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要重视文言文教学

要重视文言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8 23:46:19

众所周知,中学文言文教学近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弱化。这主要是因为《大纲》中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有所

降低,在表述上由原来的“理解”内容改变为现在的“了解”内容。

其实,无论是“理解”还是“了解”,其中心语素都是“解”。解者,懂得、知道也。这是教学文言文要

达到的基本目标。为达此目标,只靠读一读、背一背是远远不够的,一些有助于“解”的知识教师还是要讲,

有些必不可少的过程还是要遵循。

况且,文言文毕竟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因此,认真研究文言

文教学,探讨符合文言文教学特点的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是每一个教学和教研人员的重

要任务。

笔者认为,对文言文教学,不论《大纲》怎样降低要求,也不论有些人怎样理解,只要教材中还保留着文

言文,以下这些“过程”,似乎都应该考虑。

一、导

导,即导言,是教师在讲授课文之前,围绕课文所进行的,用以引入新课、对学生起启发引导作用的话。

一般说来,导言应包含三方面内容:①解题。有些文章的题目,不是点明了所写的中心,就是概括了主要

内容,准确地解题,可使学生尽快地“入文”“上路”。对有些文章的题目,还要从文字上作些必要的解释,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列传”,《琵琶行》的“行”,《阿房宫赋》的“赋”,《师说》的“说”等,都

应作些明确的解释。②作者。对作者的介绍,一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重点讲。③背景。对那些写战争或重

大事件的记叙文、议论文,教师在讲授时应首先介绍一下当时的形势和写作背景;对那些节选的文章,应紧扣

节选部分的中心介绍,不必涉及更多的史实和事件的全过程。

设计导言要注意三点:①导言必须简明、扼要。②必须紧扣所讲课文。③必须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二、读

这里所说的“读”,是指教师导言后的范读或学生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细读。目的是扫除文字障碍,初步了

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和基本内容。

读,是学生直接接触课文的开始,要重点围绕三方面进行:①找出生字、通假字,并对照注释,查阅工具

书,弄清字音、字形、字义。②参照注释,把文中有碍于“了解内容”的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虚词

(每课限一二个)找出来,体会它的含义和用法。③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以便向老师请教。

读,这一环节,要突出一个“细”字,着眼一个“实”字,力求“读懂文义”。

三、练

练,即训练。训练的内容是学生在“读”中获得的文言基础知识,目的是检查学生“读”的效果。

练是使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必要手段,可从三个方面进行:①指读,即指叫学生读课文,或读片断,或读全

篇,主要是检查学生读得是否流畅,是否有破读的现象。②面提。学生在阅读时,查工具书,对照注释,还不

能理解的语句,当面向老师提出,以求获得彻底解决。③译句。学生理解了文意之后,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实际

,挑选一些能体现文章主要思想内容的重点语句和句式,让学生进行对译练习,学生译得不准确的,教师给予

必要订正。

练,是文言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练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必须做到两点:①要有准备。学生在阅读

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会提出哪些问题,哪些语句翻译起来有困难,教师都要有个清醒的估计,做到心中有数。

②要有计划,成系统,突出重点。教师应该循序渐进地组织训练,用系统的知识武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合理

的知识结构,而不能用支离破碎、杂乱无章的知识去充塞学生的头脑。

四、析

析,即分析,就是教师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的必要的分析,目的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分析的方法要因文而异,一般说来,对那些属于议论性的文章,可按照论述的逻辑顺序进行分析,要分析

论点,特别是中心论点。属于记叙性的文章,可按照叙述的时间先后或空间变换进行分析,一般要重点分析人

物和事件。对文学作品,或根据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来进行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来进行分析。通

过这样的分析之后,便可进一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择要概括文章的写作特点。

对文章进行分析,一定要突出重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论,一定要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五、评

所谓“评”,就是对课文的思想观点进行评价,目的是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析批判能力。

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是世代流传、脍灸人口的名篇,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精华,值得借鉴。但由

于时代的局限和作者本身的思想局限,在文章中难免有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有必要指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课文进行鉴赏、辨别、分析、批判,做到批判地继承,古为今用。

一般说来,限于中学生的阅历和分析能力,对古代作品进行评价,难深之处应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力所

能及的可采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的方式进行。

对古代作品进行评价,要做到两点:①要根据作品的实际,抓主要方面。②要客观、恰当,要一分为二,

绝不能脱离作者生活的年代和所处的阶级地位,对古人提出不切合实际的要求,更不能以今人的标准去人为地

拔高。

以上提供的只是文言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教师可根据实际有所侧重。但无论如何,都应以《大纲》规定的

“读文言课文,要了解内容”为前提。只有教师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牢牢地把握这一点,并在教学中认真地

落实了这一点,文言文教学才称得上被真正重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