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水乡歌》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与点评

更新时间:2024-04-25 18:47:29

师: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靠自己的本事读懂了课文,初步了解水乡的水、水乡的船、水乡的歌很多,还一边读、一边想、一边画,把写“多”的词句画了出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让我们乘上水乡的船到水乡去看看吧!

(课件显示:江南水乡人打鱼的情境)

师:从大家的表情上我看出来了,大家一定很喜欢水乡,是吗?

生:是的!

师:那就拿起你们的课本,自由地读一读,用心地体会体会,开始吧!

师:读完了课文吧,你觉得水乡怎么样?请你说。

生:水乡有很多的水。

生:水乡有很多的船,有很多的歌。

师:(课件出示水乡及课文第一节文字)到了水乡,同学们肯定想看看那里的水,是吧?那你就自由地读一读第一节课文吧!

(学生齐读第一节)

师:你们觉得水乡的水怎样?请你来回答。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绿。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清。

生:我觉得水乡的水很多。

师:很多?那能不能试一试、读一读,让你的同桌从你的读书声体会出水的多来呢?

让大家来分享你动听的读书声?

生:(站起来)读第一节。

师:我听得出水挺多的。老师想跟你比一比,欢迎吗?

生:可以。

师:老师这回找到对手了。大家当评委,请听——(示范读)

生:画草和画水。

师:画草和画水。(老师用粉笔在黑板上画“草”、“水”)

师:为什么要画草和水?

生:因为“荡”字上头是“草”字头,下面有“三点水”。

师:你真有独到的想法。(指着黑板上的画)这有草有水的地方叫“荡”;如果把草画成

画成芦苇,这地方就是芦苇荡:同学们想想看,风轻轻吹过来,芦苇和水就怎么样啦?

(学生认真思考)

师:(边比划边说)来,用你的手,用你的动作,比划比划。

(学生伸出双手做“荡”的摆动样)

师:把‘荡’字放进句子,你能读出来吗?

(学生读“处处绿水荡清波”一句)

师:我听出来了。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的表情,听听我的声音……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来到南湖边,太阳照在湖面上。风轻轻吹过湖面。(老师边做摆动的手势,边带学生读文中带“荡”的句子)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南湖的水,阳光下绿水荡清波。

师:那你就带着这种感觉美美地读吧。

(学生美读“处处绿水荡清波”)

师:“荡”得再远一点,再读。

师:水乡的水真美呀。如果我们伴着音乐来到水乡,再读,相信我们读得更美了。

(老师学生一起朗读第一节)

师:水乡到处是水,水乡人出门就一定离不开——

生:水。

生:船。

师:(课件出示水乡船只多,白帆片片的图画及相关文字)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很多船。

师:假如你在这艘船上,打得那么多的鱼,

生:高兴!

师:你高兴你就想——

生:唱歌。

师:你会唱什么歌?现在你就在这艘船上,唱给你的同桌听,唱吧!哪怕是唱“小雨沙沙沙”都行,唱吧!

生:唱起“小雨沙沙沙沙”。

师:真高兴呀!哎,一个人唱不行,大家都唱吧!

(学生咿咿呀呀地唱起来了)

师:大家真高兴啊,水乡人也很高兴。听,他们也唱起动听的歌。不信,你们读一读吧!

(出示第3节文字及相关的画面)

(学生齐读第3节)

师:同学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生:箩是装鱼的,歌为什么说一箩一箩呢?

师:是呀,为什么歌能装箩?谁来说一说。

生:鱼得多了,把鱼装在箩里,高兴就唱起歌了。

师:箩装的鱼越满——

生:歌越多,越快乐。

师:水乡那么多的鱼,高兴的时候,人们怎么唱?那表情怎样?哎,配音乐会读得更美(开配音乐曲)唱吧!。

(学生随着音乐读最后一节)

师:是呀,水乡的新生活,咱们通过品词品句感受出来了。我们现在从头读起吧,你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加上你的动作,读吧!

(学生站起来读全文)

师:请坐下。同学们读得真好。水乡人有自己的新生活。近几年来,南宁也有了新变化。

(课件出示南宁市绿化、城建、民歌节、特产等画面。学生边欣赏边随着播放的《大地飞歌》唱起歌来)

师:大家唱得真好。现在我们来为南宁唱首歌,好吗?(出示“南宁什么多?”)请大家4人为一个小组,以“南宁什么多”为话题,作一首诗歌。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师:好吧,诗歌展示会马上就开始了。哪个是第一个大胆的小诗人,请上台来展示自己的作品。有老师帮助,你们不要怕!(一组学生上来)你们选择的话题是什么?

生:南宁甘蔗多。

师:(走近生,很亲切地引导学生说)南宁什么多,甘蔗多。一棵甘蔗连两棵,两棵连三棵,三棵再连一大串。

生:南宁的西瓜多。

师:老师爱吃西瓜。

生:千个西瓜万个西瓜。

师:(笑)吃得咱小朋友的肚皮圆又圆。我们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有谁听过刘三姐的歌?(众生举手)咱们来个对唱,谁敢?

生:我敢!

师:准备表演了,你们观众怎样做?(众生鼓掌)

(一个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

师:听你们的掌声,我看新的刘三姐就要诞生了。

(注:下面唱的都是以刘三姐歌曲的调子唱的)

师:(对生说)这回老师跟你对歌,要考考你呢!(唱)“哎嗨一”老师唱这一句意思是请你注意了,你懂吗?(观众笑)

师:(教生唱)哎嗨,南宁什么多哎?

生,:唱哎嗨—一南宁花儿多哩……(众笑)

师:还可以在“花儿”后补上“一朵连一朵”,这回老师帮助你,你一定唱得好,相信吗?

生,:相信。

师:(唱)‘花儿一朵连一朵哩。一…

生:(学唱)哎嗨,花儿一朵连一朵哩!(众笑)

师:真好!还有谁敢来唱!

生::我敢!

师:唱什么?

生:我唱树多。

点评:

这节课教师和学生合作学习《水乡歌》。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赤诚的心去拥抱、感悟、体验、升华文本。其有三大特点:

第一。重感情。执教者一是利甩课文表达特点,有情趣、有滋味、有感情地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以歌传情激荡了学生心灵;二是利用学习者的心理。低年级学生在观察、想像中,客观世界是拟人化世界,万物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灵。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彩画面、联京现实生活等,使学习语文成了快乐事;三是教师对学习者的呵护,给他们有安全感、成就感,让学生真情得到尽情倾吐。

第二,重感悟。语文学习要关注过程与方法。这个过程,主要是主体积极参与、加强体验的过程。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让学生主动感受,注意把静态的文字变成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画面,以此去感染学生。学生在感受的同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进入了角色,放声歌唱新生活。至于学习的方法,以读为本、读中悟语悟情,在探究中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学得快乐。这样的学习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人文素养。·

第三,重积累。学习语文,规律总是存在的,并给人更多的自由。在找规律、学表达、学知识、练技能的学习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有层次地去读,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读出事物的特点,读出事物的情味,直到读出自己的真情。整个过程,为的是积累,积累生活,积累语言,积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