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查网 > 教案教学 > 教案设计 > 要保证“适时的阅读”

要保证“适时的阅读”

更新时间:2024-04-23 18:14:09

近些年我很关注高中同学的课外阅读状况。我发现,高中生的阅读量较之十年前又有大幅下降,这是很令人担忧的。有关这方面的论述已经很多,在这里不想多谈。我只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个方面的问题,即“阅读要适时”。

为什么单说这个问题呢?

人的一生,什么时期该读些什么书,虽然没有定说,但应当有相对合理的读书范围。这是人的各种能力形成的需要,也是人成长的精神需求。也就是说,人在一定的成长时期需要一定的营养,如果有欠缺,就会发育不良,或生出疾病。阅读也如种植,过了时节,很难补种,勉强补种,长得弱小,不能开花结实。举个例子。我们那一代人在儿童时代很少有人读过安徒生童话,因为那个年代主张读“红色经典”,接受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安徒生童话之类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东西。近五十年过去,不久前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出版了许多安徒生的书,我到五十多岁来补读,体验已经很不一样了。虽然我富有阅读经验,但是和一位儿童的适时阅读感受是不同的。我的童年缺少了安徒生,这是终生的遗憾。

我们没有读过童话的一代人就那样懵懂地走进了狂热的文革时期。后来发生了什么?现在,每回忆起红卫暴徒和造反学生残酷殴打甚至虐杀教师的惨状,我就在想,如果我们那一代人从童年时就能接触到宣传人性、讴歌文明的书,会发生那样的惨剧吗?会有后来的野蛮和落后吗?青少年处在精神饥渴时期,处在人格追求逐渐形成之期,需要大量地阅读人文学科知识,需要有祖国优秀语文的滋养熏陶。今天让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明天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或者说,今天让学生读什么样的书,明天才能有什么样的国民。面对琳琅满目的优秀书籍,我不止一次地听到老一代学者发出的感慨,他们说,如果当年的学生都能读到这类的书,文化大革命也许搞不起来,即使搞起来,也不至于弄得那样不堪收拾。

因此,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忽略适时的阅读。在应试教育大潮中,一些人认为,应试教育是眼前必经之途,至于文学阅读,可以放一放,时日方长,以后再说。这种观点是极为短视的。有时甚至连语文教师也不得不降低阅读要求,面对一本好书,老师会很犹豫地说:“这本书很好,值得一读,你们一定要读;不过,还是等考上大学再读吧。”——这话听上去好像不错,因为教师毕竟主张要读;然而,今天要读的书是不该放到明天再去读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应当汲取前辈的教训。中学阶段没能读该读的书,拖欠过多,过了阅读期,无法补课。很多学生进入高校学习后,后悔莫及,大呼上当,认为高中语文课的教学内容根本无价值,他们不但孤陋寡闻,也缺乏基本的阅读能力;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补读高中时代该读的书,大学生应当具备的阅读内容又涌到了他们面前。如果能坚持适时阅读,就不会这样被动。