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1)

更新时间:2024-03-28 22:37:05

内容预览:

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第一部分(22分)

1.根据汉语拼写汉字。(4分)

端xiáng xuàn 丽 juàn 恋 玛nǎo

2.下列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①她两人便都热泪盈框,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那时的我立在旁边瞧着,莫名奇妙,心里不明白她们为什么那样无缘无故地挥泪痛哭一顿。

②提到长城就会让人想起那个赫赫威名的秦始皇,历史上真正的丰功伟迹在于他统一了中国,而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却更记得他焚书坑孺和修造万里长城。

错别字

改 正

3.默写下列古诗文。(10分)

①商女不知亡国恨, 。(《泊秦淮》 )

②浩荡离愁白日斜, 。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

③ ,恨别鸟惊心。 ,家书抵万金。(《春望》杜甫)

④僵卧孤村不自哀, 。 ,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⑤辛苦遭逢起一经, 。山河破碎风飘絮, 。(《 》文天祥)

⑥送别朋友远行,若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略显感伤,而用王勃的诗句“ , ”方能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⑦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 , , 。(《老山界》陆定一)

4.通过学习“长城专题”,班委会决定举行“我说长城”的主题班会活动,如果你作为主持人要在活动开始时说一段简要的开场白,你会怎么说?请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5.用心感悟下面几则情景对话所蕴含的道理,简析你最喜欢的一段对话。(2分)

(一)流动的风景

孩子: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吗?老人:有啊,有石头、有水流、有风雨……孩子:那有什么好看的?老人:石头旁边长着小花,大河浪里藏着歌声,暴风雨后挂着彩虹。

(二)梦想的远方

骏马:这么长的路,你就这么走吗?蚂蚁:不,有时也跑,风从耳边呼呼而过,一棵草和一棵草连成一片。骏马:听你这么说,成功和快乐与路程没关系了?蚂蚁:我们都有梦想的地方。

(三)生活的时尚

叶:拽紧我一些吧,我要掉了。树:孩子,不要怕,下面也是妈妈的土地。

叶:为什么要有秋天呢?树:因为有春天。这就是生活的怀抱。

第二部分(38分)

阅读《晏子使楚》,回答6-8题(10分)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6.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 (4分)

生于淮北则为枳 为其来也

于土墙凹凸处(《幼时记趣》) 以丛草为林 (《幼时记趣》)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其实味不同

至之市,而忘操之 (《郑人买履》) 缘坡……,人不得上,以实奇(《于园》)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而子敬先亡(《人琴俱亡》) 〔答〕 和

7.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答〕

8. 晏婴对内竭心尽力拯救内忧外患的齐国,对外凭借缜密的思维和辩论技巧屡次出使而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尊严。试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晏子的说理技巧。(3分)

〔答〕

阅读《七律 长征》,回答题(7分)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月

9.有人说诗歌的语言极为生动形象,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并说说理由。(3分)

答:

10.作者把该诗原来的句子“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2分)

答:

11.作家姚雪垠说《长征》把“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发挥到极致”,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阅读《背影》选段,回答12-14题(8分)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是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是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望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顷,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望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望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2.文中父亲说的话不多且非常简洁,但每一句都包含了他对儿子的拳拳深情,请你任选一句作简单的分析(3分)

1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请用“·”标示这个句子的朗读重音,并简述理由。(2分)。

14.结合上文,阅读《我的母亲》片段,说说两段文字写法上有何异同。(3分)

我到十岁的时候,读的是“孟子见梁惠王”。到年底,父亲要“清算”我平日的功课。在夜里亲自听我背书,很严厉,桌上放着一根两指阔的竹板。我背向着他立着背书,背不出的时候,他提一个字,就叫我回转身来把手掌展放在桌上,他拿起这根竹板很重地打下来。我吃了这一下苦头,痛是血肉的身体所无法避免的感觉,当然失声地哭了,但是还要忍住哭,回过身去再背。不幸又有一处中断,背不下去;经他再提一字,再打一下。呜呜咽咽地背着那位前世冤家的“见梁惠王”的“孟子”!。

阅读《陶公祠》,回答15-19题。(13分)

陶公祠

①江水是菊黄色的,那江水里流动的莫不真是晋朝的菊花?

②已经不是菊花季节,陶公祠院中那两厢曾经盛开的菊花都已败萎了,只偶尔还露出些残存的黄色。祠在江边,就在这段被称为菊江的长江边。这地方真个与菊有缘,有“菊江”:“菊邑”,还有个乡叫“黄菊乡”。我依然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初冬那菊黄色的阳光和身边那座被菊黄色历史装祯的古建筑,以及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和风中飘荡的大朵大朵菊花般的幻想,都让我陶然如醉。

③陶渊明,曾在这里种菊,种出了一大片他认为应该存传后世的文人们的自珍和清高之气。我知道他其实很想做官,少时就有猛志:“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到幽州。”而且,他也做官,只是受不了官场那种腐气,那般骄奢淫逸。他的腰椎骨似乎很硬,不愿为五斗米而弯。他就把大印挂在彭泽县的大堂上,然后走出来,走到风和阳光之中,走到那片贫寒却诚实的土地之上。他耕种的姿势或许可笑,腰弓着,整个上身几乎与土地平行。人们并不知道,他是在一边耕种,一边在泥土中寻他的诗句。

④陶公祠中有一尊陶公像,高丈余,乌石所镌,给人一股子凛凛不可侵犯的傲然。真正的陶渊明当然不会是这个样子,他后来穷得没饭吃,没酒喝,甚至乞讨过,那样子一准佝偻,哪能有如此的威风?但我却懂得塑者的匠心:他并不只是雕塑东晋的那个人,而是塑他冷傲的气质。仰望陶公塑像,几分崇敬,几缕亲近。他似乎有话要说,却是欲说还休。一千六百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了大朵大朵的黄菊花了吧!

⑤在史书上,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官场腐败,社会奢靡,石崇、王恺斗富,让侈浊之风登峰造极。陶公就只好种些菊花,很想让菊花的清气影响一下他厌恶之极的世风,然而菊花太小,那一星半点清菊之气又怎能荡涤一个奢腐王朝的浊臭呢?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

⑥苏东坡曰:“渊明诗初视若散缓,熟视有奇趣。如曰‘暧暧远人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叉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大率才高意远,则所寓奇妙,遂能如此。如大匠运斤,无斧凿痕。”东坡大抵是闻过陶渊明的菊花味的,不仅闻过,而且深深地闻过。这种味儿辛弃疾也曾闻过,他在《水龙吟》中言道:“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吾侪心事,古今常在。”陶公或真未死,若真未死,当在菊花之间,以一种清傲之气面对滔滔菊江和无期无尽的岁月。

⑦祠不大,却修葺得很好,在江边一块高地上。祠后有塔,日“秀峰塔”,另有一塔在不远处,叫“天然塔”,被称为“江流双塔”。祠与塔构成了一种沉重而冷肃的气氛,在江边,在永远盛开的菊花之中。

⑧陶公安在?问菊,菊却隐去了笑容,独向寒风。

15.第②段作者说“走在菊花的意韵之中”,这“菊花的意韵”表现在哪些地方呢?(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怎样理解文章第④段结尾“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

这句话的意思? (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3分)

A.文章开头从“江水”入手,不仅揭示出“菊花”这一线索,而且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B.本文从自己来到陶公祠的感受写起,继而介绍陶公种菊的志趣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最后再回到陶公祠。全文既表达了一种崇敬,也流露了深深的遗憾。

C.作者以菊花贯串全文,但“菊花”的含义不尽相同,有时它作为一种象征,有时它仅指客观实物。

D.文章结尾作者“问菊”:“陶公安在?”表达了作者对陶公的追思和哀悼,也表达了因陶公精神绵延至今的一丝慰藉。 [答]__________

18.文章第⑤段中说“出乎陶公意料的是那菊花的清气后来却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史”。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种“影响”所包括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陶渊明爱菊,爱菊花的品质,在自然界中你爱什么?请说明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40分)

20.阅读写作要求,然后作文。(40分)

失误被悔恨征服,离正确就不远了;挫折被毅力征服,离成功就近了;狭隘被豁达征服,胸襟就宽阔了;狂热被冷静征服,理智便成熟了……而这一切的征服,都源于对自己的征服。所以,只有征服了自己,才能征服生活中的一切。

请以“征服自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字数不得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人名。④根据材料的提示,围绕话题可以叙说征服自己的事情,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情感。

参考答案

1.详 绚 眷 瑙

2.框-眶;奇-其;迹-绩;孺--儒

3.略。每题1分,文学常识每格1分。

4.略。语言流畅优美,能对长城进行整体介绍得全分。其他酌情扣分。

5.略。能写出文段中蕴含的哲理即可。

6.AE

7.略。

8.晏子既要反驳楚王的诬陷,又不能激怒楚王,因此在反驳时,他“避席”以对,显示其庄严的态度,但说话时又寓刚于柔,用揣度、疑问的形式表达出反击之意,语气委婉,既维护的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使对方难堪。他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义正词严而又不卑不亢。(划线句为必答点)

9.找出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明确修辞给1分,恰当分析,给2分。

10.“浪”改为“水”是为了避免用词的重复。“悬”改为“云”是更凸现山的险峻,更好地表现出红军的不怕艰难的精神。

11.找出能体现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句子,并做分析。

12.从父亲的语言进行分析,答出父亲的纯朴和对儿子的关爱即可。

13.重音落在“再”和“又”上,点出两个得1分。“再”写出了我的依依不舍,眼光追随着父亲的背影,直到看不见。“又”写出了作者再一次被父亲深深感动了,体会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关爱。

14.两段文字都是描写父亲的。《背影》描写了父亲的动作和语言、外貌,描写比较详细,也通过自己的心理描写来表现父子之爱。《我的母亲》描写了父亲的动作,比较简略,也对自己进行心理描写,体现父亲的严厉。

15. “菊花的意韵”指的是菊黄色的江水,带有菊字的地名,菊黄色的阳光,被菊黄色历史装帧的古建筑,存在于胸臆之中的菊花般的品格,风中飘荡的菊花般的幻想。(意思正确即可)

16.1600年了,他要说的话,都变成大朵大朵的菊花了吧?”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么多年了,陶公的气节精神,应该在后世发扬光大吧。(意思正确即可)

17. (D项作者的“陶公安在?”是感叹陶公精神没有被继承发扬。)

18.一是陶诗具有看似散缓而实在奇趣的诗风。②二是陶公一身正气凛然不可侵犯的人格影响了后代文人。(意思正确即可)

19.略

20.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