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兴趣敲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扉

兴趣敲开学生学习语文的心扉

更新时间:2024-04-26 03:18:30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才是进取的、主动的、热烈的。语文新教材中,编写了许多儿歌、短文,图文并貌、生动有趣。

这要求教师应以丰富多彩的文章内容为资源,激发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尝到学习的乐趣。

一、在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教育实践表明,课堂中师生关系愈融洽,教学效果愈好。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感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了解学生是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摆正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放下架子,放松面孔,创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改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激起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在40分钟内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提高课堂效率。

(一)创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轻轻松松识字。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但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好动爱说。

针对他们爱做游戏的特点,在课堂上我经常设计一些游戏穿插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来。新教材识字量大,识字时注重趣味识字,可以使学生加深印象。例如:学习“口”时,让学生互相观察,张大口时的样子,就很容易记住“口”了。学习“闹”时,让学生记住“门”口有个“市”场,很热“闹”,就记住了“闹”。一开始是老师讲,时间一长,教师在课堂上渗透了这种做法后,鼓励学生自己去编字谜、猜字谜。学生编出的谜语五花八门。有:一口吃进个秀才。(团);有:一个人,他姓王,口袋里装了两块糖。(金)等。如此简单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认会了字,更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复习巩固生字时,采用的游戏就更多了。如开火车,你说我猜,摘苹果等等,学生趣味盎然,学得快,记得牢。

(二)激发阅读的兴趣,在读中积累语言。

《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根据第一学段的学习毛病和学生年龄、身体、思维特点,在教学中以读为主,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在边读边思中,去读、去背、去积累。为此,在课堂上,我采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有兴趣读,读得快乐。1、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初读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天的手》一课时,先让学生谈谈对手的认识,让学生了解了谁都长手之后,在问学生:“那春天长手吗?春天的手是什么样的?”学生急于知道春天的手是怎样的,就会迫不急待的去读课文。2、采用多种朗读方式,激发学生反复读的兴趣。学生在读了几遍课文后,就会丧失兴趣,因此,我除采用传统的分组比赛读、分男女同学读等,还采用和你的小伙伴一起读,和同你一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读等形式,让学生走下座位,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和自己兴趣一致的同学一起,自由地朗读,快乐地朗读。这样的朗读方式,使学生喜欢读,读了多遍还乐此不疲。3、配乐朗读,激发学生情感朗读的兴趣。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学生已沉浸在课文描述的意境之中,就会自然地随着音乐读起课文来。学生此时的读就成了满足自身的需要,是发自内心的,因而能读出文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能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在这种情境中,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经过反复的诵读,学生熟读成诵,达到语言的积累。

三、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课标》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而且进行了量化,第一学段明确要求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主动积极阅读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宝库。

(一)从课内向课外延伸。

低年级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兴趣,也不知道怎样去阅读。因此由课内对课外的过渡,显得尤为重要。一、二年级的教材中选用了许多的儿歌、童话。如学习完《数字歌》后,让学生在课外去找一些和数字有关的儿歌。学习完《春天》后在课外去读写春天的儿歌;学完《拔苗助长》后再让学生读一些寓言和成语故事。这样有意识、有目的地课内外结合,可以有效地增加学生的兴趣,扩展学生课外阅读量。

(二)推荐适合低年级阅读的读物。

推荐课外书要根据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点,因人而异。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一些儿歌、童话、古诗、谜语,如《三百六十五夜儿歌》、《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等。同时做到有检查、有奖励,从而在班上形成你追我赶、勤读书爱读书的气氛。

(三)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设计了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开展课前三分钟阅读收获介绍活动;利用班队活动开展讲故事、背儿歌、诵古诗等竞赛活动,既让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又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收获的喜悦。

四、创设轻松愉快的写作环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对写话没有统一的要求,却强调了对写话有兴趣。学生以往对写作有畏难情绪,正是因为缺乏兴趣,因此在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兴趣入手,首先让学生喜欢写,乐于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一)要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激发写的愿望。

应让学生观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只有学生熟悉的喜欢的事物,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比如,下雪天,我利用课间让学生观察雪花像什么?学生观察后有的说雪花像棉花,像白糖,有的说雪花像羽毛,像天上的白云落下来。看到学生兴致如此高,我索性将这节课变成一节写话课。我将孩子们带到雪地里,让他们尽情地去打雪仗、堆雪人,享受下雪的乐趣。同时指导学生观察雪花的形状。回到教室,我要求学生将刚才的经历写下来,短短数分钟,每位学生都写出了一段话。虽然有的同学格式不很正确,有的同学语句不够通顺,但是他们都很乐意写,都有兴趣写,而且不乏好的句子,如“下雪了,地上像盖上了一层白被子,我们去操场上打雪仗,堆雪人,玩的真高兴。”

(二)在批改时,要以鼓励为主。

不管什么题材,不管篇幅长短,只要写了就有优点,在鼓励的基础上提出希望,学生是乐于接受的。在批改时,我随时注意搜集学生习作中的好句子,好词语,通过讲读、张贴、让同学欣赏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从而激发其强烈的写作兴趣。

总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儿童积极主动学习的基础。有了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