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学分析 > 以看促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以看促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更新时间:2024-04-20 06:24:30

我在研修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普遍低下,具体表现为缺乏说话欲望和激情;说话缺乏条理;木讷,不流畅等等。究其原因,我以为有如下几点:一是农村学生接受信息贫乏;二是缺乏进行口语交际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扼杀了学生的发言天性(我们发现:刚入学的学生往往抢着发言,而到了三、四年级,学生往往便不敢发言了;及至到了五六年级,即便老师点到头上也不能发言了,悲乎!)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的社会日趋信息化。信息传递、贮存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口语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突出。未来的创业者不但要有文才,还要有口才;不但要能说会道,还要有敏锐的听说能力,洞察力。从未来着眼,口语训练实在不可忽视,这一点,我感觉对于农村小学生而言显得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首先是让学生在头脑中贮存大量的语言词汇。这些词汇,不仅要让学生牢记,更重要的是理解其含义。理解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词汇,不仅是学生说话的基础,同时也是学习知识的前提。那么,怎样让学生理解、掌握并活用大量的语言词汇,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敏锐呢?我以为一个比较有效的途径就是:观察。学生观察得越细,对被观察的事物就越了解,了解得越深入,感受也就越深刻,产生的疑问也就越多,思维也就越活跃,理解得更透彻,运用起来越灵活。因此,学校应当把观察视为一种积极的智力活动,视为发展智力的途径,视为说话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

一、到大自然中,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看到了周围自然界和劳动中的种种关系和相互联系,在儿童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巨大的潜在欲望。这种欲望就是交流思维,交流自己的感受,希望同伴们来分享美的欢乐。这样,言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这时,教师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词汇作一番描述,学生容易接受并掌握,而且,很自然地用已学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就随之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大自然是语言学习的最好课堂。只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用心灵去感受,去理解,丰富的语言词汇就在其中,美和乐也在其中。如:朝霞,夕阳,田野、河流、小桥、山脉、春夏秋冬的景色……等等,学生到大自然中直接实地观察、感受,不仅很快地理解掌握这些词语,而且身心被陶醉。一旦遇上类似情景或心境,学生就会脱口而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周围世界或内心世界。我校一些教师在研修课教学中,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田野,细心地观察,体会人们生活、生产、劳作的情景,向生活学习语言,向劳动学习词汇,较好地做到了以“看”促讲,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成效非常明显。

二、组织学生积极活动,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学生的积极活动,不仅可以养成学生生活和劳动所必需的实际能力,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它可以说是联结语言和思维的桥梁,同时锻炼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积极的活动,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有内容充实的过程,使事实、事物、现象和劳动过程之间的关系及相互联系通过这种活动明显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获得清晰的印象,达到深刻的理解。这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头脑中的语言词汇,并促进感觉和思维发展。例如:我们学校近几年来,坚持进行“三项体育活动”,即立定跳远、跳绳和仰卧起坐。在老师的帮助下,同学们自己组织,分组进行,抓住人物的特点、活动的内容、动作等等,这一过程让学生自己安排;让学生自己观察、体会。最后让学生口述全过程。这时,由于学生自己置身于这一活动之中,观察最细,感受最深,不难带着丰富的感情色彩,绘声绘色地描述这一活动。还如:“拔河”、“植树”、“浇花”、“打扫卫生”、“课间操”“打乒乓球”、“放学路上”、“接力赛”、“小画展”等等,通过细心地观察、感受,词语就会加入到学生储备的会使用的语言词汇的队伍之中。

三、利用图片、画册,让学生去观察,去感受。丰富多彩的图片、画册,是少年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语言的一种好的教材。只要是让孩子们认真地观察,细心地体会,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头脑,还可以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语言词汇的天空里自由飞翔。特别是儿童画、幽默画,漫画,充分地让学生去观察、去思考、去想,去感受,细心地体会,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说话的风趣幽默感。使说话更具魅力,使思维更加活跃。另外,有效地组织观察,还是创设探究学习环境的良好途径。学生在观察过程中所见所想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实际就是他们组织探究的过程,实践已经证明,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收获是颇多的。总之,所见必有所得,所见必有所言,组织学生“看”能帮助学生增强语言能力,特别是口头表达能力;作为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一现象加以更深入地研究,让学生在细心观察之后走出“不言”的窘境,让他们“看”过之后“说”起来,“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