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乐的地方

走进新课程教学案例——课堂是生长快乐的地方

更新时间:2024-04-24 15:18:13

引子:新课程犹如一缕阳光,照亮课堂;犹如一滴甘露,滋润了快干枯的课堂。他将笑声、掌声送给了老师学生们,课堂成了师生共同创造的地方,就如农民的田野,艺术家的创作室,科学家的实验室,快乐学习已真正地走进了课堂。

六年级教材中《犟龟》一文,是德国当代著名的儿童作家米切尔.恩德的一篇童话,它讲述了一只小乌龟在去参加狮王有史以来最盛大的婚礼的路途上,遭到了其他动物的嘲笑和劝阻,但它的决心不可动摇,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的故事。

一上课,我就宣布这是一节表演课,且表演完后还要召开一场记者招待会。学生们一听,马上激动不已,一个个好象要成明星似的,学生立刻开始自由组合分成几个创编表演组。

创编开始了,学生们阅读、探讨、分角色;表演开始了,演员们像模象样。六(1)班的刘莫背上书包扮演小乌龟,任力强将黑衣服的空袖子做为乌鸦的翅膀。。。。。。简单的道具,精彩的表演,引来同学们阵阵掌声。

招待会开始了。记者们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演员们还真有点应接不暇呢。尤其是他们给故事续的结尾,引起了演员与记者的激烈争论。记著蒋颖说:“我认为刘莫她们续编的这个结尾不好”导演刘莫说:“我之所以给故事加上小乌龟很笨很傻,结果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了这个结尾,是想告诉大家,‘犟’有时是不好的。”记者韩心成争辩道:“这与原文太不相符,怎麽还出现了日本鬼子?老师说过,改编要符合原文”。演员腾越又辩道:“这是创新,懂不懂?”黄骋骋:“创新的太离谱况且这个结尾是不对的,小乌龟不应该得到这样下场,他的犟体现了它有毅力,坚持不懈的一种精神”刘莫:“我知道,作者是以这个故事来表现这种精神的,可我创编的这个结尾是想告诉大家死犟有时是会害自己的”。。。。。双方唇枪舌剑,争得不可开交。这个局面可是我课前设计所没预料到的,这太好了。这时,我更不断挑起事端,且专拣一方漏洞提示给另一方。课堂成了辩论会,辩论焦点是小乌龟该不该犟。这时我提示:“同学们,到再看看课文,小乌龟有没有不犟的时候?”韩心成马上抓住了刘莫的把柄。“当蜗牛告诉小乌龟走的方向反了时,小乌龟听从了壁虎的劝告,可见小乌龟并不是死犟,它的犟是认准了一个目标,就要克服尊重困难,坚持到底的意思”刘莫悻悻地说“有时死犟就是不好嘛”那些先赞同的演员们也都哑口无言了。这节课是在辩论中,学生们自己明白了《犟龟》一文所蕴含的道理:做任何事情要想获得成功,不仅要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还要有勇气战胜各种困难。

我对刘莫等演员们的大胆创新精神,给予了极大赞赏,对韩心成等记者们的批判精神同样给予了肯定,此时的课堂真正成了欢乐的海洋,我和学生们都品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这节课是开学以来,学生们最快乐的一次,师生最激情的一次,是不可重复的一次,如果按新课标“以学论教”标准评价,也是最成功的一次。

反思成功:

1、表演课本剧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记者身份参与到学习中,使学生们都卷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翁,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老师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们一起探讨研究。

3、抓住了教育良机,有教育机智。

同样地,同一单元的另几篇课文也获得了教与学的极大成功。《差不多先生传》被六(10)班余枫(余枫被同学们称为有武汉田克兢的小弟子)改编成了小品,上课时以余枫、袁雷两人表演小品拉开序幕。《蜀鄙二僧》也以课本剧形式进行了表演。这一单元教学我们师生深深感受到:课堂是创造快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