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以语段训练为主的教读尝试

以语段训练为主的教读尝试

更新时间:2024-03-29 16:47:36

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和篇的桥梁。在实际教学中,我根据语文教读课的特点,尝试以重点语

段为中心,精心设计训练步骤,抓住重点语段组织课堂教学,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成绩。下面就把我的做法与体

会向大家作一介绍,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精心选择教读的重点语段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要选好语段,选准语段。而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语段,要从全面考虑,要看

教学目标、全文结构、表现中心、塑造人物等多方面。

(一)寻找紧扣教学目标的语段

有人说,无目标的教学如饭后散步,有目标的教学如百米赛跑。目标教学能有效地克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目标确立了,关键是如何处理、完成的问题。在教学中我总是先寻找能紧扣目标的

语段,然后设计适合学生实际的教法,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夜走灵官峡》的训练重点是“围绕中心选材”,而文章的第一段,作者巧妙的选择恶劣的环境—

—雪大、谷深、山高、风狂和特定的时间——夜来表现工人阶级不畏艰难、忘我劳动这一中心。所以,在教学

中我抓住这一段,在学生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这一段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在这种恶劣环境里有人吗?他们在干什么?是在什么时间工作的?如果是在这样大雪纷飞、狂风怒吼的夜里,

你在家干什么?而我们的工人呢?这样巧妙设疑,层层深入,使学生较透彻地理解恶劣的环境、特定的时间这

两方面材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从而顺利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找出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

段是句过渡到篇的桥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从段入手,来探究作者谋篇布局的匠心、选材立意的技巧,从

而学到构思的方法。抓住了在全文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语段,也就牵住了牛鼻子,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教学中我抓住了总领段、过渡段、总结段等进行教学。

1、总领段。

例如《苏州园林》的第二段概括介绍了苏州园林“完美如画”的特点,并从亭台轩榭的布局

等四方面对下文的内容作提示,是全文的总领段。抓住了这一段,就抓住了全文结构的“纲”。教学时我就以

这一段为突破口组织课堂教学,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学生很快地弄明白了这一段在全文中的

作用,从而准确把握了文章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及先主后次的说明顺序。

2、过渡段。例如《故宫博物院》一文,所写建筑繁多,

内容丰富,结构复杂,为了使学生较快地理清文

章的层次,在教学中我就抓住承上启下的过渡段——第十一段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这一段从结构上

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说明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小结,又点出下文对乾清宫、交泰殿和

坤宁宫的说明;既呼应前文的第二段,又照应了后文的第二十一段,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从内容上说

,既概述了故宫建筑群的巧妙布局,又提示了全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抓住了这一段,文章的结构层次、思想内

容就一目了然了。因此教学时我就抓住不放,重锤敲打。

3、总结段。例如《地球是圆的吗?》最后一段:“实际上,

地球是一个有着它独特形状的球体……”这

一段是全文内容的归纳,教学时先组织学生阅读,在学生把握基本内容后再提问:“地球有着怎样的独特形状

?这个结论是怎样归纳出来的?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时期?我们使用的地球仪为何是正圆形的?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全文,寻求答案。这样由段到篇,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地球的形状,而且学到

了文章先分析后归纳的结构形式。

(三)找出对表现中心起重要作用的语段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着眼点虽在加强布局谋篇的训练,但不可忽视文章的思想内容。一定的形式

总是为一定的内容服务,有什么样的结构就对表现文章的中心起什么样的作用。因此,我在选择重点语段时,

特别注意了以下三点:

1、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段

教学议论文,就要抓住揭示全文中心论点的语段。中心论点是中心思想的概括和浓缩,抓住了它,有助于

领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出的见解和主张,也有助于理清文章的论据及论点和论据的关系。例如《事事关心》

的第十段是体现全文中心思想的重要段落,既揭示了努力读书和关心政治应紧密结合这一中心论点,又围绕中

心论点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教学时我抓住这一段进行重点导析,帮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中心论点是怎样通

过前面的层层论述逐步推出的。

2、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语段

记叙文的中心思想都是通过具体的人和事形象地反映出来的,因此教学时要特别重视集中刻画主要人物的

语段。例如教学《故乡》一课时,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一上课我就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故乡》

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是哪个?进而要求学生找出集中描写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语段,然后引导学生阅读、

比较、分析,使学生明白少年闰土是一个聪明机智、活泼可爱的小英雄的形象,而中年闰土从外貌到思想性格

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成了一个自卑、衰老、麻木、迷信的木偶人。最后用“当年的小英雄20年后为何变成木偶

人”这一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挖掘出文章的主题,从而顺利地完成“用对比手法突出文章主题的写法

”这一教学目标。

3、精细描绘具体事物的语段

有些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往往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深入细致的描绘,运用象征手法,曲折含蓄

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学这类课文,就要抓住精细描绘具体事物的语段。例如《白杨礼赞》的第五段,作

者通过对白杨树外形的细致描绘,显示出了它倔强挺立、不折不挠的精神,教学时我就抓住这一段,精心设计

思考题:这一段的结构特点是什么?是抓住白杨树哪几方面外形特征来写的?其共同特点是什么?内在品质是

什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在学生掌握以上问题后,再进一步启发学生:作者写白杨、赞白杨,而意不在白杨

,而是要托物言志。白杨树象征什么呢?从而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中心,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这样组织教

学,既重点突出,难点又得到突破,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恰当处理语段和篇章的关系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讲读教学,必须处理好段和篇的关系,使语段教学和篇章教学以及单元教学目标相一致

,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语段,如果离开了篇章,离开了具体的语言环境,那它就失去了研究的价值。因此我

们不能把语段孤立起来,不能把它从文章中抽出来单独进行教学,而应把它放在具体的段落环境中,考察它在

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段的教学和篇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那么如何把二者结合起来

呢?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段里出题目,篇中找答案

重点语段如果是全文思想内容和结构层次的浓缩,那就可以从语段的深入解剖入手,由段到篇,以点带面

。例如教学鲁迅先生的小说《社戏》,我把课文结尾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从尾至首顺“瓜”寻“藤”。我先

让学生认真朗读结尾那段话:“真的……好戏了。”接着提问:“好戏”“好豆”连续两个“好”字,可见“

豆”和“戏”非同一般,但究竟“豆”“戏”好不好呢?学生反复阅读,得知豆很普通,戏也乏味。再进一步

追问:为什么我觉得那样好呢?学生兴致勃勃地讨论这个问题,他们找到了如下原因:一是人好,二是景好。

这样顺着结尾一段,我引导学生一步步寻上来,作者开篇的“藤”也就找到了。

(二)篇上出题目,段内做文章

在教学《白杨礼赞》一文时,我就先从全篇入手,指导学生从全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句子。学生通

过阅读,找出了五句,从而把握了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抒情线索。然后由篇到段,再抓住集中描绘白杨树形象特

征的第五段及内在气质的第七段,组织学生读、思、议、辩,具体把握白杨树的形象特征及内在气质,深入领

会其象征意义。

总而言之,前一种方法由段而篇,抓点带面;后一种方法由篇而段,顾面抓点。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把二者

结合起来,只要有利于突出语段教学、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具体的处理方法是可以千变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