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设计 > 《用心灵倾听》教学设计

《用心灵倾听》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4-20 03:29:27

人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第三组第12课《用心灵倾听》是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源于西班牙的《都市生活报》,周皓翻译后我国的《参考消息》刊登了本文。课文真实地记录了“我”与问讯处工作人员苏珊交往的过程,赞美了苏珊用心灵倾听孩子的心声、用爱心帮助孩子的善良品质,表达了“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为了凸显“主题单元整体建构”的思想,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流程,教学效果比较好。

一、回顾链接,鸣响“真情”主旋律。

首先师生共同回忆这个单元的主题——心灵之歌、真情永驻……,然后一道重温这个单元课文的感动之旅:《穷人》传递的是邻里之间无私的互助,感染我们的是“近邻用远亲”的朴素情感;《别饿坏了那匹马》和《唯一的听众》都与“谎言”有关,但这“谎言”都是美丽而温暖的,因为都是主人公纺织善意的谎言,为的是帮助别人。前者是一个残疾青年用“无中生有的马”诚心地帮助了“爱读书的我”的愿望,后者“大智若愚”的老音乐教授装聋作哑真心帮助几乎失掉自信的“我”坚持练习拉小提琴,最后获得成功。受感动的不只是文中的“我”,更有我们这些用心阅读的读者们,因为人与人之间圣洁的真情互助,才让我们的感动之旅终身难忘。

板书:

邻里互助

近邻胜远亲

无中生有

助我读书

真情

善意谎言

大智若愚

助我拉琴

温暖世道

素昧平生

胜似母亲

二、速读课文,了解大意,升华单元主题。

六年级上学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因此教师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机,加强学生速读的训练,通过一次次速读实践,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比较实用的速读能力。

读后交流收获——有问必答:围绕课题,谁(苏珊)用心灵倾听什么(汤米的心声),她们二个人是什么关系?N1,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一个是问讯处的工作人员,一个打电话105问讯处求助;N2,陌生人关系。我们从未谋面。N3,朋友关系,经常在“问讯处”聊天,无话不谈;N4母子关系。我把她当作是我的第二个母亲。追问:“我为什么会把素昧平生的苏珊视为自己的第二个母亲呢?”请同学们静下以来,细致地读一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寻找答案。

板书:

苏珊

排忧解难

“我”

寻求帮助

问讯处

三、细读课文,呼读中心句,品味真情。

课堂之上给足学生时间,静静地默读课文,让目光反复在字里行间穿行,让感动充盈学生心田。组织交流感受。

1.苏珊用心灵倾听“我“小时候的故事,热情而耐心地及时给予”我“帮助。

初次相识是因为我的一次淘气,不小心用铁锤砸伤了手指,剧烈的疼痛使我想到了“问讯处”,播打了105之后,一个温柔的女声让我如同见到了慈爱的母亲,于是号啕失声,哭诉自己的疼痛,按照“母亲“的方法果然用”冰敷止痛“,我从心里感激这位”母亲“,全班呼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自此之后“我”和苏珊被一根电话线紧紧连在了一起,我们经常在“问讯处”聊天,我向她请教问题,她总是耐心地一一解答。

我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掉了,男女生角色朗读“我”和苏珊的对话,以读加深体会“我”失去爱鸟的痛苦和苏珊智慧的安慰。要朗读好,必须走进主人公的内心去,体会金丝雀突然死去给这个孩子带来的心灵伤痛——比锤子砸伤手指还疼(引导学生体会这次不单单是身体的疼痛,是小孩子心灵受到了重重的一击。同时还要感受这里作者用前后响应的方法来说明痛苦不堪的程度);“我”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小小的“我”对死亡特别恐惧,此时特别需要大人的指点与抚慰。把“我”的痛苦挖掘透了,感情自然就可以“形于声”了,朗读起来味道也就足了。而苏珊能够用“它到另一个世界歌唱了”这样智慧无比的回答巧妙地化解了我极度的伤心痛苦,给予了我雪中送炭的安慰,“我”的感激之情无法形容。我只能从心里这样说,学生再次呼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在如此动情地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再现文本中的情境——我与苏珊关于金丝雀死亡的电话对话,升华情感。

2.苏珊用心灵倾听“我”长大的故事,一如既往地给予“我”热情地鼓励。

长大后我出差回故乡,念念不忘曾经给予“我”许多帮助的“忘年交”——苏珊,出人意料的是苏珊竟然也同样没有忘记我这个“小朋友”,我们又在电话里开怀大笑,互致谢意,并且约好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