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儿童期性教育应具备的观念

儿童期性教育应具备的观念

更新时间:2024-04-25 15:06:14

美国“性信息和性教育”理事会主席玛丽•考尔德博士认为,对于性教育,可能特别紧要而有效的时期是14岁之前,尤其是5岁之前。这一时期所接受的有关“性”的培养和教育,无疑地将决定儿童、少年以致与此后一生有关“性”的种种方面,影响到他们的性自认,性别自我表现、性别角色行为、动情反应以及今后的性目标选择。如果在儿童期不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性知识教育,将影响他们一生。

其实,小学生希望能有性健康教育课程,我们曾经对三年级、四年级的孩子做过一个调查,检测他们对这门课程的期望程度。调查数据如下:

对学校开设性健康教育课的希望度

性别有效人数希望%不希望%不感兴趣%其他%

男生62756189.5223.5396.250.8

女生60557394.7122183.020.3

不详42348149.549.500

总计1274116891.7383.0614.870.5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三、四年级的孩子已经有对性健康知识的渴求欲望,他们这方面的需要又很大程度上寄托于学校,希望学校能开设这门课程,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求。因此,对儿童开设性健康教育势在必行,而学校也成了对他们进行性教育的最重要的场所。我们教师首先应有正确地认识,树立正确的性教育观念。我们要能认识到学校性教育和素质教育是紧密结合的,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性教育是传授性生理、性心理、性伦理道德等科学知识,培养健康人格,塑造正确的性角色的教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性教育与素质教育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彼此促进。

(一)二者的培养目标一致。学校性教育与素质教育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的。学校性教育通过对学生传授性科学知识,进行性保健教育,提倡性健康,弘扬性文明,促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使之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大潮中崭露头角,游刃有余而一展风流。

(二)二者的任务相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各个环节中”,使之相互渗透,协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学校性教育包括性智育、性体育、性德育和性美育。

性是一门科学,不能无师自通,必须“传道、授业、解惑”。

A.“性”是一种生理现象。生殖系统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要出生十余年后才开始发育。在青春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个体从未有过的现象:女性的乳房隆起月经初潮;男性的首次遗精;异性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可能出现性冲动、手淫等等。由于缺少有关的性知识,青少年可能困惑,恐惧、焦虑,也可能处理不当。如,有的少女因胸部发育而羞涩,于是把胸部束缚得紧紧的,影响了身体发育。而“手淫有害论”则象魔鬼般折磨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与健康。另,“性”又是一种心理现象。人体个体的发育、成熟、衰老等各个阶段,均伴有性器官、性机能的相应变化,同时还伴有相应的心理变化。学校性智育对学生进行性生理、性心理、性保健卫生教育与指导,使他们懂得性器官的结构与功能,了解性发育的自然进程,从而对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有科学的认识与充分的心理准备,并有利于早期发现青春期发育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同时,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性心理的发展规律,保持心理的正常发展,促进心理健康。

实施素质教育“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学校性体育,一方面教给学生各种运动技能,另方面,教育男、女学生根据自身生理特点科学地锻炼、保健身体。

B.性是一个道德课题。性必定带来后果,控制性冲动是青少年面临的严肃挑战。如果缺少自律意识与能力,误用性冲动势必导致个人悲剧,危害身心健康,而且产生牺牲他人,破坏社会安定的副作用。如1997年11月的《文汇报》曾报道上海某区一个16岁的中学生因看黄色录像难以抑制冲动,铤而走险,强奸幼女一人,猥亵妇女十几人,后在同济大学再度作案时被擒获。学校性德育传授性道德和法制知识,帮助学生认识性心理与性行为的社会性,遵纪守法;明了性爱的道德责任,把性爱置于生活与事业的恰当位置;使青少年了解自己的性角色,懂得男女之间正常交往与性解放的界限,既自尊自爱,又文明礼貌,互助友爱。同时,加深对社会上性的现象与事实的理解,具有识别、批判的能力;掌握防止性骚扰与性迫害的科学方法,培养坚强意志、健康而有教养。

学校性美育,则重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培养学生正确地欣赏美、热情地追求美与创造美的能力,并根据两性各自身心的特征与学生的个性特点,塑造形体美和心灵美统一的“四有”新人。

(3)性教育与素质教育同是终生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指导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学校开展性教育是移风易俗的大事,更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2、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性教育规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研究未来学的权威雷列奥.佩西指出:“无论从哪能个角度去提示未来,有一点必须首肯——未来是以个人素质全面发展为基础的社会”。性健康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认为,性教育是否普及,这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和文明水平高低的标志。一个青年是否在成年前接受良好的性教育,也是他能否达到较高文明水平和成为现代人的条件。由此,学校性教育提上议事日程,并随时代前进而日益规范。人们常把性教育局限于有关性器官的解剖和发育方面的教育,这是很不全面的,人不仅是自然生物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因此,对人来说,性不仅存在着生物学意义的“性差别”,还存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性别差异”和“性角色差异”,所以,学校性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性社会学等方面。我们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关于性别认同的教育

人类个体把自己看成男人或女人便是性别认同。临床中看到的“易性症”患者,虽然在遗传学上,性腺和性征上是完全正常的男人或女人,但却强烈地认为自己是异性,即男人自认为是女人并强烈希望象女人那样生活,女人自认为是男人并强烈希望象男人那样生活,甚至要求施行“性别改换手术”,否则,宁愿自杀。这就是个体生物学上的“性”与心理学上的“性别”和社会学上的“性角色”之间没有保持一致的结果。这种性别认同中的反常现象往往是在儿童期的生活过程中,由父母及其他人对他们的不良教养态度、方式和期望造成的。“同性恋”者,往往在幼年即出现一些迹象,游戏时爱扮异性角色,着异性服装,体态、动作、腔调等类似异性。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这些迹象的形成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有的是周围同伴中异性过多;有的是家长出于某种目的而让孩子装扮成异性,这些必然对孩子身心发展产生影响。童年这些迹象还是模糊的和不自觉的,及至青春期性腺开始活动,情况迅速恶化,他们对同性产生好感,而对异性毫无兴趣,如果在儿童期,进行性别认同教育,就可避免上述心理变态的发生。

性别认同教育并不是要给孩子讲什么关于男女之别方面的知识,而是通过成人对儿童的一般行为表现来进行。如给孩子取什么名字,穿什么衣服,买什么玩具,做什么游戏,都具有性教育的意义,都能将社会关于“性别角色”的观念灌输给孩子。如果给男孩取女孩的名字,穿女孩的衣服,留女孩的发式,并教他一些适于女孩的歌谣和动作,那么这种男孩就易形成“女性”的特征,表现出“女性味”,当他们长大之后,就极易出现“性别认同”困难,出现性变态的心理障碍,实践证明许多同性恋者、易性症患者是与儿时被成人当作异性加以培养和教育有关。

(二)正确认识性器官及其功能,防止形成“性压抑”心理

关于性问题的非科学观念,不仅使某些成人视自己的性行为“不洁不净”,同时对孩子偶尔玩生殖器官的行为也大加斥责,致使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形成了“生殖器是脏的”、“见不得人”的观念。于是凡与生殖器有关的活动都要抑制,否则就受惩罚。久之,便形成了有害的性心理。女孩长大后可能会形成“性欲低下”、“无性高潮”等性功能障碍;男孩长大后则可能出现阳痿、早泄等性功能障碍,这不仅使成年男女体验不到婚姻生活在性方面的欢乐,而且还会成为一种严重的精神和肉体痛苦,甚至导致婚姻的破裂和其他不幸事故的发生。据1984年上海某区的统计,夫妻由于性生活不和谐而导致离婚的,占当年离婚总数的23%。由于此类性功能障碍根源于儿童时期,且较牢固,以后消除困难就较大,因而早期的性教育十分重要。

现代性科学认为,儿童也会有某种性的冲动,成人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严加斥责。如要干预,最好采取巧妙的方式,如做游戏、讲故事等,转移其注意力,切不可使孩子从小就认为生殖器是“肮脏的、见不得人的”。

同时,不要怕幼儿看到同性或异性的裸体,不要阻止幼儿同异性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在看裸体的同时询问生殖器的名称,就应自然地告诉他。从小就应鼓励孩子同异性交朋友,防止人为地将男女儿童分开,或对同异性玩的小朋友施以嘲弄和斥责。

(三)回答孩子有关性的各种问题

孩子对世间的一切都是好奇的,当他们询问有关性的问题时,成人应坦诚相告,既不回避,也不说慌,更不可嘲笑和斥责。否则他们不仅将失去对父母的信任和尊重,还会形成性可耻、不净的观念,不敢正视自身的性冲动,以后当自身出现明显的性变化时,也不敢询问,此时,如遇上坏人,得到一些淫秽、荒诞的知识,将贻害终生。请看我们下面的这组数据:

对性侵犯的知晓度

性别有效人数知道%不知道%其他%

男生62734655.227644.050.8

女生60530750.729548.830.5

不详421228.63071.400

总计127466552.260147.180.06

调查结果显示:这个年龄的孩子知道什么是性侵犯的只有半数,还有一半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行为是性侵犯。那么,当黑手伸向这些孩子的时候,孩子怎么能判断他们的行为是游戏、爱抚、还是侵犯呢?再看下一组数据:

遇到性侵犯时的反应方式

性别有效人数告诉信任的人%到公安机关报案%到医院检查%不告诉任何人%不知道%

其他%

男生62725941.321734.6589.3172.77011.261.0

女生60525341.718831.18413.950.86410.6111.8

不详421842.91433.3614.324.824.800

总计127453041.641932.914811.6241.913610.7171.3

1274名学生中,有41.6%的孩子遇到性侵犯时会选择告诉自己信任的人,只有32.9%的孩子知道应该报告公安机关。更可悲的是,当儿童受到伤害之后,周围的人和家长知道这件事后,还会盲目担心孩子终身已受到影响,因而对孩子态度不好,甚至与侵犯者相似,比如恐吓、训斥、哄骗等,孩子就会受到“第二次创伤”。李清栋博士认为,保护好孩子的安全,让他们避免遭受性侵害,应该是引起家长高度关注的问题。可为什么有些家长就忽视了对孩子的关怀呢?主要是观念有问题,因为有些父母觉得把性侵害的一些事情告诉给孩子会造成孩子的恐慌,再就是有些父母本身也没有受过这方面的系统教育,不知道怎么开口讲。所以,我们的性健康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也要对家长进行。

在回答儿童有关性的问题时,既要注意科学性,又可把人的生育过程与他们所熟悉的动物生育过程作比较,以加深其认识。我们每个成年人可能都遇到过孩子问这样的问题:人是从母亲身体的什么地方出来的。很多父母都可能觉得不好对孩子说,就采取不回答,或者骗孩子、或者觉得孩子不该问这些,就对孩子责骂等等,使得孩子得不到这方面的正确知识。我们这次对1274面三、四年级的孩子进行调查时,得到了这样一些答案:有5.5%的人认为是从母亲的尿道生出来的,有3.1%的人认为是从母亲的肛门生出来的,有22.3的人认为是从母亲的肚脐生出来的,有29.4的人回答不知道,只有34.4的人知道人是从母亲的阴道出来的。成人千万不要告诉孩子错误的知识。性角色的培养

四、性角色的培养

性别是男女之间生理上的区别,而性角色则是男女之间社会行为上的区别,即社会性别。性别完全是由遗传所决定的,而性角色却主要是在后天的环境中形成的。能否进入正常的性角色,这对人的一生有极大的影响。而性角色的培养始于人之初,在达到性成熟期时,性角色也基本固定,此时再行改造就困难了。

所谓性角色就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应具有的行为表现,或者说使自身性别与社会期待保持一致。如男人应该意志坚强、性情豪爽、坚定自信、勇于献身、注重现实、有泪不轻弹;女人应该心地善良、温柔贤惠、感情丰富、礼貌谦让。如果不是这样,就不能为社会所接受,会受到嘲讽和鄙视,如说某男人“娘娘腔”,说某女人没女人味。

前面提到性角色要从小培养,这种培养并非单纯的语言传授,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潜移默化来影响。如在性格的培养上,男孩哭了就对他说,“你是男孩子,是男子汉,不能流泪。”而对女孩,却可以让她哭个够;在兴趣培养上,给男孩的玩具是刀枪、变形金刚、电子游戏机,给女孩的玩具是娃娃、小动物等;给男孩讲故事常选择惊险奇特,富于幻想性的,给女孩讲故事则离不开生活,富于情感性的。如果孩子的行为符合其性别角色,就会受到赞许,反之就会受到制止。

上面那些都是正面的影响。相反,有些父母不知道培养性角色的重要性,从补偿个人愿望出发,给孩子起不符合性别的名字,穿不符合性别的衣服,玩不符合性别的玩具,做不符合性别的游戏等。有些父母本身性角色特征就不典型,这更会给孩子以不良的“言传身教”。这样就会使孩子难以进入性角色,可能影响到将来的恋爱婚姻。严重者也可能出现性变态。因此,我们在性健康教育课程中应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改革开放和人们的观念更新,意识革命,“性”不再秘不可宣,不再与色情、下流混为一谈。“性”学讲座已登堂入室进入学校。我们相信学校性教育将呈“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