉得他非常可笑,所以都笑了。

师:哪点可笑?你们说鲁迅先生的鼻子真的是让墙碰扁的吗?

生:不是。

师:那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了吗?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生:四周黑洞洞的是说那时候敌人很猖狂。指旧社会的黑暗。

生:鲁迅先生的鼻子可能一长就长扁了。四周黑洞洞的是说旧社会黑暗,******派来的特务监视他。

师:那和鼻子有关系没有?

生:没关系。鼻子扁不是碰出来的,可能长的时候就是这样。鲁迅先生用这个来比喻在他四周到处都有******特务的监视,他干什么事都得特别小心,处处行不通。

生:鼻子扁是鲁迅先生天生长出来的,他所说的四周黑洞洞的是比喻在他四周有很多******特务监视他。

生:鲁迅先生在这里比喻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他受到******的打击、迫害。

师:你们说得对。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真正的革命者是不能随随便便进行革命活动的,到处受到敌人的阻挠、破坏和打击。碰壁的意思就是说不能很好地顺利地进行工作,到处受迫害。鲁迅先生这样讲,很风趣,很幽默,看起来像开玩笑,但意思很深刻。这说明鲁迅先生对旧社会怎么样?两个字。

生:憎恨。

师:憎恨旧社会,揭露旧社会。所以作者当时说,哦,我恍然大悟。实际上她是恍然大糊涂了〔生笑〕,所以在座的人都笑她。那你们说这段课文具体讲了件什么事呢?

生:鲁迅先生和作者谈碰鼻子的事。

生:碰鼻子改成碰壁的事好。〔师板书谈碰壁的事〕

师:对了。他们在谈碰壁的事。鲁迅先生不但碰过鼻子,还碰过头呢!你们说对吗?谁还记得有句诗是说鲁迅先生碰头的事?

生:背“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师:对了,还没敢翻身就碰了头了,你看这话说得多有意思,碰壁和碰头都是指当时鲁迅先生受******反动派的打击和迫害,使他工作很困难,处境也很危险。那么这件事说明鲁迅先生对万恶的旧社会怎样?

生:无比憎恨。

师:〔板书:恨旧社会〕好,现在听听第四段。〔听录音:“有一天黄昏……叹了一口气。”〕这段说的什么事情?

生:作者周晔的爸爸和她的伯父给一个拉黄包车的包扎被碎玻璃片扎了的伤口。

师:好,咱们看看这段。一天黄昏,冷风呼呼地怒号,天色十分昏暗。什么时候叫黄昏呢?

生:就是白天过去,快到晚上的时候。

生:太阳西下。

生:黄昏就是太阳落山了,但是天还没有完全黑的时候。

师:好。太阳已经落山,但是还没有完全黑下来叫黄昏。天快黑了,北风呼呼怒号,使我们感到,天气怎么样?〔生:很冷。〕非常冷。在这个时候,作者的爸爸、妈妈拉着作者的手,到伯父家去。在路上她看见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读〕“走到离伯父家……难以忍受的痛苦。”

师:停。两个字的读音要注意。看见一个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yín),念呻吟(yín)〔生:呻吟。〕下面淌了一滩血xiě。〔生:血xiě。〕

什么叫拉黄包车的?你们从小人书或从电影里看到过吗?

生:前面有一个人拉着车,后面有两个轱辘,有一个座位,可以坐两个人。

师:那坐一个人行吗?

生:就是旧社会的一种交通用具,有两个轱辘,前边用人跑着拉着那个车,后边坐人。

师:可以拉人,也可以拉物,坐一个人。这种车是靠人力拉的。课文里告诉我们拉黄包车的人怎么啦?

生:光着脚在路上坐着。

生:拉黄包车的坐在地上呻吟。

师:呻吟,什么叫呻吟?

生:就是声音很微弱的说话。

师:那你们小声说话叫呻吟吗?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很小,老师说你怎么呻吟呢?行不行,什么叫呻吟?

生:在非常痛苦的情况下,小声地自己哼哼。

师:对,生病了,或是哪儿痛了,哼哼叫呻吟。

拉车的捧着自己的脚,脚上没有穿鞋,而且下边还流了一滩血,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下边怎么样?“爸爸问他”大家接着读。

〔生读“先生……回不了家啦!”〕

师:注意,他有难以忍受的痛苦,当问他的时候,他从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读的时候应该慢一点。〔范读后,生又读。〕

回不了家了,有人管他吗?在万恶的旧社会,你扎了活该,没人管。尤其在那黄昏的时候,天将要黑了,又冷,人们匆匆忙忙地──〔生:回家了。〕没人管他,他自己在那儿呻吟。但是咱们看看,鲁迅先生怎么对待这个劳动人民的?读下去。

生:〔齐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

师:爸爸跑到伯父家里去,不一会儿,就和伯父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两个人,一个人──〔生:蹲着。〕一个人──〔生:半跪着。〕围到拉车的旁边。你想想当时的情景。他们给那个拉车的用镊子夹出──〔生:碎玻璃片。〕又给他──〔生:洗干净。〕不但夹出来,而且还给他洗干净,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进一步又想到这个拉车的脚扎得这么厉害,明天还能不能再出车呀?〔生:不能。〕

师:如果不能出车,联想到那个拉车的会怎么样呢?

生:他拉不了车,他们家就没饭吃。

师:说得很好。不拉车,回家就没有饭吃,家里可能还有妻儿老小,想到这地方鲁迅先生又怎么样了?

生:掏出钱来给那个拉车的。

师:不但掏钱给他,还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给他夹出碎片,给他洗,给他敷上药,给他钱,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这说明什么?

生:鲁迅先生非常关心劳动人民。

师:关心到什么程度?

生:无微不至。

师:无微不至地关心,换句话说对劳动人民怎么样?

生: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有深厚的感情,非常热爱劳动人民。

师:有深厚的感情,非常热爱他们。咱们往下看,读下面这一段。

〔生读“天黑了……在路上跑呢?”〕

师:孩子提出问题来了,提出什么问题?

生:她问拉车的在这么冷的天里,怎么能光着脚拉着车在路上跑?

师:她觉得奇怪了。她在那里看了一会就觉得鼻子尖冷得像冰,两个手冻得麻木了。在这么冷的天气里,拉车的人为什么光着脚在路上跑呢?怎么不穿鞋呀?她不可想象,所以这小孩提出问题来了。伯父怎么给她回答的呢?大家读一读。

生:〔读〕“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作者清清楚楚地看见了,而且清清楚楚地记得什么呢?

生:〔读〕“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师:没有回答,脸色变得冰冷严肃,而且把他枯瘦的手按在作者头上,半天没动,最后叹了口气。〔声慢而轻〕你们知道他心里想了什么?

生:旧社会就是人吃人的社会,这是不公平的。

生:他看到拉黄包车的被扎成这个样子,却没人管,生活非常贫苦,不干活全家人就没吃的。他想,像这样的人一定还有很多,他们都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鲁迅先生非常痛恨这人吃人的旧社会。

生:他看到广大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可是他自己又无能为力,他非常难过,也非常痛恨人吃人的旧社会。

生:鲁迅先生看到这拉黄包车的不幸遭遇,非常同情。拉车凭劳动挣钱,但是这么冷的天连双鞋都没有,吃不饱,穿不暖,脚被扎成这种样子,也没有人管。要想真正解除劳动人民的痛苦只靠同情是不行的。给他一点钱解决不了他的困难,更解决不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

师:对,你们分析得很好。要想****这吃人的旧社会使广大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只有一条道,怎么办?两个字。

生:斗争。

师:换两个字。

生:革命。

师:对。鲁迅先生拿笔做刀枪揭露旧社会,叫不叫革命?

生:叫。

师:所以不是没有办法,无能为力,而是唤醒群众的觉悟团结起来进行革命斗争,起来去****万恶的旧社会。

师:这一天来到了没有?

生:来到了。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新中国的成立,就是在中国******的领导下,率领广大劳动人民起来进行斗争的结果。

师:第四段说的是一件什么事?用四个字概括起来。

生:包扎伤口。

师:好,是这么个事情。〔板书:包扎伤口〕说明什么问题呀?

生:说明鲁迅伯伯热爱劳动人民。

师:对。热爱劳动人民。〔板书:热爱劳动人民〕最后一段大家读一遍。

生:〔齐读〕“伯父逝世以后……为别人想得多。”

师:最后一段谁能概括一下,讲的是什么事呀?

生:鲁迅先生家的女仆阿三谈论鲁迅先生关心别人,不关心自己。

师:那咱们简单点说,就是,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板书:女仆的话〕为谁想得多呢?

生:为别人想得多。

师:别人是谁呀?

生:为他家女仆阿三。

生:为广大人民群众想得多。

师:哪一点说明他想劳动人民想得多呢?

生:他不顾自己的身体,写文章写到深夜,可是常常劝女仆阿三,叫她不要干重活。

师:为劳动人民想得多,女仆也是劳动人民。〔板书:为人民〕鲁迅先生生病到那种程度还写文章到深夜,这是为什么呀?

生:为革命,为广大劳动人民。他恨不得赶快****旧社会,让广大劳动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病到那种程度还拼命工作。

师:好。〔板书:为革命〕为革命想得多,想****万恶的旧社会,使广大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好,种们简单总结一下,这篇文章讲了几件事情?

生:五件。

师:对,可你们开始都说四件。第一件事是鲁迅先生逝世以后──〔指板书〕〔生:来吊丧的人多。〕第二件是和作者──〔生:谈论《水浒传》。〕第三件事──〔生:谈碰壁的事。〕第四件事是──〔生:包扎伤口。〕给拉黄包车的包扎伤口。第五件事是──〔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劳动人民、为革命想得多。〕

每一件事有没有联系?这条思路在哪儿?第一件事说明鲁迅先生受到广大人民的──〔生:爱戴。〕第二件事说明他──〔生:关心儿童。〕第三件事说明他──〔生:憎恨旧社会。〕第四件事说明他──〔生:热爱劳动人民。〕第五件事是为──〔生:为劳动人民、为革命想得多。〕

那你们看看鲁迅先生爱什么?〔板书:爱恨〕恨什么?清楚吗?他热爱劳动人民,也包括关心、热爱少年儿童;他热爱革命,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写文章写到深夜。〔指板书〕他对什么恨呢?

生:恨旧社会。

师:他有着多么鲜明的爱憎感情呀!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热爱革命事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了祖国的解放忘我地工作,不屈地斗争,贡献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他才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指板书〕这就是这篇文章最主要的一条线。文章开头讲了鲁迅先生受到广大人民的爱戴,然后写了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这使我们清楚了广大人民为什么这样爱戴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诗,你们读过吗?有两句话,最清楚地表现了鲁迅先生爱谁、恨谁。谁背背?

生:〔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师:背得很好。回去后①仔细读课文,认真体会作者的思路。②把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说明什么问题,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下课〕附:板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①吊丧的人多②谈《水浒传》③谈碰壁的事④包扎伤口⑤女仆的话受爱戴关心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恨旧社会为革命为人民爱恨(袁敏、李曼、赵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