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学习兴趣培养的途径

更新时间:2024-04-19 21:45:12

兴趣是学生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意识倾向,它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起着推动的作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上海市高行中学吴士良老师总结生物学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

1.加强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产生于认识和需要。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目的性教育,引导学生把学习生物学知识与四化建设的需要联系起来,并将四化建设的需要转化为学生的需要。如在生态学教学中,我既重视生态学知识的传授,讲清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强调维持生态平衡的意义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又结合上海浦东开发的实际,组织学生调查浦东生态环境的现状,开展农田生态系统的调查活动,撰写理论联系实际的生态学小论文,从而使学生认识学好生物学知识与日后参加浦东建设的关系。通过这些活动,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深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许多学生在课余时间钻研生物学知识,兴趣小组的学生还放弃节假日的休息,开展野外调查活动。

2.加强直观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

兴趣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生物学是直观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直观教具有实物、标本、模型、挂图等。直观手段包括幻灯、投影、录像、电影等。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以直接兴趣为主的特点,基本上做到每堂课都有直观教具,而且不时变换直观手段。如“心脏”一课,我首先用模型交待心脏的形态结构,然后让学生动手解剖猪的心脏,最后我以投影展示心脏的结构特点,运用录像说明心脏(房室)的舒缩以及推动血液循环的动态过程。从而使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接受外部传来的多种信息,发展他们的兴趣。根据高中学生对升学和就业等考虑较多的状况,我注意培养他们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本身没有兴趣,而对事物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根据间接兴趣的特征,我主要帮助学生克服对“语、数、外”重视,对生物不重视的偏科的兴趣弱点,从而树立各学科与未来都密切相关的兴趣观念。

3.重视设问,引导思维,调动学生的兴趣

爱动脑筋,好追根究底是青少年学习的特点之一。实践表明,学生运用自己的智慧克服困难越多,兴趣也就越高。所以,我在教学中,重视设问,从一个疑点的解决到另一个疑点的出现,步步深入,一环扣一环。如“减数分裂”一课,我提出:染色单体是染色体吗?是同源染色体吗?为什么?它们区别在哪里?请画示意图说明。通过上述四个问题的提出,并结合示意图,学生顿时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表现出急于表达自己见解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随之活跃,学生感到困惑的概念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4.多表扬鼓励,提高学生的兴趣

表扬和鼓励是推动学生进步的动力,也是学生不断提高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为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课堂提问时,设计的问题力求言简意明,结合实际富有启发性。如《细菌》一课,我设计的问题是:你知道的细菌有哪些?从结构、营养、呼吸与生殖看,细菌有哪些特点是适于不良环境生活的?腌肉为什么能存放较久?命题要注意先易后难,难易适当。当学生能正确回答时,要及时给以表扬和鼓励;一时不能作答要给以启示与引导。如果答错,不能指责,而应以鼓励的口吻,要求学生分析原因,找出合乎情理的答案。特别是表扬不能任意拔高,而应恰如其分,并在适当的表扬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失败者,则重在鼓励他们再作努力。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

5.开展课外活动,迁移学生的兴趣

学生的兴趣形成后,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迁移的。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就可使学生原有的兴趣迁移,形成新的兴趣。如有位学生热衷于玩蟋蟀,甚至上课时斗蟋蟀,结果使该生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根据该生对蟋蟀的兴趣,我在昆虫纲直翅目教学时,除要求他学好书本的知识外,还借给他有关昆虫学的书,并吸收他为昆虫兴趣小组的成员。在课外活动中帮助他端正玩蟋蟀与学习的关系,引导他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通过帮助和引导,他写了《蟋蟀发声器官探微》、《蟋蟀的生活史》等小论文,在生物百项科技活动中还得了奖。从而成功地将玩蟋蟀的兴趣迁移到观察、思考和研究问题,以及自觉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上。

6.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

兴趣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兴趣,使他们爱好生物学科,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中心兴趣。所谓中心兴趣,是指学生的特殊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喜欢花草,我就培养他们栽培,管理花卉植物的兴趣;有的学生迷恋蝶蛾,我就培养他们制作昆虫标本的兴趣;有的学生爱钻研遗传规律的题解,我就培养他们逻辑思维的兴趣。通过中心兴趣的培养来发展学生的特殊能力。

总之,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