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练习题 > 课后练习 > 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初三语文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0 11:02:23

内容预览:

苏州市立达中学校2011-2012学年度第 一 学 期 期中考试试卷

初 三 语 文

第一部分(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bāo( )贬 隔mó( ) 言简意gāi( ) 一chóu( )莫展

2.下列句子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4分)

(1)大小画舫,来往穿唆,谈笑声中,丝竹满耳。这种游湖,杭州人称之为“落夜湖”,欢乐可通霄达旦。

(2)如今盈盈一水,咫尺天崖,离散的亲人要想寻点骨肉人伦之慰,也就只有“千里共禅娟”了。

错别字

正确字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1)晓战随金鼓,________________。 (李白《塞下曲》)

(2)________________,正是河豚欲上时。 (________《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3)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蒹葭凄凄,________________。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_。 (《蒹葭》)

(5)________________,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司马迁《陈涉世家》)

(6) 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关雎》)

(7)__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________》)

4.名著阅读。(5分)

①在《格列佛游记》中,利立浦特与邻国不来夫斯库之间因为什么问题而产生矛盾?格列佛又是如何帮助利立浦特人打败了不来夫斯库帝国的入侵? (3分)

②说说《骆驼样子》中,“骆驼样子”称号的来历?之后又是谁让祥子第二次买车的愿望成了幻景?(2分)

5.元宵晚会上出了一些谜语,下面三个谜面的谜底均是《桃花源记》中的相关句子,请从A-J中选出合适的答案。(3分)

A.芳草鲜美。 B.落英缤纷。 C.豁然开朗。 D.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E.便要还家。 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G.乃不知有汉。

H.不足为外人道也。 I.屋舍俨然。 J.处处志之。

①女儿国——______________。

②肥水不落外人田——______________。

③夫妻吵架——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共44分)

阅读《桃花源记》,完成6-9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6.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

A. 复行数十步 B. 武陵人捕鱼为业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C.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 此中人语云

属引凄异 (《三峡》) 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7.下列句子都省略了主语,请选出省略同一个主语的一组。(2分)

①见渔人,乃大惊②具答之③皆出酒食④停数日,辞去。⑤皆叹惋⑥乃不知有汉

A.①③⑤ B.①②⑥ C.③④⑥ D.②④⑤

8.从第3段渔人在桃花源里的经历可看出,桃花源让人向往的是什么?(2分)

9.本文用词精到,含蕴丰富。“怡然”和“欣然”都解释为快乐的样子,但细读之后,又有所不同。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两个“快乐”有什么不同。(2分)

阅读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完成第10题。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注释】不求甚解:这里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

亲旧;亲戚朋友。 造:到……去。 辄:就。 吝情:舍不得。

环堵:周围都是土墙,形容居室简陋。

萧然:空寂的样子。 短褐:用粗麻布做成的短上衣。

穿结:衣服上有洞和补丁。 箪: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瓢:饮水用具。 晏:安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4分)

(1)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2)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阅读《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

我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他向旁边走了几步,瞪着眼看了看挤在卖牡蛎的身边的女

儿女婿,就赶紧向我们走来,他的脸色十分苍白,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他低声对我母亲说:“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怎么这样像于勒!”

母亲有点莫名其妙,就问:“哪个于勒?”

父亲说:“就……就是我的弟弟呀。……如果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在美洲,有很好的地位,我真会以为就是他哩。”

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可是父亲还是放不下心,他说:“克拉丽丝,你去看看吧!最好还是你去把事情弄个清楚,你亲眼去看看。”

母亲站起来去找她两个女儿。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眼光

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

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吧。可要多加小心,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

父亲赶紧走去。我这次可跟着他走了,心里异常紧张。……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去年我在美洲碰到他,就把他带回祖国。据说他在哈佛尔还有亲属,不过他不愿回到他们身边,因为他欠了他们的钱。他叫于勒……姓达尔芒司,——也不知还是迭尔汪司,总之是跟这差不多的那么一个姓。听说他在那边阔绰过一个时期,可是您看他今天已经落到什么田地!”

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如此……我早就看出来了!……谢谢您,船长。”

他回到我母亲身旁,是那么神色张皇。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他坐在长凳上,结结巴巴地说:“是他,真是他!”然后他就问:“咱们怎么办呢?”母亲马上回答道:“应该把孩子们领开。若瑟夫既然已经知道,就让他去把他们找回来。最要留心的是别叫咱们女婿起疑心。”

父亲神色很狼狈,低声嘟哝着:“出大乱子了!”

11.作家在刻画菲利普形象时,他的神态呈现有着递进之妙。请结合文中具体语句作分析。

(2分)

12.下面的句子中都用到了“赶紧”一词,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在语境中不同的表达作用。(4分)

①母亲赶紧对他说:“你先坐下吧!别叫他们看出来。”

②我给了他10个铜子的小费。他赶紧谢我:“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13、文中菲利普夫妇与于勒相遇时,于勒“眼光始终不离开他手里干的活儿”,菲利普夫妇才能指挥全家“安然脱险”,设想假如那个卖牡蛎的于勒偶然间抬起头来,其目光与菲利普夫妇相遇,请以于勒的角度,写出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场景,并从文中找出依据。(2分)

阅读《失落的乡村》,完成14-16题。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母胎。乡村文化的发展与中国人文化思维习惯的形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没有乡村文化的滋养,中国文化也就不会有其罕见的历史韧性;也正是由于乡村文化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获得最为原始、本质的精神资源。在中国大多现当代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察觉到某种神秘的、固定的精神乡村的存在:鲁迅的________、沈从文的_________、叶圣陶的_________、废名的竹林家园、莫言的高密、汪曾祺的________、陈忠实的_________、贾平凹的商州、刘绍棠的_________……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乡村文化的重视,亦是对我们自身精神世界的重视。

当然,我们也不回避乡村文化中灰暗、迂腐的一面:礼教依然或多或少地束缚着人们的思想,迷信力量依然在广大乡村拥有着巨大的市场,家族势力依然垄断着乡村重要的话语权,人们的思想依然难逃封建、愚昧的牢笼……然而,从客观的文化视野来看,乡村文化在整体上依然有着巨大的活水作用,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我们这一代90后,大抵是

离于乡村文化之外的“局外人”,在我们的世界观中乡村文化就是作为愚昧、保守、封建的对应物存在的。但是,无论怎样宣告自身独立于乡村文化之外,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依然保留着对乡村文化的某种真实的依恋。

然而,令人感到可悲的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乡村文化走向颓废的现状。今年回家过年,我明显感觉到了乡村文化走向失落的无奈——满眼的水泥地上已很难再有泥土的清香;阔气的人家早已摧毁传统的乡村建筑,建造起拔地而起的西式洋楼;过年期间,那种儿时亲切的氛围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某种逢场作戏般的陌生;再也难看到孩子们某种“野蛮”的姿态,更多的是让人难以理解的旱熟般的“宣言”,乡里的学校只剩十几个学生在孤独的学习,更多的孩子旱就向城市这座“围城”投奔。城市文明的突进,已让乡村文化遭到了无情的收编,乡村文化的生命力也愈加单薄,乡村人开始学习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愈加主张物质、关系的社会中,乡村文化也渐受感染,很难独善其身。

当我们为城市化向乡村推进深感自豪时,我们也开始失去了文化的自我。精神家园般的乡村文化,就这样一点点被浪费着、消耗着、出卖着——而我们却毫无察觉。感官的物质利益带给我们的只有短暂的快感,而恒定的文化却可给我们带来宁静的皈依感。

乡村!乡村!

14.填写横线上有关作家的区域名称。(写三个即可,多写错即扣分)(3分)

15.品读文中划线句的语言效果。(2分)

16.文章以“失落的乡村”为题,却以乡村文化开篇,有怎样的妙处?再结合全文说说乡村具有怎样的意义。(2分)

阅读林贤治《看灵魂》,完成17-21题。

(1)人与自然比邻而居,遂得以常常看风景。

(2)风景是人类闲居或静处时,对自然的一种选择。所以,陶渊明有南山,梭罗有瓦尔登湖,高更有塔希提岛。即如火山、海啸,也须在不相干的远处,才能观赏到蜿蜒流荡的美丽。列维坦站在崖头看海,放声恸哭,其实那已经是病,不是看风景了。

(3)人生多苦辛。看风景是人生短暂的中断,是不带惊恐的逃跑;一直逃到踪影全无时,便是古来的隐者。

(4)结庐在人境而无人世的烦忧,或许是令人神往的吧?然而可惜不能。威猛如魏武,当月明星稀之夜,尚有无枝可依的喟叹;豁达如东坡居士,月下访友,看庭中积水空明,树影绰约如藻荇交横,竟也无端兴起时不再来的寂寥。日落黄昏,雨打梨花,都会被风流倜傥的才子看出血泪来。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或“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都是在看风景时看到了自己。临到最后,人总要面对自己。

(5)作为人类而崇尚自然是不可思议的。与其看风景,我想,不如就看灵魂。

(6)我不能想象,世界上有哪一片大陆会比惠特曼更辽阔。在他那里,群山耸立,河川奔流,大路箭一样射向远方。在他那里,所有动植物都因为人迹的出现而充满生气,既有急蹄、巨翮、强壮的枝柯,自然也有知更的啼唱、紫罗兰的芳馥,繁密的草叶在爱抚间变得碧绿和温柔起来。在哥尼斯堡,那个喜欢散步的智者不是仰望灿烂的星空,就是俯视自己的内心,俯仰之间,摸索着通往人类的哲学道路。康德是一个宁静的湖,因为浩瀚,致使有翻卷不已的波澜也全被人们忽略了。灵魂的博大使人敬畏。爱因斯坦飙风似的在宇宙间往来驰骋,虽或不见形迹,而在日后的圣殿的废墟中,却不难发现他的存在。

(7)我热爱英雄的灵魂甚于太阳,因为他们庄严、热烈而慷慨的照临而常怀感激。在历史书里,我认识斯巴达克斯。如果说第一个神是普罗米修斯,那么,斯巴达克斯就是第一个人。自从他和他的兄弟握紧扭断的锁链而躺入血泊,被侮辱被损害的人们不再相信眼泪。我猜想,英雄的灵魂是由爱和意志所构成。

(8)有这样一些英雄,人生在战场和牢狱之外,却一样做无休止的抗争。他们的力量,仅仅留在纸片上、画布上,留在不可触及的动荡旋律之中。

(9)矮小的贝多芬,以他旋风击电般的音乐,扼住命运的咽喉。米勒毕生以农民的身份抵抗巴黎精致的画室艺术,绝不肯在自己的土地上让出哪怕是木鞋大小的地方。对于上流社会,他有一种宁静的藐视。当人们向他喷啧描述王子命名仪式的壮观场面时,他感叹道:“可怜的小王子!”然而,他笔下出现的农民,一个个是圣徒般的完美。在铜黄色所铺设的同样宁静安详底下,分明隐藏着另一种情愫,一种难言的心的悸动……

(10)多少人读陀思妥耶夫斯基,望不见他那黑暗的底部,然而却又同时感受到从谷底升腾起来的温暖雾气。他真诚,真诚是艺术的灵魂。卡夫卡只是因为真诚而变得极度虚怯,所有纷纭怪诞的梦,其实是缘于一种单纯。他是一棵孤独的树。西方有许多这样孤独的树。自我眷注使他们彼此远离,唯荒原的风,吹来吹去,逐个地抚慰他们,成为他们共同的艰难的呼吸。

(11)我喜欢忧郁的人,一如喜欢孤独者。孤独者只身应对来自庞大的实体或虚无的挑战,所以是勇敢的。忧郁却是无奈。“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是情思的无奈,“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是哲思的无奈。李商隐守护烛火,陆游骑驴远游,龚定庵把箫而呜呜吹,都是一种无奈。忧郁是感伤的姐妹。哈代、赫塞、契诃夫和蒲宁,一生都在诉说忧郁。哈代在上流社会中隐瞒了乡下人的身份,但是我知道,虚伪不是他的灵魂所固有的。谎言是环境的产儿。他早已赤身裸体地站在自己的字行里了。

(12)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

(13)我爱看灵魂。在风景那里,我纯然是一个陌生客,始终无法变做其中的一株树,一只乌,跟随它们一起摇曳鸣唱;而一旦与灵魂相通,便当即为它所缠裹,无从回避那人性的无言的呼喊与倾诉。风景使人在静止和优雅中瘫痪、隐遁和沉迷,唯灵魂使人奋起、逼进、正直地站立着。多年以来,我默默注视东方的一具大灵魂,呐喊着且彷徨著的大灵魂,以致几乎忘却外面的世界和自身的存有,那是何等奇异的灵魂啊!灵魂的感通给人温热,给人濡润,使人在孤独和荒凉申无畏地茁长。大约也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卡菜尔才讲说他的英雄,罗兰才写他的《巨人三传》吧?然而,大群被称为“卑贱者”的灵魂,草野间的灵魂,痛苦而喑哑的灵魂,却以一代又一代顽强地保持着高贵、完好的内质,叫我感动得流泪! (全文有删改)

17.文章的标题是“看灵魂”,作者为何在(1)-(4)段用大量的文字写“看风景”?(3分)

18.细读第(6)自然段,说说三个伟人的形象有什么共同特点?作者的语言又有何特色?

(3分)

19.第(9)自然段中,法国画家米勒感叹“可怜的小王子”,从上下文中看,“可怜”有何深意?(3分)

20.在(7)-(11)自然段中,作者透视了哪三类可贵的灵魂?从全文看,作者为什么说“美丽的是灵魂,不是风景”?(4分)

21.在作者的笔下,惠特曼是一片大陆,康德是一个湖,爱因斯坦是一阵飙风,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个深谷,卡夫卡是一棵树。最后一段划线句所说的“东方的一具大灵魂”是谁?仿照作者的写法,用一句话写写你心目中这位伟人的灵魂的模样。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阐述理由。(4分)

三、作文(共60分)

22.流浪在异国他乡的土壤,诗人北岛呼喊着“中文,是我惟一的行李”,继续他忧伤孤寂的旅程。有一天,若也要背起行囊远行,你将如何?请以《________,是我惟一的行李》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